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0日星期一

顏寶剛:「人在幹 天在看」——李克強離世引發中國微妙時刻

顏寶剛 RFA 【財經拆局】20231030



上星期五(27日)傳來剛卸任總理的李克強死訊,錯愕之餘也令人懷念這位中國前總理。

與前任朱鎔基的「鐵面無私」以及溫家寶的貼地「人民總理」形像不同,經濟學博士出身的李克強,形像上更似一位「技術官僚」,即是在體制內講求制度管理,但李克強本人在關注民生的取態,又與他的上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一百八十度的迴異,這就令這位前總理在去世時,普遍更獲得全國人民懷念,甚至引發外界揣測,在中國經濟疲弱之際以及多名政府高層被撤職,會否觸發政治不穩的「微妙時刻」?

過去的十多年,由於很多財經新聞都是有關內地的經濟改革及政策變化,因此我特別關心李克強的言論,而且對沉悶的財經新聞來說,這位經常笑容滿面的領導人經常有「金句」,例如「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有權不可任性」、「地攤經濟是人間的煙火」,以至離任時說的「人在幹、天在看」,都是電視台揀選Soundbite 的最佳選擇。

在內地社交媒體上充斥著悲痛和震驚,一些政府網站變成黑白的,以示官方哀悼。 人們在社群媒體上回顧他承諾中國將繼續向世界開放的影片。他們分享他站在泥濘中探望洪水災民的照片。他們甚至提到他擔任總理第一年時的經濟增長目標:7.5%。

在許多中國人當中,李克強的去世激起了對他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懷念:那是一個經濟前景更好、對私營企業更開明的時代。這樣的反差對比非常強烈,表明了國內對習近平領導的不滿。

但很快這些悼念的文章已經被禁,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發現在微博分別以「#李克強」、「 #李克強同志」、「 #李克强逝世」和「#悼念李克強」等字眼,就顯示為「主題內容未予顯示」。上海交通大學黨委辦公室等多所大學收到聚集悼念禁令,嚴禁展開任何網上實體群體性緬懷活動。

與公眾的悲痛相反,中國官方媒體淡化了李克強的死訊。官媒只把不到百字的公告放在了第三或第四條新聞的位置,排在習近平會見外賓及習近平推出新書之後。

在經濟上,李克強重視企業和市場角色,強調要讓市場主體更好發揮職能,就任總理初期提出「簡政放權」——精簡政府機構,把經營管理權下放企業,是典型的「國退民進」。對於其經濟政策,外資行巴克萊曾提出新詞為「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指出李的三大經濟政策分別為「不大水漫灌」,即是政府不推刺激經濟的政策,而是逐步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行為;去槓桿化,大幅削債;並推行結構改革,以短痛換取可持續發展。

他也經常為基層發聲,2020年為了挽救疫情下的經濟,李克強讚揚「地攤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李克強在當年的兩會閉幕記者會上說:「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是1000元,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這個表態是震驚了當時中外社會,因為習近平剛在前不久,才公布中國已經步入小康社會,李克強的說法明顯是向習「摑臉」,亦反映他個人更偏向協助弱勢的低收入群眾。

外媒高度評價 恐全國悼念引發內地政治不穩

值得留意,與內地及本港媒體的報道取向非常不同,外國主流媒體對李克強突然離世,標題有明顯差異,「務實主義者」、「溫和派」、「被習近平邊緣化」,都是形像化地形容了李克強過去十年的總理工作。

這位經濟學家總理支持更開放的市場經濟,倡導供給面改革,但這種改革從未得到充分實施。最終,李克強不得不屈從於習近平對更多國家控制的偏好,而隨著習近平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權力職位上,他以前的權力基礎的影響力逐漸減弱。

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和自由主義精英私下對這位、象徵中國自由主義經濟改革的代表逝去表示震驚和沮喪,有人說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未來經濟政策只會由政治作主導,「國進民退」將成為常態,而且相信同類型的改革派領導人,不可能再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出現。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權力最小的總理,李克強的影響力不如他的前任朱鎔基和溫家寶,原因大家都清楚,正正是被邊緣化了,在習近平的領導下面臨諸多著制肘,他還能做甚麼事情?有分析家將李克強描寫為「當中國急劇偏離改革開放時卻無能為力的總理」,是相當準確的形容詞。

值得留意是,去年年中有關習近平與李克強不和的消息甚囂塵上,特別是5月時李克強罕見召集十萬幹部舉行電話工作會議,反映的是他當時已經不再避嫌,真正走由幕後轉到台前,變成指揮全國救經濟的總指揮,當時甚至傳出李克強的地位會更上一層。

李克強這次爆出的死訊,確實讓人覺得非常突然,主因是他是一個中國政府歷史上少有在當年卸任,當年就去世的一位領導人。再加上之前國防部長李尚福、外交部長秦剛被免去國務院職務,一系列的政府高層的人事變動,都讓人聯想到會否引發政府高層內部不穩,甚至影響習近平的領導地位?

彭博的評論提出,習近平在如何處理對李克強的哀悼時,將面臨「微妙的政治時刻」,原因是令人聯想起1980年代末逝世的前總理胡耀邦,形容中共正處於「嚴陣以待」,特別是避免民眾對現狀不滿的發洩藉口。

值得留意是去年底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去世,當時正值「白紙運動」高潮,之後習近平的處理手法是突然將防疫政策作出一百八十度轉變,由全面封城變為全國與病毒共存,代價是數十萬甚至過百萬人的性命。

李克強務實的經濟政策為人所讚頌,但未有及早治理房地產債務問題,或是任內最大遺憾。儘管面對內地房地產火熱,李克強主理的國務院很早就推出限購限價等政策,但泛濫的資金仍火速流入房地產市場,及至2021年,內地官方才對房地產借貸開出「三道紅線」的限制,可惜為時已晚。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習近平正在尋找對中國房地產困局追責的「代罪羔羊」,之後我在社交媒體看到有香港的財經評論員,將內房債務問題居然推到李克強以「貨幣化」手段進行內地棚戶改造(其實就是類似香港市建局用現金收購舊樓而非原區安置),並因此引發房地產泡沫,這實在認為是匪夷所思,亦不禁想起有人用已過世的領導人作為「代罪羔羊」,原來的確還是有一點剩餘價值。

- 顏寶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