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日星期四

王丹:我們需要瞭解,更需要理解——序王超华《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六四30週年祭》


书名: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六四30週年祭》
作者: 王超華  
出版社:渠成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04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文集,收錄了筆者1990 年逃亡抵達美國後,歷年為紀念六四所寫的文章。筆者認為,中國當代政治,建基於六四屠城;中國民主自由的未來,有賴於重振1989 年天安門抗爭的精神。這也是本書編輯的基本思路。

  多年來,學者、當事人、支持者積極從事於收集八九六四相關史料,筆者持續努力著重於分析比對,更準確地瞭解當時多頭並進互相糾纏的繁雜線索和極為繁富的細節背後,更加深層的關聯和邏輯。

  這是一本關於六四的書,是一本奉獻給天安門抗爭的書,也是一本獻給六四受難者及其家屬的書。筆者用這裡的文字,祭奠三十年前為那共同分享的高昂自由精神而獻身的亡靈們。

本書特色

  從歷史中學習──在六四天安門事件滿三十周年的前夕,我們從筆者終其一生致力蒐集整理完整的史料、耙梳分析思路邏輯中,本書讓您逐一瞭解當時多頭並進互相糾纏的繁雜線索和極為繁富的細節背後,更加深層的關聯和邏輯。

  這是一本關於六四的書,是獻給天安門抗爭的書,筆者用文字,祭奠三十年前為那共同分享的高昂自由精神而獻身的亡靈們。

  再沒有誰像筆者這般,集三十年思考,是少數能夠把個人經歷和情感,從理論分析中抽離出來的研究者,這使得她的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專業性。

好評推薦

  王丹(智庫"對話中國"創辦人兼所長):
  「我們不缺乏當事人對於八九六四的回憶與反思,超華是我見過的少數能夠把個人經歷和情感,從理論分析中抽離出來的研究者,這使得她的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專業性。」

  「當年的六四學運組織者,是否在30 年後的今天,對於當年的那場運動,有深刻的回顧與反思?當然有。本書就是回答,也是對很多希望理解這場運動的關心者的回答。」
 

作者介紹


王超華


  一九五二年出生,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一九八九年四月,她代表研究生院參加「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會」(高自聯)常委會,組織參與各種活動,直至六月三日因病住院,離開天安門廣場。「六四」後,她是二十一名通緝學生名單中第十四名。現流亡美國,居洛杉磯市,曾就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東亞系並獲該校碩士及博士學位。

  王超華出國後一直致力於回顧和整理八九學運史實,將其在國內躲藏時記錄的回憶陸續發表,參加一九九一年巴黎「八九學運歷史回顧與反思」會議,參與美國留學生《華夏文摘》中的六四史料整理等工作,全心對八九學運史料整理耙梳作出巨大的奉獻。
 

目錄

王丹序
天安門抗議的歌聲(代自序)
引言
八九抗爭大事記

第一輯 歷史. 主權. 立場與評價
1. 鄧小平與改革開放
2. 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衝突
3. 抵制「主權在黨」,重建公民參政
4. 黨權無力挑戰人民主權
5. 我的"學生有錯,政府有罪"立場
6. 堅持不懈地追究政府的罪責
7. 拒絕切割全景,堅持還政於民
8. 抗拒無形的黑名單
9. 歷史的重力
10. 八九學生之理想主義、民主因素及其侷限
11. 被剝奪者反抗剝奪的象徵

第二輯 反思與前行
1. 六四研究:態度、理論、方法
2. 見好如何收,民心如何興?
3. 野營的合法與非法
附:郭奇〈焚燒國旗無罪與非法野營〉
關於本文的說明
4. 略論學生的群體形象及影響
附:關於本文的說明,兼評"撤與不撤"的爭議
5. 從政治代理人角度看六四
6. 工人為什麼沒有發動起來
7. 工運領袖李旺陽與八九六四
8. 釐清幾個紀念口號
9. 八九年的民主權利與權限
10. 天安門精神與「重評六四」
11. 有真相才有和解

第三輯 回憶與史實辨析
1. 從4.26 到4.27
2. 我與十二學者上廣場
3. 高層有人來找我
4. 審視史實,檢討本人的重大失誤與過錯
5. 胡耀邦逝世初期若干史實辨析

第四輯 心路歷程
1. 向香港人民說幾句話
2. 思絮離離
3. 因為你年輕
4. 重讀魯迅與我的靜坐
5. 一個普通人的自白
6. 讓所有異議人士有尊嚴地回家

附錄 自撰簡歷
 

王丹序

我們需要瞭解,更需要理解


  關於1989 年中國的民主運動和"六四"鎮壓,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想知道這個事件的真相,你是否有推薦的文字材料?有。我當然有推薦名單。

  如果,你是想從史實出發,瞭解當年具體發生了什麼事情?那我會推薦你去看吳仁華的三本書:《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六四事件中的戒嚴部隊》和《六四事件全程實錄》。吳仁華考證嚴謹,資料詳細,堪稱"六四"研究的權威。他的著作會讓你很好地瞭解"六四"。但是,瞭解不是理解。如果你是想更深入地對這個不僅影響了中國,而且在世界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有更深入的認識,從理論層面上去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去掌握圍繞著這一事件出現的各種討論的脈絡,那麼,我會推薦你閱讀王超華集三十年思考編著的本書。我認為,在理論反思這個層次上,目前我還看不到能夠超越超華的著作。

  這不僅僅是因為超華在寒窗多年拿到博士學位的過程中,受到過嚴格的學術訓練;也不僅僅是因為她本人被公認治學嚴謹,擅長深入思辯;更不是因為她當年名列"二十一個學生通緝令",是學生運動的主要組織者之一的身分。在我看來,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原因,在於:第一,她的思考視野廣闊,能夠把30 年前的事件,與三十年來中國的發展結合在一起,做全景式的考察;其中也不乏國際社會的大背景作為分析的依託,這在眾多的回顧與反思中是罕見的;第二,我們不缺乏當事人對於八九六四的回憶與反思,但是大多難以擺脫"當事人"這個身分對於歷史敘事的影響,更有甚者,有些人帶著針對性成見,不是從事實出發,而是從個人好惡出發去進行所謂的歷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片面地展現和詮釋了歷史。超華是我見過的少數能夠把個人經歷和情感,從理論分析中抽離出來的研究者,這使得她的分析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專業性。我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會認同我的這個評價的。

  前不久,一位從國內出來不久的著名知識份子,在一次關於六四問題的內部研討會上,直言不諱地質疑當年的學運組織者,是否在30 年後的今天,對於當年的那場運動,有深刻的回顧與反思。我沒有在現場,不過我可以在這裡回答他:當然有。本書就是對他的疑問的回答,也是對很多希望理解這場運動的關心者的回答。

  作為智庫"對話中國"的負責人,我也要在這裡謝謝王超華,願意把她的這本重要的思考成果, 授權"對話中國"作為智庫出版文集的第一本出版發行。我們未來還將針對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出版一系列的相關研究,算是對於30 年前我們的共同理想的一種堅持,一種延續。

王丹(智庫"對話中國"創辦人兼所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