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台湾的“台独”思潮有所收敛,香港的“港独”思潮却正在悄悄兴起。今年以来,尤其是两个多月前的六四悼念活动中,香港民主运动出现了“本土派”和“大中华派”的严重分裂,“去中国化”的思潮越来越影响香港年轻一代,并将对香港未来的政治生态产生强烈的冲击。今天的中国观察,要向大家介绍有关香港“去中国化”思潮的分析评论。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张华的评论称:“今年六四有两个怪现象,或将成为香港悼念六四的分水岭。其一,民主派就应否悼念六四,以及悼念的形式、口号等,分裂成‘本土派’及‘大中华派’,支联会受到前所未有质疑,且表现得左支右绌,成为它成立24年来的空前危机。”
香港《明报》署名梁美仪的评论称:“支联会的一句‘爱国爱民’口号,令这个坚持平反六四24个年头的组织,面对前所未有的批评,尤其当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加入质疑的行列,支联会终顶不住群众的压力,决定在六四烛光晚会抽起这句引发争议的口号。”“现今香港年轻一代,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们当下所见的‘国家’,已是可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强国’。对于这个‘国’,他们看到在富有的背后,是贪腐造成的官富民穷,是强权下人民被剥夺民主自由人权,是一种没有公义的强占,所谓‘爱国’,是当权者的政治审查工具,要他们对‘爱国’两字产生认同感,也是强人所难。”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称:“这几个月来,台湾与香港的政治氛围出现一种微妙的反差变动。在台湾,台独的声势明显地趋于低弱,而对大陆‘民主人权’的关怀则上升;在香港,却似乎是背道而驰,对大陆民主人权的关怀受到质疑,一种被称作‘港独’的元素却在萌生。就外观上看,这似乎是台湾走上了香港以前走的路,也好像是香港走上了台湾以前走的路。但这个现象却共同显示,在看不到中国大陆民主化的前景之下,台湾与香港皆有深重的忧虑,这也成了北京当局的困境与难题。”“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对于当时将在一九九七‘回归’的香港产生强大冲击。后来的香港,对‘回归祖国’未闻异声,却对北京的民主人权问题一直维持高度的关怀、警觉与监督,年年热情不减的六四维园大会即是例证。但是,情势在今年却出现了变化。有人发难质疑香港纪念六四的意义,称那是‘中国的民主问题,不是香港的’,香港应独善其身,以免因纪念六四而给了北京介入‘香港内政’的杠杆。此论未能阻止维园大会之举行,于是又质疑大会‘爱国爱民’的主题标语,指在‘党国一体’下,主张‘爱国’即与‘爱党’不分,遂使维园晚会停用了‘爱国爱民’的标语。”“这一股被泛称为‘香港自治运动’的政治新元素,在当下的香港虽称不上主流,却在视听上颇具震撼效应。”“台港的境遇不同,但表现出来的皆是对于北京未能实现民主人权的忧虑与恐惧。这是北京的责任,也是北京的耻辱。 ”
香港《明报》署名李先知的评论称:“支联会今趟遭遇爱国风暴,其实为香港与内地关系响起了警号,事件显示去中国化思潮在香港开始有市场,这股思潮可能形成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并参与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进一步推动‘隔离主义’,挑战中港融合。”“政坛中人指出,只爱香港不爱中国的思潮,今天可能只是少数人的观点,大部分香港市民仍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肯定爱国是中国人应有的高尚情操,但随着中港摩擦不断出现,不满内地人抢去香港资源和机会的情绪正在滋长蔓延,特区和中央政府都没有针对这股情绪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不爱中国的诉求很有可能会凝聚起更多的支持者”。 “‘爱国’过去一直是北京打压香港泛民主派的独门武器,泛民跟中央在政治上对立,中央就批评泛民不爱国” ,“如今出现了本土派,干脆就不辩解,爽快地承认自己不爱国只爱港,中央可以拿他们怎么办?”
香港《明报》署名梁美仪的评论称:“支联会的一句‘爱国爱民’口号,令这个坚持平反六四24个年头的组织,面对前所未有的批评,尤其当天安门母亲发起人丁子霖加入质疑的行列,支联会终顶不住群众的压力,决定在六四烛光晚会抽起这句引发争议的口号。”“现今香港年轻一代,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们当下所见的‘国家’,已是可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强国’。对于这个‘国’,他们看到在富有的背后,是贪腐造成的官富民穷,是强权下人民被剥夺民主自由人权,是一种没有公义的强占,所谓‘爱国’,是当权者的政治审查工具,要他们对‘爱国’两字产生认同感,也是强人所难。”
台湾《联合报》的社论称:“这几个月来,台湾与香港的政治氛围出现一种微妙的反差变动。在台湾,台独的声势明显地趋于低弱,而对大陆‘民主人权’的关怀则上升;在香港,却似乎是背道而驰,对大陆民主人权的关怀受到质疑,一种被称作‘港独’的元素却在萌生。就外观上看,这似乎是台湾走上了香港以前走的路,也好像是香港走上了台湾以前走的路。但这个现象却共同显示,在看不到中国大陆民主化的前景之下,台湾与香港皆有深重的忧虑,这也成了北京当局的困境与难题。”“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事件,对于当时将在一九九七‘回归’的香港产生强大冲击。后来的香港,对‘回归祖国’未闻异声,却对北京的民主人权问题一直维持高度的关怀、警觉与监督,年年热情不减的六四维园大会即是例证。但是,情势在今年却出现了变化。有人发难质疑香港纪念六四的意义,称那是‘中国的民主问题,不是香港的’,香港应独善其身,以免因纪念六四而给了北京介入‘香港内政’的杠杆。此论未能阻止维园大会之举行,于是又质疑大会‘爱国爱民’的主题标语,指在‘党国一体’下,主张‘爱国’即与‘爱党’不分,遂使维园晚会停用了‘爱国爱民’的标语。”“这一股被泛称为‘香港自治运动’的政治新元素,在当下的香港虽称不上主流,却在视听上颇具震撼效应。”“台港的境遇不同,但表现出来的皆是对于北京未能实现民主人权的忧虑与恐惧。这是北京的责任,也是北京的耻辱。 ”
香港《明报》署名李先知的评论称:“支联会今趟遭遇爱国风暴,其实为香港与内地关系响起了警号,事件显示去中国化思潮在香港开始有市场,这股思潮可能形成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并参与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进一步推动‘隔离主义’,挑战中港融合。”“政坛中人指出,只爱香港不爱中国的思潮,今天可能只是少数人的观点,大部分香港市民仍然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肯定爱国是中国人应有的高尚情操,但随着中港摩擦不断出现,不满内地人抢去香港资源和机会的情绪正在滋长蔓延,特区和中央政府都没有针对这股情绪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不爱中国的诉求很有可能会凝聚起更多的支持者”。 “‘爱国’过去一直是北京打压香港泛民主派的独门武器,泛民跟中央在政治上对立,中央就批评泛民不爱国” ,“如今出现了本土派,干脆就不辩解,爽快地承认自己不爱国只爱港,中央可以拿他们怎么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