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峻的现实:(1)中美关系,已经发生短时间内不可逆转的恶化;(2)冷战的过程已经不可避免;(3)关键的问题,是要使冷战处于可控状态,防止不可收拾局面的出现;(4)最现实的措施,是在对抗和冲突中建立博弈性信任关系。
中美关系恶化的真正原因是双方失去信任。中美蜜月期的结束,并走向很难挽回的对抗,根源于信任关系这个重要基础的丧失。对于中方来说,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种观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对于美方来说,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美国,对美国在世界上的支配地位,提出挑战,也是很多人笃信不疑的信条。对此,我将其称之为基础性信任的丧失。中美关系走到今天,其深层原因盖出于此。而且,在今天的情势之下,在这个层面恢复信任,已经几无可能。
在失去基础性信任的情况下,博弈性信任仍然是可能的。在基础性信任丧失的情况下,作为世界上实力最强且实力越来越接近的两个国家,关系紧张、恶化甚至冷战,具有必然性。在无法逆转这种状态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管理这种关系,使之避免失控、恶化、走进死胡同,是现实的课题。而对这种紧张关系进行管理的现实基础,就是建立博弈性信任。我们不能把信任关系看作是一个笼而统之、铁板一块的东西,从而认为在基础性信任丧失的情况下,人们就完全无能为力了,任何信任都会荡然无存了。其实,在基础性信任之外,还会有另外一种信任存在的可能性,这就是博弈性信任。所谓博弈性信任就是在承认双方处于紧张甚至敌对状态的前提下,努力制定能约束冲突行为的规则,并形成相互之间对遵守博弈规则的信任。
博弈性信任,是冲突中互动有效性的最后支撑。博弈性信任,是一种工具性信任。在基础性信任丧失的情况下,博弈性信任能起作用的空间当然是有限的。但我们不要小看了这个有限的空间。如果失去这个信任,意味着对方说的一切,做的一切,都已经不再被信任,对方传达的信息将无法被准确地理解。一切都从最坏的想象出发,将失掉难得的妥协、克制和缓和的机会,并推动局面走到不可收拾的状态。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街上两个人打架,看起来你死我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有共识,有底线的。比如,不能随便就操家伙,不能伤及无辜,不能致命等。如果双方都是男人,可能还会有不能抓脸,不能踢对方要命部位等。这就是关于冲突的基本共识,即使是在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一般轻易都不会碰这些底线。而能够保证这种共识起作用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博弈性信任,即相信对方也会遵守这些规则。正因为有这种博弈性信任的存在,就是那些看起来很激烈的打斗,我们也知道一般不会出太大事情的。
建立博弈性信任的设想不是书生气。在上一次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中,有一个潜规则,叫冷战铁律,即冷战双方的军队不可以直接交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次冷战持续的40多年中,双方可以有军备竞赛,可以互相威胁,甚至可以有代理人战争,但美苏两国军队,从没有直接交过手。朝鲜战争,是在冷战的背景下发生的,当年双方,尤其是苏联,还是谨慎小心地避开了直接交手。古巴导弹危机,甚至使情势到了核大战的边缘,但也适时地停了下来,避免了不可控局面的发生。这说明,即使是在剑拔弩张的冷战中,用博弈性规则来管理紧张局面,在现实性上是可能的。
可怕的不是冷战,可怕的是没有管理冷战的方式。历史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对历史进程进行干预和管理是可能的。如果能通过博弈性规则对冷战进行有效管理,使之处于可控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历史上可能出现的契机,在基础信任的层面寻找可以软化的弹性空间,避免冷战的恶性结果,是有可能的。关键是建立博弈性信任的机制,有了这种信任,冷战也并不可怕。
此一话题,本非内行。但值此之际,既然想到了,不发出来,于心不安。愿世界和平,愿中国平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