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金钟:走出传统治国方式

走出傳統治國方式          金 鐘

中國權力鬥爭震撼全球的二○一二年,終告結束。新年來臨之際,出任中共十八大最高掌權者的習近平,在國內外期待下,展開他的第一場新人秀:踏著鄧小平二十年前南巡的腳印視察廣東,宣示改革,隨後又在嚴寒中深入大別山區探訪兩個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貧窮小村。比之他的前任朝拜西柏坡,已經少了兩份革命情懷,不過,官方媒體的渲染還是未脫「訪貧問苦」的老招式。我們理解,在中國體制的現狀下,任何有志改革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漸進模式是很多人的共識。但是不少誤區,也成為習慣性的共識,所謂下基層「調研」是其中之一。


時至今日,我們每天看到報導,從政治局常委到各級中共領導,到各處現場調研,似乎這種「調查研究」成為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克服官僚主義」的最佳方式,成為中國特色的官場時髦。暫且不說那些走形式、欺上瞞下、擺威風,甚至鋪紅地毯的惡例,根本上這種調研就不是當代文官制度應有的行政方式。仍然來源於毛所謂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傳統。毛本人在六○年代就曾經將這種落伍的人治方式,發揮到極致。他當面斥責周恩來用人太多,迫使總理辦公室大量裁員以致陷於無法運作的狀態。而毛本人一個個別出心裁的決策,竟然是靠指示身邊的幾個秘書下到地方調查,直接向他匯報而作出,置龐大的國務體系為虛設。今天中共體制雖已告別毛的獨裁禍國、無法無天,有了公務員制度,但是,實施水準遠沒有我們熟悉的如香港、美國這樣行政效能和品質。


看到溫家寶、習近平那樣樂此不疲地出現在各種現場,不禁要問:中央各職能部門和省地縣的成千上萬官員哪裡去了?尤其是為決策者提供資訊和情報的專業人員又幹嗎去了?一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責是,高瞻遠矚地思考和處理內政外交的、現實和歷史的重大問題,而且代表國家的尊嚴和形象。這是世界上古今一貫的通制,脫下官服與民同苦樂,只是特別情況所需。一個大國的千頭萬緒,依靠體制和法制的合理性與動力才能解決。那種三天兩頭下鄉做秀、聯繫群眾的「作風」,只能視為中共「革命」的毛式遺傳,如果不是某種政治需要,早應該扔進垃圾堆了。


說回來,路人皆知,中共的這套統治方式,本質上與民主制度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有了代議政治、普選制、新聞自由和真正獨立的法治體系,有了社會的透明度,那麼,今天中共政治體制的種種顯而易見的弊端,自然將不復存在。例如時下大陸朝野熱議的「陽光法案」,公開高級官員的財產,阻力重重何在?殊不知陽光法案正是依附於民主體制的派生物,在歐美、港台是毫無爭議的事情。在一黨專制制度下卻絕無可能實現,除非玩假的,忽悠百姓和老外。總之,我們希望在新年開始的習李體制下,當局應該面對國家社會最迫切的要求,回應時代和人民的呼聲,從傳統的狹隘的治國形式裡走出來。


(金鐘:開放雜誌總編輯 2013年元月號www.open.com.hk
作者供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