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6日星期一

林保華:香港特首對習近平喊「更加要發展經濟」

香港觀點《看》 雜誌  第263期
2025年1月5日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林保華:香港特首對習近平喊「更加要發展經濟」
▲香港「北部都會區」與中國深圳接壤,北面是深圳的現代高樓大廈。圖為其鳥瞰圖。Getty Images

香港特首李家超2024年12月13日黑色星期五在北京向中央領導人述職,會後被傳媒詢問時透露,會上有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及港府面臨財政赤字,可能需3至5年處理,又說國安風險長期存在,不會「好了傷疤忘了痛」,但「更加要發展經濟」。這一句話突顯了目前香港經濟的困境,以致特首都不惜要冒「犯上」的風險。

上一期本專欄已經談到港澳辦對香港經濟已經「心急如焚」,香港特首也心知肚明,雙方都有共識,然而與習近平是否有共識仍是存疑。因為習近平居高臨下,更關注國安問題,即使知道香港經濟有難,也只是700萬人的問題,而國安涉及14億人口中最高頂尖人物習近平的生死存亡,豈可漠然視之?這次如何找到地方與中央的平衡點,是對封疆大吏的考驗。

而特首雖然與港澳辦有共識,但如何找到解方更是問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要香港搞創新科技,別停留在房地產的老套,然而香港特區政府與資本家怎樣想則又是另外問題。特區政府推出來的還是龐大的「北都計畫」,就是新界北部靠近深圳地區的發展計畫。

港企對「北都計畫」有信心?

北都就是「北部都會區」,共約300平方公里,包括現存以及被釋出的邊境禁區,並非指一特定行政區域,而是因地理特徵、發展政策等因素相互所形成的一個城市空間,且跨越地理及港深兩地之分界線,據說可以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個計畫是2019年由林鄭月娥擔任特首時提出的,涵蓋本世紀20至30年代的大工程。最先得利的自然是地產發展商,至於分片發展的項目還有許多爭議。這才是麻煩所在。

夏寶龍期望工商界可以「實際行動」愛國愛港;事隔半月政府安排商界考察北部都會區,由特首及京官見證,安排85家商界企業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都發展的意向書。但參與2024年11月與夏寶龍會面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在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表示,北部都會區與深圳相連,在創科發展上深、港「無縫對接」,對本港形成「南金融、北創科」格局非常重要,「不揸緊去做就會落後」,需把握機遇。但蔡又表示,要鼓勵企業參與北都發展,「信心很重要」,因此他理解到,夏與工商界會面的重點之一,是希望鼓勵在香港的企業,包括:港企、外企以至內地的國企、民企,一同投入參與。

若論「實際行動」,蔡冠深認為可理解為「政府想要你投標、就投標」。但蔡指夏寶龍並沒有說得這樣具體,僅「指明方向」,表達北都發展對香港很重要,希望企業可多支持及投入,而並非要求發展商做些什麼,「只是創造氛圍,予社會認為(北都)是好的,其餘就自己去想」。

蔡冠深認為簽署意向書屬「顯示信心的一個態度」,「是否等同legally binding(具法律約束力)呢?未必一定。(表達)意向吧,意向不等於一定要做,這不是具法律約束力的MOU(合作備忘錄),只是表達意向、想法」。蔡冠深加了許多但書,顯示香港企業界還有許多顧慮,那就是資本投下去,是否能夠賺錢?尤其在川普準備上台大打關稅戰之時。簽署意向書可以,真的投入資本,得看川普實際做了什麼,中國又有什麼對策,其他外資、中資對這個北都計畫態度又如何,香港的企業才能做出決策。如此,還需等待一番時間。

這些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香港經濟很差,亟需企業家投資;二是香港企業家目前不肯投資香港。

港府財政赤字規模擴大

根據香港官方數據,香港經濟在2024年第3季繼續按年擴張,儘管步伐有所放緩。實質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1.8%,第3季增長3.2%。首3季合計,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6%。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第3季下跌1.1%。這也反映在赤字上。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2024年12月2日表示,初步估算,港府於2024至2025年度(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的綜合赤字約為港幣1,000億元(約合新台幣4,000億元),高於2025年預算案預計的481億元。在制定預算時原來以為上半年財政赤字較大,下半年大致可以收復失地。然而目前的情況並非如此,二是赤字規模擴大,而且要三、五年才能解決赤字問題。

九七前香港根本沒有赤字問題,是會生金蛋的雞。所以政府在開支上不用「節流」。《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人才、資金流失也不以為意,面對局勢不穩定,大批香港人到中國消費,旅遊業也無新意,所以當局涉及「搶才」計畫,費盡心機組織各種活動與舉辦各項展覽以留住與吸引人心,大致上一、二天就有一項。這些似乎不需要花錢似的,例如對來香港的「人才」給予各種優待,甚至組織他們學習廣東話。

香港貿易發展局則於2024年4月27至30日舉辦3項展覽,包括香港禮品及贈品展、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和全新登場的香港奢侈品包裝展,進一步推廣香港時尚生活及創意產業。

 

資本主義式的經濟體系已經運作很久,長期下來在機制上做了很多調整,追求私人利益的經濟行為能和公益相容甚至有助於公益。Adobe Stock

▲資本主義式的經濟體系已經運作很久,長期下來在機制上做了很多調整,追求私人利益的經濟行為能和公益相容甚至有助於公益。Adobe Stock

 

巧立名目推展覽

還有各種巧立名目的展覽,例如3月23日維港兩岸均有活動,其中北角至灣仔海濱舉行「維港復活節帽子巡遊2024」,市民自行製作復活節帽子,配合不同風格打扮參與巡遊;尖沙嘴香港文化中心外則舉辦「香港墟市節」,設有40個特色攤檔。而2024年11月中旬展出3天的「香港中國國際紋身展」,有紋身比賽,邀請到中、日、台、泰、匈、法、英等地紋身師參展,互相交流紋身文化。

2022年6月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2024年12月中旬推出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17、18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期近半年至2025年5月4日,展出故宮與凡爾賽宮共近150件館藏,包括凡爾賽宮皇家禮拜堂大門鑰匙、「康熙預製」款花卉紋碗等,其中9件屬國家一級文物。同時開幕的還有浸會大學與機管局合作推出「瞬間展航」展覽,至2025年2月15日在香港國際機場開放,裝置運用全景沉浸式360度的3D LED屏幕,帶領訪客觀賞中國、柬埔寨、印度、土耳其等8個國家逾40個文化遺產。

這些活動都需要錢,有些根本事先沒有計畫預算。到最後都堆到「赤字」裡面。赤字要靠發展經濟來解決,經濟怎麼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維持金融中心地位,一再表示俄羅斯與中東企業會在香港上市,然而未見實際行動,而美國對俄羅斯企業的警告已經先來。

為了增加稅收,從戰後至今近80年推行的8號風球懸掛,證券交易所必須停業的禁令已經在2023年9月23日撤銷,就是無論怎樣打風,股票交易照常進行。根據2021年的統計,政府一天的證券交易稅收入約4億港元。也有人建議公務員要帶頭減薪,但政府以會影響私人企業減薪為由拒絕。私人企業根本有加、減薪的自由,與公務員有何關係?但是大眾運輸事業的票價照加不誤。而這些僅僅是經濟發展中的皮毛而已。

https://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post/3670706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