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公园自由论坛见闻》一文很精彩!此件是大学同学传来,在此之前已被传过N次,阅者无数,建议一读。
读后感想颇多。据自己亲历,从一九四九年以来,这样大规模的自由论坛,在上海曾有过三次。
第一次是文革期间的1967年夏天,在人民广场,上柴《联司》的全向东和《支联站》的陈卜昌多次发表反《工总司》和上海市革会的演讲,现场有激烈的辩论,本人"围观"过好多次。当年陈卜昌的雄辩的口才令人折服,至今印象颇深。那时《支联站》的规模和人数己渐接近《工总司》,成为张、姚、王的心腹大患。终于在8月4日出动几十万武斗队伍将上柴厂围困,在公安及军队配合下,将《联司》一举歼灭。这就是经历过文革的上海人永不会忘却的"八.四"行动。《联司》死十余人,伤数百,余者皆成俘虏。有史记载,老毛此刻正在上海,在下榻的宾馆里兴致勃勃地观摩了电视直播的血腥屠戮。而全市各区县《支联站》在一夜间也被武力扫荡"踏平"。全向东和陈卜昌二位皆成了阶下囚。在"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下,《联司》和《支联站》全军覆灭,人民广场的"自由论坛"从此销声匿迹。类似"反党"的自由论坛在文革中再未出现过。
第二次自由论坛见于文革结束不久的1980年夏天,也是在人民广场,夜间为主。成千上万的知青家长和知青,在广场各处,围出了至少有上百个这样的论坛。控诉、批判老毛的上山下乡,慷慨激昂,咬牙切齿,悲苦痛泣,。一边倒的舆论,只有怒斥,没有辩论。这个专批"上山下乡"的自由论坛持续了好多天,声势浩大,无人干涉。令我这个离沪十年、刚回上海的"阿乡"心中暗暗称奇。可见老毛"上山下乡"政策贻害了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葬送了一代中国人的青春和前程。天怨人愤,全民共讨之,恨不能寝毛之皮、食毛之肉。这样怒不可遏的氛围,文革后第一次有深刻感受。在知青们终获以合法身份、合法途径回城之后,这个"专题"自由论坛完成了历史使命,渐渐冷落。
第三次自由论坛出现在1989年的春夏之际,这是个众所周知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被政府先称为"动乱",继之上升为"暴乱",后又悄悄地改称"风波",或不过是个"事件",轻描淡写之,甚至于从史书中"蒸发"得不见踪影,连同当年那些"镇压有功"的"共和国卫士"们。这次的自由论坛持续一个多月,同样规模浩大,散落在上海滩上到处可见。尤其在外滩市政府门前、人民广场、南京东路、福州路、五角场等地更为"闹猛"。论坛演讲者大多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也有血气方刚的青年工人。本人也目睹过一位六七十岁的皓首老者,站在市政府门口的台阶上大声疾呼、声援学生,声泪俱下,令人感动。那次自由论坛也是有论无辩,一面到的观点,可见人心所向。不过注意到高楼窗口上有人向下窥视,手持摄像机;也看到形迹可疑者频频为各位演讲者拍照留影…………。直至6.4之后数日,上海滩上的这些自由论坛并没有被北京血腥吓倒,在福州路市公安局门口,见到十几位复旦学生的愤怒讲演,全然不顾楼上有公安为他们全程、多角度录像。
以上是自己亲历的三次自由论坛,那么,这些日子虹口公园自由论坛,从规格、人气、思想深度上评估,可称得上是第四次了。本人虽然至今未曾亲眼见到,但该文作者对此详尽的介绍,使人如亲历现场。而且本次自由论坛既有讲演,也有争辩,无所畏惮,直言不讳,真正领受了"免除恐惧的自由",即使"110"来了也不必胆颤心惊。
推动中国社会的言论自由、民主风尚,虹口公园的自由论坛领导了时代潮流,开风气之先。至少有三个方面尤其令人钦佩:
其一是参加自由论坛者,不论左右派都值得尊敬。钦佩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以及无所畏惧的勇气。正如胡适先生言:"言论自由不是天赋的人权,言论自由须要我们去争取来的。"。相反,当今知识界某些人的犬儒主义、无所作为、逃避或粉饰现实,令人不齿。
其二是上海人的高水平还体现在"要文斗,不要武斗"的非暴力风格上,保证自由论坛能有着平和的辩论氛围。这是动辄动粗耍横的北方人的学习榜样。君子动嘴不动手,是上海人一贯优良传统。上海人从不屑无谓的牺牲。文革武斗时期,上海人溜得最早最快,宁当孙子,不挨枪子。
其三要感谢上海警方的宽宏大量,能汲取�佳案的教训,不滥用警力,不草木皆兵;尊重左右派忧国忧民的自由,对左右派"反动"言论置若罔闻,坐山观虎斗,表现出高水准的维稳能力。这在中国尤其难能可贵。
历史的步伐不会徘徊不前,西风浩荡,普世价值深入人心,全球化、互联网促进了观念更新,人民不再被蒙昧。自由论坛上汹涌的民意,表达了民众革新的愿望。而八.四或六.四都是不可以重复的,因为不得人心。
祝虹口公园自由论坛长青。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