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星期一

陈志武:没有政治改革市场随时被侵犯


陈志武
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
更新时间 2013年12月1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48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为了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政治改革必不可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宣誓受到市场和学界的普遍欢呼,因为这一方面表达了党的市场化改革意愿和立场,另一方面更是明确了改革的最终目标。
30余年改革成就巨大,让决策层看到市场经济不仅不像原来妖魔化的那样可怕,而且是社会富有、个人自由的最可靠保障。行政化配置资源产生低效,导致扭曲,阻碍发展,更可恶的是由于行政配置资源以压制个人选择自由为起点,它会带来不公、牺牲正义。
在这个意义上,三中全会的决定标志政策共识又上升到新的高度。
原则性表达
当然,三中全会决定只是原则性表达。而这些原则是否能落实为社会现实,往往则是另一回事。
比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人们期盼的关键改革之一 ,是决定几亿农民生计和子女前途的关键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分别强调过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可是到后来除了四川、重庆等地做过实验外,并没有广泛展开。
这次三中全会决定一出,业界和学界也一时对农村土地改革以及“小产权”的合法化甚为激动,可是,几天之内先是住建部出来澄清“小产权房”要炸,后是农村政策领导小组领导的“三个底线”;他们的强硬立场不仅使人们再度陷入模糊,也对接下来具体改革的前景习惯性地打折扣。
土地制度改革面对众多阻力:一方面因为各类教科书继续妖魔化土地私有、土地交易、土地抵押,这些错误理论至今没得到纠正,这构成巨大意识形态阻力;另一方面给农民还权越多,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就越少,因此,尽管他们过去从农民手里摄取了太多的土地财富,应该早就知足,可是他们还不会放弃。
金融改革
相对而言,许多金融改革比较抽象,遇到的阻力会小一些。尽管金融政策具体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但一般人不能太明白一项金融政策跟他们自己利益的关系,所以谈不上支持还是反对。
比如,证监会于11月30日推出新股发行从审批制往注册制过度、发展优先股等四项改革举措。对于那些等待上市的公司和创业者、有资质发行优先股的公司、投行从业者、PE和VC从业者来说,这些举措当然是利好,但社会绝大多数老百姓会觉得这些离他们太遥远。
央行推出的改革则影响面更广、更深。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应该是到目前为止已公布的、影响最深远的金融改革。
放开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并由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这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几十年由老百姓给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低息提供资金的局面,过去人为压低的资金成本使畸形的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可能,也促成了“国进民退”。
另一方面,过去10年里,国有企业的外贸逆差不断增长,到2012年达2千多亿美元,而民营企业的外贸顺差在去年为3千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国企是净进口,而民企是净出口,因此,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是帮助了国企、给国企送利益,但打击了给中国社会每年新增就业贡献85%以上的民营经济和外资企业。
换言之,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不仅给中国老百姓带来直接好处,包括更多利息收入、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多更广泛的投资理财选择,而且也能帮助扭转“国进民退”、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政策举措面对的阻力相对较小。
但是,为了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政治改革必不可少,也是我们的期盼,因为如果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权力去监督、制约政府权力,当政府之手侵犯、挤压市场权利的时候,靠谁去鉴定“政府做的过分了”并告诉政府止步呢?没有政治改革,市场权利可以随时被侵犯,改革能随时倒退。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