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7日星期日

張裕:王實味黨慶碎身——《中國當代文字獄囚徒編年錄》第一卷第一案(1947)



王實味(190645194771),原名王思韋,字叔翰,筆名詩微、實薇、詩味、石味、石巍等,作家、翻譯家、評論家;在因文獲罪遭監禁近五年後,於194771日中共二十六週年黨慶日當晚,以「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等罪名被祕密處死。

早年生涯──從小說到翻譯

王實味於清光緒三十二年農曆三月十二日出生在河南省光州(今潢川縣)樊城鋪,父親是曾考中舉人的私塾教師,母親在他四歲時病逝,他由繼母和姐姐撫養。
1923年,王實味十七歲中學畢業,考入開封市的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河南大學前身),次年因家貧無力支付學費而中斷學業,考取郵務生,被分配到駐馬店郵局。
1925年夏,王實味考取了北京大學文預科,與後來同為文字獄犧牲的張光人(胡風)同班同學,年底發表處女作──書信體中篇小說《休息》。
19261,王實味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後相繼在報刊上發表短篇小說《楊五奶奶》、中篇小說《毀滅的精神》等作品。
1927年夏,王實味因初戀不果且經濟困難,離開北京大學南下謀生,也由此脫離了中共,先後經人介紹擔任南京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小職員、山東泰安中學語文教師,其間又相繼發表短篇小說《陳老四的故事》、《小長兒與罐頭荔枝》等。
1930年,王實味在上海與前北大中共支部的同學劉瑩結婚,又遇當時正與中共創黨領袖陳獨秀組織「中國共產黨左派反對派」(托派)的北大校友王文元(凡西),幫助翻譯了〈列寧遺囑〉和《托洛斯基傳》中的兩章,並發表第一部譯著──霍普特曼(Gerhart Johann Robert Hauptmann, 1862-1946)的《珊拿的邪教徒》(The Heretic of Soana),由此開始翻譯生涯。在夫妻倆輾轉各地教書謀生的六年中,他先後翻譯了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的《薩芙》(Sapho)、金斯萊(Charles Kingsley, 1819-1875)的《水孩子》(The Water Babies)、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hy, 1867-1933)的《資本家》(The Forsrte Saga,又譯《福爾賽世家》)、奧尼爾(Eugene O'Neill, 1888-1953)的《奇異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哈代(Thomas Hardy, 1840-1928)的《還鄉記》(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等世界文學名著共一百餘萬字。
1936年夏,王實味回河南老家,任開封省立女中英文教員。次年5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10月,他在鄭州與妻子兒女告別,隻身經西安到達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入陝北公學學習,並任第七隊隊長,次年2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出版局從事翻譯,不久又調到馬列學院(後改名中共中央研究院)編譯室任研究員,參與翻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其後四年裡,王實味單獨或與人合作譯稿共達二百萬字,包括:《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雇傭勞動與資本》、《價值、價格與利潤》等和《列寧選集》十八卷本中的兩卷半。

延安整風運動「掛帥

19415月,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做〈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批評了黨內流行的思想作風問題,拉開了此後「整風運動」的序幕。在此前後,延安的一些作家和知識青年也利用雜文等文學形式公開批評延安的「黑暗」面,形成了以丁玲、蕭軍、艾青等著名作家為首「暴露黑暗」的文藝思潮。
19422,毛澤東又先後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會上做〈整頓學風黨風文風〉(收入其選集時改名〈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和在延安幹部會上做了〈反對黨八股〉的報告,提出要「整頓三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从而正式發動了「整風運動」。延安作家尤其是「暴露派」創作出現高潮,王實味也由此響應,3月相繼在丁玲、蕭軍、艾青主編的《解放日報》文藝欄和《穀雨》雜誌上發表〈野百合花〉、〈政治家‧藝術家〉等雜文。326日,他還創辦了壁報《矢與的》,發表〈我對羅邁(即李維漢)同志在整風檢討動員大會上發言的批評〉、〈零感兩則〉等短評,產生很大影響,以致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都在夜裡提著馬燈去中央研究院看壁報。
王實味在這些文章中,懷念十四年前被國民黨處死的在北大初戀不果的中共女黨員李芬,揭示出延安:

歌囀玉堂春、舞回金蓮步的昇平氣象……但當前的現實──請閉上眼睛想一想吧,每一分鐘都有我們親愛的同志在血泊中倒下──似乎與這氣象也不太和諧。

轉達了有些青年人對其上級以至某些「大人物」的非議:

那些首長以及科長、主任之類,真正關心幹部、愛護幹部的,實在太少了。

並提出自己的相關看法:

正因為認識了「醜惡和冷淡」,他們才到延安來追求「美麗和溫暖」,他們才看到延安的「醜惡和冷淡」而「忍不住」要發「牢騷」,以期引起大家注意,把這「醜惡和冷淡」減至最小限度。
我並非平均主義者,但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卻實在不見得必要與合理──尤其是在衣服問題上(筆者自己是所謂「幹部服、小廚房」階層,葡萄並不酸)一切應該依合理與必要的原則來解決。
當前的革命性質,又決定我們除掉與農民及城市小資產階級做同盟軍以外,更必須攜帶其他更落後的階級階層一路走,並在一定程度內向他們讓步,這就使我們更沾染上更多的骯髒與黑暗。
藝術家改造靈魂的工作,因而也就更重要、更艱苦、更迫切。大膽地但適當地揭破一切骯髒與黑暗,清洗它們,這與歌頌光明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這類主張「暴露黑暗」尤其反對特權的文章很快引起了很大反響,回應支持者甚眾,但部分高級將領賀龍、王震等對此不滿卻更受中共高層注意,以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毛澤東說:「這是王實味掛帥了,不是馬克思主義掛帥。」
19424月初,毛澤東在中央高級幹部整風學習會上就許多人抨擊丁玲的〈三八節有感〉和王實味的〈野百合花〉做最後總結說:「丁玲是同志,王實味是托派。」此後,延安文藝界對王實味的批判鬥爭就以此政治定位急劇升級。
19425,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明確否定了「暴露派」所提倡的「人性論」、「人類之愛」、「暴露文學」、「雜文時代」等文藝思潮和觀點,並斷言這些都屬於階級立場問題,不但裁決了「歌頌光明和刻畫黑暗」的兩派之爭,而且由此確立了將思想觀點流派之爭歸結為政治立場、敵我路線之爭的批判清算鬥爭方式。座談會期間,毛澤東的祕書胡喬木曾找王實味談過兩次話,並寫信指出:「〈野百合花〉的錯誤,首先是批評的立場問題,……毛主席希望你改正的,首先也就是這種錯誤的立場。」
王實味拒絕認錯,因此遭致從上到下的圍攻批判,並且轉為被追究十幾年前曾與托派中兩位前北大黨員朋友王文元、陳其昌交往過兩年的歷史問題。當時延安的中共理論界、文藝界負責人李維漢、范文瀾、周揚等相繼出面引導批判清算,而且丁玲、艾青等「暴露派」領軍人物也紛紛檢討認錯並反戈一擊,而蕭軍等極少人則因曾為王實味陳情及拒絕隨波逐流也遭批判整肅。
19426月下旬,以丁玲、周揚等為首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會決議開除王實味會籍。10月底,王實味被中共中央定性為「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暗藏的國民黨探子、特務、反黨五人集團成員」並批准開除黨籍,年底遭關押,次年41日又被正式逮捕。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提及延安「整風運動」時說:「他是總司令,我們打了敗仗。我們承認打了敗仗,於是好好整風。」
1946年,王實味案重新審查後的結論是「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去掉了其他罪名。

中共文字獄第一位受難者

19473,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王實味被中共中央社會部轉押到晉綏公安總局在山西興縣城郊的看守所。同6月,該看守所附近遭到國民黨軍飛機轟炸,轉移前經向中共中央社會部請示,獲部長康生和副部長李克農批准,將王實味祕密處死。
194771,中共黨慶二十六週年紀念日,王實味被晉綏公安總局審訊科於當夜砍殺碎屍後埋入一眼枯井,時年四十一歲,成為中共文字獄第一位受難者。
中共高層在當時顯然以文字獄殺人為恥,毛澤東聽說後也曾大怒,後多次在內部講話中提及撇清,由此將處死王實味一事長期祕而不宣。
直到1978,與王實味別離四十一年的妻子劉瑩才從廣播中得知,丈夫早在三十一年前就被作為反革命托派分子處決。作為歷史見證人,她斷定那是政治誣陷,於次年開始為其申訴奔波。
199127,公安部發出〈關於王實味同志托派問題的複查決定〉宣布:定王實味為「反革命托派奸細分子」的結論予以糾正,在戰爭環境中被錯誤處決給予平反昭雪。不過,中共中央並沒有改正開除其黨籍的決定。
199812月,三聯書店上海分店出版其作品集《王實味文存》。

參考資料:

1.    王實味,〈野百合花〉,延安《解放日報》文藝副194231323日。
2.    王實味,〈政治家‧藝術家》,延安《穀雨》第1卷第4期,1942315日。
3.      王凡西,〈談王實味與「王實味問題」〉,香港《九十年代》月刊19855月號。
4.          戴晴,〈王實味與〈野百合花〉〉,《文匯》月刊1988年第5
5.          文超,〈王實味獲徹底平反〉,《魯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2期。
6.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的來龍去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0年。
7.          韓愛萍,〈王實味:河南大學的真誠赤子〉,《光明日報》2003127日。
8.    長堀佑造,〈悼念王凡西先生〉,香港《先驅》67期,20031-3月。
9.      陳益南,〈評介延安整風期間的王實味案件〉,浴火鳳凰新聞網:http://members.multimania.co.uk/sixiang001/author/C/ChenYiNan/ChenYiNan018.txt2003105日。
10.      黃昌勇,《王實味傳》,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   楊飛、郝占輝,〈李克農與「王實味案」〉,《文史精華》2007年第9期。
12.  陳志鵬,《還我一個王實味》,香港《華夏紀實》20082009年連載。
13.      于繼增,〈〈野百合花〉招來的殺身之禍〉,《文史》月刊2009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