2024年1月16日星期二

賴怡忠:2024台灣面對的國際地緣戰略挑戰

  


2024台灣大選結果,賴清德與蕭美琴「美德配」以40%的得票率獲勝,領先第二名國民黨「侯友宜、趙少康」搭檔90萬票。由於此次三組候選人的實力都相當可觀,國民黨意圖操作的棄保效應沒有出現,這顯示柯文哲的白色力量是有真正的支持者,且這些人並非屬性泛藍的群眾,與2000年宋楚瑜的親民黨與國民黨系出同源,是很不一樣的。

雖然柯文哲不如2000年宋楚瑜的得票率,但會去支持柯文哲者代表了社會有一股對國民黨與民進黨都很有意見的非藍非綠選民,即便這些人也知道柯文哲選舉期間常常自我矛盾的言論。但這也可能代表這批選民在今天會支持柯文哲,在之後也很可能會去支持其他掛著非藍非綠立場的政治人物。這是這次選舉台灣社會提出的最清楚訊息。

但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不會因為台灣選舉的結果而改變。明天太陽升起後,選舉前存在的地緣戰略結構依舊屹立不搖,對於台灣的國安處境依舊構成重大挑戰,這將是台灣未來領導者需要去關注的重要問題。

國台辦宣稱賴清德是少數總統,顯示北京政府無意與賴清德總統對話

針對美德配當選總統,中國當晚以國台辦發言人名義發表聲明,表示「這次台灣地區兩項選舉結果顯示,民進黨並不能代表島內(指台灣)主流民意。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次選舉改變不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改變不了兩岸同胞走近走親、越走越親的共同願望,更阻擋不了祖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大勢。」

與對過去兩次蔡英文總統勝選的聲明,此次直接否定民進黨總統勝選的代表性,也直接認為選舉結果無法影響兩岸關係格局。這代表北京政府似乎無意與未來的賴清德政府對話(因為認為賴清德政府不是代表多數民意),未來應該會更直接與親中的泛藍地方政府進行溝通,甚至讓親中泛藍地方政府在兩岸交流互動上扮演更積極角色,類似釋迦要透過台東縣登記以進入中國市場的操作。

中國國台辦聲明也是在對內強調習近平路線是正確的,因此沒有更改必要。這也代表中國堅持要台灣承認「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交流對話的前提,此一方針會持續不變。

針對國會三黨不過半的結構,在選前積極要搓合藍白合的北京政府,很難不會在選後持續干預台灣內政。預期中國會用很大力氣意圖阻止綠白合作的可能出現。對中國來說,即便國會沒有出現在野大聯盟的藍白合,也絕不樂見出現綠白合作形成執政聯盟。可以預期北京政府此時應該會積極出手。

在選前曾有北京意圖終止ECFA的傳言。隨著選舉結束後,北京會如何處理ECFA也是一個觀察指標。如果北京在520美德配就職前就出手宣稱要終結ECFA,預期兩岸降低連結的趨勢會因此而加速。這可能也代表中國未來可能會更依賴軍事恫嚇、外交打壓(選後兩天操作諾魯與台斷交)、與假訊息攻擊等作為。對台灣的經濟政策也可能會是制裁面多於交流面。

但兩岸經濟關係在過去幾年已經在不少產業出現中國對台灣的依賴,而在中國內部經濟動能欲振乏力,幫中國做出口生意的台商反而是在幫北京在賺外匯以緩解中國內部經濟緊縮的問題,因此預期即便是會出出現中國對台灣的經濟制裁,很可能還是會針對以中國作為終端市場的產業為主攻對象。

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恫嚇會持續,但直接升高到戰爭的可能性並不高,這一方面與中國現在內部經濟的緊俏情勢有關,同時南海情勢也升高為中國與美菲的對峙,中印邊界雖然沒升高緊張,但也絕對沒有緩解。在印度進入選舉時程時,新德里更沒有對中國示軟的空間。加上北韓因俄烏戰爭之故而與俄羅斯更靠近,讓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也在下降,北韓此時的作為反而對中國呈現的是不可控變數,而不是一個可以有效牽制美日韓的戰略利多。在內外問題多多的情形下,除非是瘋了或是對外界情勢出現嚴重誤判,才會在此時想對台灣有所蠢動。因此現在這個很不舒服的現狀會持續,但快速惡化的可能性應該是不高。

烏克蘭戰爭是否收尾以及如何收尾,對印太局勢與台海關係會有重大影響

俄烏戰爭很快會邁入兩周年,俄羅斯去年的巨大損失甚至導致瓦格納傭兵團叛變而讓普丁震驚不已,而烏克蘭籌備許久的大反攻也沒有好的斬獲,無法複製2022年秋天的大席捲成果。在俄烏雙方都感到疲憊的狀況下,有一些人預期今年可能會出現俄烏休戰的情形。

如果出現西方國家在感到疲憊的情形下而降低對烏克蘭的支持,導致烏克蘭被迫與俄羅斯簽署一個對基輔不利,形同烏克蘭承認俄羅斯佔領區的停戰協議,對印太局勢與台海現況都會有很大衝擊。俄羅斯雖然付出巨大代價,但依舊證明只要意志夠堅定,一樣可以在西方國家團結制裁俄羅斯的不利處境下逆轉勝。不僅導致歐盟與北約戰略信用度的大幅降低,中國如意圖對台蠢動,這個發展也會提供北京採取對台冒險行動的更大誘因。

另一方面,如果結果是對烏克蘭有利的,當然會對北京形成更不利處境,並降低其意圖進犯台海的誘因。因此這會是台灣必須嚴加關注的發展。

以哈戰爭是否外擴為重大危機,也需要積極關注

去年十月七日的哈瑪斯對以攻擊並導致以色列反擊與攻進加薩,戰爭行動至今還在持續。親伊朗的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勢力,以及位於葉門的青年運動勢力,開始對以色列與通過紅海的船隻發動攻擊。葉門青年運動對紅海船隻的攻擊已形同造成對蘇彝士運河的封鎖,引發美英與西方世界開始攻擊葉門青年運動勢力以防止世界貨運出現問題。

這一方面代表維持海運暢通是國際安全利益所在,因此當中共意圖封鎖佔世界一半貨運量的台灣海峽時,可能國際也不會袖手旁觀。另一方面也需要關注,這些親伊朗團體的軍事作為是否會讓以哈戰爭擴大為大規模的區域衝突。如果出現衝突擴大化與區域化的發展,以哈衝突議題就更不會在短期內出現緩和了。

如果以哈衝突出現擴大化與區域化,肯定會分掉對俄烏戰爭的關注與對台海關切的資源。各國對此危機的相應處理,以及它會如何啃食或是增加各國處理其他國際議題的戰略資本,是台灣需要仔細觀察的發展。此外,以哈戰爭擴大化也代表國際船運會有很大問題。國際對這個議題的應對態度是台海一旦有事時的重要觀察指標。

中國經濟困境的變化過程,會影響中國對外作為的強度與意圖

從去年開始出現明顯問題的中國經濟,其困境在今年似乎看不到緩解跡象。習近平在去年甚至在亞太經合會(APEC)期間不參加多邊峰會,而選擇向美國大企業進行遊說,希望說服這些企業主來中國投資,顯示中國資金水位已經降低到習近平需要親自出手的程度。而中國在2020宣稱要以內需市場為未來的經濟成長動力,但現在中國因為房產泡沫化而帶來嚴重的消費不足,進一步打擊已經相當脆弱的經濟信心,這個信心在共產黨從去年中開始蓋牌經濟數據,禁止國外的資產分析與會計審核機構詢問中國經濟現況等,只是使中國消費者與國際投資客更對中國經濟前景沒有信心,進一步對消費與投資感到遲疑。

中國經濟前景不佳是讓習近平最頭痛的問題,2024年習近平的施政重點預期會是如何重振中國經濟。而中國經濟的困境也會對兩岸經濟關係產生影響,這會使北京對於過去提出所謂「優惠台商」的一些作為更有動機要收回,只是可能會藉由例如不滿台灣對九二共識的態度等等的政治理由,將這些作為中止。表面上是對兩岸關係不如其意的對台懲罰,但實際上反應的是中國內部的經濟困境。

同時,在中國內部被批評為大撒幣的「帶路倡議」,也會因為內部金融水位的降低,使其面臨無以為繼的困局。去年中國的帶路計畫已經出現從大規模基建朝向「小而美」計畫的轉型。過去以中國對外「送建設」做為援外與影響指標,現在會以多個小型且資金回收效率較高的計畫為主

中國的經濟現況會對其對台灣與對世界的作為產生一定程度的制約。現在沒有跡象顯示習近平會透過對外作為來轉移其內部因經濟前景不明而產生的不滿,但中國會因此而對外界的反應更為敏感,會將外界的作為,傾向視為這反應了其對中國國際地位的認知。中國有可能會為了維護其認定的世界第二之地位而對一些議題小題大作。北京作為是否出現上述現象是台灣必須要關注的。

2024是印太與歐洲重要選舉年,結果可能會影響台灣的對外關係

除了台灣總統與立委大選世界矚目外,今年也是世界選舉的大年,有多達76個國家有大型的總統或是一般性國會選舉。巴基斯坦在二月八日,印尼在二月十四日,俄羅斯則是在三月十七日有總統選舉,韓國四月十日有國會大選,印度從四月開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國會大選以決定總理人選,歐盟則是在六月六日會有歐盟議會選舉,美國在十一月更是舉行眾所矚目的總統與國會選舉。以上只是其中幾場比較受矚目的選舉

與台灣會更直接相關的還包括邦交國吐瓦魯在一月底有國會選舉,立陶宛五月選總統,十月有國會大選。日本自民黨也在今年要選總裁,以決定明年參眾兩院的選舉將由誰領軍。新加坡也預計在今年底步入後李顯龍時代,李家對新加坡的政治影響力預期會開始淡化,政治性較低的技術官僚梯隊將準備承擔大任。

以上這幾場選舉,有的會對進行的戰爭直接產生影響,例如俄羅斯總統選舉,以及可能也包括美國十一月的總統大選。有的因為勝負大勢底定,因此領導者可能在一上任時就會有新的做法出現。有的則會直接影響新南向政策環境(例如印度與印尼選舉)。台灣對此無法等到勝負已定後再展開作為,我們在其選舉過程中就要積極佈署。

台灣須積極與美國各黨派與各陣營展開政策溝通對話

國際對美國年底大選相當關切,很擔心強調美國第一的川普當選後之作為。本質上,美國近幾年雖然內部高度對立,但對中強硬與支持台灣卻是難得的兩黨共識。川普雖然講話往往會令人感到震驚,但也是在他上任時改變了過去四十年美國對中政策,並大幅強化了美台關係,為現在台美的密切合作與互動打下堅實基礎。

但是台灣現在需要注意的是,拖延近兩年的俄烏戰爭對美國社會導致的戰爭疲乏,以及美國抱怨歐洲大國多沒有對此盡力幫助,讓美國承受過多的對烏克蘭支援負擔,復加上以哈戰爭也加重美國軍事資源對海外的負擔,因此會影響其在台海有事時的資源支持耐受力與態度。連帶的對台灣軍事改革所採買的軍購項目也因此有所延宕,也會對台灣不如其意的作為出現更多微詞。

台灣與美國各界的溝通,包括對「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信仰者在國會與地方的力量,都需要更積極的溝通,以維持各黨派支持台灣的一致態度。當然台灣自身在必要的改革更不能有所延緩,當出現狀況時,政治領導者可能會需要直接介入以推動改革並阻其出現延宕。

美中競爭依舊是主旋律,即便對立有所緩和

去年十一月拜習會後似乎美中關係出現緩和,包括美中展開的軍事首長會談,中方也破格任命一位海軍司令為國防部長,為美中防長會談去除了障礙。對此有人說美中共管台海的情形再度上演,台灣應避免成為美中關係的麻煩製造者。也有人說美中關係緩和代表台灣有與美中保持等距的空間,以避免台灣被捲入美中衝突。這兩種說法都與現實不符。

美中關係的競爭本質依舊沒有改變,只是這次是美國強調競爭關係,反而是習近平一再反對將此關係以競爭來定性。由於習近平剛上任時一再以美中關係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來敘述之,而「修習底德陷阱」將關係定位為崛起強權(中國)如何在競爭過程要避免過早與守成強權(美國)出現直接對立,因此實際上是以「競爭」來定位中美關係的論述。習近平現在拒絕以競爭描述美中關係之舉,無意打臉自己過去的立場。

既然美中競爭本質不變,但強度會有緩和,意即美國強調要避免競爭失控的護欄已經慢慢出現,台灣要做的是站穩與美日歐等民主國家密切合作的立場,並在國防與情報體系的改革,以及經濟對中去風險的作為等都要加速。因為現在經濟對中去風險化,已經不止於在高科技部門與製造供應鏈上,而是中國經濟的前景已經使中國成為風險,台灣對此必須降低對中曝險程度,並與理念相近國家共同討論,以有創意的方式思考台灣的國際參與,並將雙邊互動的進展予以制度化使其不會出現開倒車的可能。並善用台海安全國際化的新發展來規範台灣對中政策的思考,與建構在新時代的兩岸和平穩定互動架構。

須善加利用百日執政的蜜月期

2024充滿挑戰,但也是定義新總統施政的關鍵年份。有人提醒需要好好珍惜剛執政的一百天蜜月期,因為這是最具政治資本的時候,也會定義未來四年的任期內涵。面對國際地緣政治的重大挑戰,我們既要步步為營更要積極改革,因為時間不會等我們。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治邊緣人


賴怡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