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网络漫画 |
过去二十年来,中共的两会主角基本由国务院总理担纲,重头戏是政府工作报告和会议结束时的记者招待会,尤其是前两任的朱镕基、温家宝,以此为中心舞台炼成了"超级演员"。今次两会,是这届政府接班后的首次登台,然而作为主角的李克强,在观察家眼里其权重大却不如前任了――外界对李克强本人的兴趣惊人地正在减少。李克强上任之初,许多人对他经济专家的科班背景寄予厚望,有人甚至为他量身定制了所谓的"李克强经济学"。如今,已没有人将李视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根本原因在于,中南海一把手习近平光芒炙热――热衷于模仿毛泽东的大权独揽――几乎将所有大权都抓到自己的手中,这种超级大主角的地位是容不得旁人置啄的。一年前宣传的"习李体制",如今也和"李克强经济学"一样,不见了踪影。加之在反腐风暴的幌子下,太子党、红二代对寒门出身官二代大清洗的凝重氛围,李克强除了俯首称臣已别无选择。这标志着邓后形成中共权力机制开始某种蜕变。
问题是习近平集权的程度,与其权威和执政能力并不必然成正比。譬如社会舆论所关注的反腐,他提出的"苍蝇老虎一起打",到了徐才厚、周永康就"卡壳"了。尤其是对周那种全面围剿、志在必得的气势,确实让人刮目相看。过去这二、三十年中,也发生过很多大案要案,中南海在处理时都划出一个范围和限度,如查到那一级、那一年,或查到那个人为止了,因为在一个无官不贪的体制里,牵一发动全身,任何彻底清查就意味着有翻船的风险。中共六四后所形成的"刑不上政治局常委"的所谓共识,盖出于此。如今,在查处周案的手法上更类似于"前三十年"的毛时代,凡他工作过的地方、部门、系统,他提拔重用的官员、他的家人、甚至相关企业家等,几乎一网打尽。
据有关专家研判,对周案之所以采取这种手法,除了周本身作恶多端,还有一个极重要原因:周进入权力中枢时间相对较短,又不改其草根做派,严重破坏了中共的"规矩",比如无所忌惮地在高层领导之间"串联"、比例薄熙来进京表演唱红,他就对常委不出席的默契置之不理、再比如为了打击党内政敌,竟然不择手段动用情报机构,甚至向国际媒体输送"弹药",……这一切过去除了毛,任何其他人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传说中的薄周"政变"联盟,在习近平看来就是破坏规矩的后果。彻查周案的要义,就是要把破坏了的规矩重新恢复起来,这是习近平的一项反政变基本建设。
三月号《争鸣》杂志有中共元老处理红二代内讧的报道,其中王岐山对拉邦结私、搞非组织性活动、与中央唱反调、特殊化、在社会活动中危害中央的战略部署、把内部问题捅到国际上去,提出了"六不准"。这既是薄周两案的教训,也是习想确立的规矩。
然而,形势的发展似乎并不以习近平的意志为转移,周案迟迟不能收网公布。探究其中原委:其一是六四后的中南海共识、十八大的权力平衡,瓦解之后,各派别间新的共识和平衡尚未形成;二是周炮制的海外定时炸弹――中共丑闻材料,究竟还有多少?如果王立军事件后,习访美时仍未掌握到这方面的全部情报;如果周还留有更具爆炸力的后手牌,弄得不好也会玩成同归于尽的游戏,习当然不会愿意承担这种打虎不成反被老虎吞噬的"颠覆性"后果。
尽管新权威主义的鼓吹者一厢情愿的把习视为中国转型的大救星,然而,只要他依然在毛式局限中打转――继续拒宪政民主于千里之外,他的权威再大,他的"中国梦"再美好,能否推进中国转型仍是大疑问。不过现在可以定论是:中共十八大的政治权力更替仍未完成!只要不实行宪政,政变与反政变依然是"正在进行时",那些急不可耐称颂中共接班已"制度化"的帮闲们,可以休也。
――原载《动向》杂志2014年3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