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

张森根:悬壶济世杏林暖 妙手丹心志永存——追忆蒋彦永大夫

原创2023-03-13 16:20·风哥爱经典


本文作者张森根(左)与蒋彦永大夫合影


本文的标题是蒋大夫十多位硕士生和博士生献给他的赞词。



今日上午老友韩三洲短信告知,亦师亦友的蒋大夫己于昨天(3月11日)下午仙逝,我顿时无限悲痛,双眼泫然,不禁勾起我追忆与他交谊的往事。


他生于1931年,1957年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后來分配在解放军总医院普外科工作,直至65岁离休,70岁退休后转入本院专家组,仍不断参加科内有关医疗及教学工作,继续为病人服务。他生平获得院内外多种荣誉与奖状。他在诊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肿瘤综合治疗和术中放疗等专业领域有杰出贡献。2004年,他获得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的麦格赛赛奖,享有与费孝通、袁隆平同样的名声。


他比我长六岁,我与他既非同学同行,又非同乡亲友。近二三十年,我与他是在共同关心学术者巨擘周有光的过程中,渐渐了解他精湛的医才与崇高的人品。正如蒋大夫自述所云:我始终把从全国各地"慕名"来找我的疑难复杂病人,不当作是来"求我"而是看做是对我的鼓励,更促使我想尽办法,竭尽全能,通过为为病人解决痛苦,来提高自己为病人服务的本领,进而才能为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他还说,"医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是由病人给的"。他在岗时一年要做近200台手术,有时一台手术站立10多小时。他刻苦勤劳,几十年下来其实自己也是个病人。60岁时他4/5的胃被割除。80岁时患腰椎间盘突出进行了一场大手术。但他心中装的总是病人,对自己作是乐观阳光开朗。他的人格与品德令我百倍折服。


我和蒋大夫的交往是从他参加学术界为周有光诞辰庆祝活动开始的。在北京召开的5次活动他从未缺席。会议主持者总是请他先介绍百岁老人周有光的健康状况。蒋在会场上展示他拍摄周老的视频短片以及他的医学数据,让与会者为周宽心。从周老108岁起他自愿承担周老的义务医学顾问。两位业界名人可谓一见如故,亲密无间。蒋医生比周老小25岁,每每见面必执门生之礼。2015年1月,他在首都图书馆召开的北京知识界恭祝周有光110岁华诞的座谈会上坦言:周有光"教育我如何做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待人民……他是我的恩师,我愿意尽一切力量来呵护他的健康。"会上他借用美国史专家刘绪贻的话说,希望周老至少活到150岁。



张森根、蒋彦永、周晓平与周有光先生合影


"文革"后周老的医疗待遇一直没有得到改善,看病、住院就在东四附近一家普通医院,没有合适条件诊治老年性疾病。蒋医生带头在公开会议上为周有光改善医疗待遇慷慨进言。2013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思想启蒙与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座谈会上,他说周老是一级教授,理应享受副部级待遇,教育部要通过中组部出具正式公文,有关医院才能收治周老。他希望与会的专家帮助呼吁一下,让这位108岁老人享受他理该享受的医疗待遇。


会议结束后,他以个人名义起草了一封正式请求信,要求有关领导部门尽快解决周有光的治病问题。他请李锐把此信转交中央领导同志,后来果然起到作用,不久由国务委员刘延东亲自上门把中组部的证书交付周老。从此周老开始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直至去世,前后约有七、八年之久。蒋大夫这封"群众来信"的底稿,我见过,简明扼要,蕴含大公无私的社会责任感和他对周老的深情厚谊,令我对蒋大夫仗义执言的人格无限佩服。


蒋医生还以自己高超的医学经验和厚植的人望关系为周老提供高效而周到的服务。2013年12月周老因发烧、吸吸急促住进协和医院。蒋医生立即设法联系到他的老师罗慰慈教授(89岁),请他出面提出明确的治疗意见对症下药。他还请协和的营养专家蒋珠明教授为周老制订营养计划,使他早日康复。


有一回,他见周老因牙疼为期一周要去协和医院注射抗他素,家里楼梯(他住三层)要上下两次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就联系他入住301医院特需医疗部。在他的协助下,周老由牙科主任负责,并在麻醉科、心内科等专家配合下拔除了影响进食的二颗黑牙根,从而开创了该院首次为107岁老人拔牙的先例。出院后老人仍能直接进食,有时要求小辈带他几次去吃烤鸭,他吃过葱油海参和大闸蟹。蒋医生还把自己亲手烹煨的牛踺子请他尝尝。住301医院期间信,蒋医生趁机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协助各科室医生替周老在301医院建立全身生命指证的系统数据档案。


2015年1月22日周老的哲嗣、大气物理学家周晓平讵料病死后,周老生理和心理上受到空前打击,元气大伤,多次住进医院并下达病危通知。光2月份那次就连续住院2个多月。这一年除了周老家里两位小保姆的常期陪护及在京外甥女毛晓园夫妇的精心照顾,蒋医生是最繁忙而身负重担的人。他经常穿梭于自己住处与协和医院之间,向主管医生了解周老的病情变化,请教院内他熟悉的专家提出抢救方亲,终于把老人从高危状态中解脱出来。


当年9月3日,周老精神见好,竟让人用轮椅推着他在大街上观看抗战胜利阅兵式,前后达一个小时。11月,他甚至叫小保姆打电话让我和叶芳去跟他聊天。诚然,除了各地的小辈陆续來京探视,住上几天陪他说说话之外,平时他十分孤单寂寞。他一边拉着两个小保姆的手,一边告诉亲人说:"我们是三口之家"。但他的精神渐渐不行了,说话开始有气无力,而且进食越来越少。


2016年起,周老时常发生肠胃不舒和肺部感染。蒋医生不时上门探视或打电话叮咛两位小保姆如何照管好周老。12月26日周老离开协和医院之前,蒋医生通过营养科于康和呼吸科戴玉华教授的援助,努力使老人的病情一时获得了缓解。他呼吁大家少去打扰周老,让他静心养生。但2017年1月13日周老112岁生日之前几天,上门去庆贺的人川流不息,外地的和本市的,党政部门的,语言学界的,高校的,一拨又一拨,周老说不出话来,只能眨眨眼,大多时躺在床上昏睡,实际上老人身心痛楚难言。12日下午蒋医生指出,周老这几天营养液吸入量减少,尿量又减少,全身代谢混乱,应尽快送协和,不让见客。结果等到半夜三点送进医院时就没有救活。蒋医生此时祈祷周老与爱妻张允和、哲嗣周晓平在天堂里共享天伦之乐!


有一件事,蒋医生对周老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2015年22日上午11时许,他突然打来电话,说"出大事情了!",他正在汽车上,马上就要到我家。我请他先告诉我究竟出什么大事,我心想,莫非老人刚度过110岁生日就发生什么异常情况,但他坚持不在电话中告诉我。10多分钟后他和周晓平表妹毛晓园夫妇三位进门,蔣大夫说:不是我不肯说,电话中说话不能保密。然后他低沉地说:晓平于今晨兩点多走了,因为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家人都措手不及。眼下的事情是要严格保密,万万不能传到老先生那里。我和老伴及晓园夫妇都觉得蒋医生的意见十分重要,小辈们要尽量瞒着噩耗,让周老平顺安全地闯过这一难关。


我和蒋医生这些年接触不少于15、16次,尽管主要是在集体场合,但我们之间仍有几次二三人私下对话交流机会。2014年夏,蒋医生他陪同李锐出席由叶芳女士召集的《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出版座谈会,会上李锐赠周有光诗:《一生光闪闪先知,世亊洞明大导师;寿屆期颐留史记,炎黄永远别狂痴》。午间周晓平、叶芳和我陪他们两位去会场所在地、中国当代研究所食堂用自助餐时,边吃边聊,大家觉得很开心。回来的路上,我对蒋医生说,李老的 "别狂痴",也包括我们这两个后生在内,他会意一笑,似乎同意我的看法。


第二回,蒋医生接周晓平和我一起到301医院探视周老,前一天恰好是高层领导慰问过周老,并馈赠了鲜花和水果。我请陪护的小保姆为我们三人与病床前的周老合影。这张照片登在2015年2月5日的《北京青年报》上,当时是报社约我写一篇追悼周晓平的文章,配上照片,登了一个整版。再有一回,我记得让我到他家里,把他记录的有关周老参加社会活动的视频和照片送我。他不仅热情地接待我,还签名赠我他的门生为他编辑的《文献集》并与我合影留念。


我还记得有一回,2014年7月9日北京作家庞晹女士开车接我去他家,由他陪我们去拜见李锐,帮我请求98岁的他为周老110岁的一本访谈录《岁月时时有光》留下墨宝。更加令人感动的是,他热肠古道,在《炎黄春秋》的活动中,经常到"四大贤士"中的周有光、李锐、杜导正等各家走动,嘘寒问暖,一边关心他们身体安康,一边转达他们四人之间的相互问候,包括亲笔信和口信,为他们健康长寿加油。


自从2017年1月15日在周老去世追思会上,我代表常州老乡把周老的三套寿碗交给他(包括李锐和杜导正两位,他们与周老有十多年的交谊)之后,一直没有机会与他谋面。



三年多之前,听说他病了。我以为他虽然比我大六岁,但体魄强健,肯定无大碍就能挺过去的,然而一直到看了他去年的照片我才担心起来。照片上见他神情呆滞而忧郁,我欲打电话慰问,听听他的声音,顺便询问他是否患上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的毛病,但一直无法联系上。事后我又想,他恐怕为了保护隐私又不打祘引起老友们的不安而故意切断联系的。但是,当我见到去年元旦时的照片,他似已病入膏盲,我不禁觉得忧心如焚,长歌当哭。这样一位公而忘私、刚至不阿、任劳任怨、医术精湛的老专家受病痛折磨,短短几年竟至枯木朽株,朋友们无不痛心入骨。才过了一年多,他真的大去了!


唐人柳宗有诗曰:"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当下,没有什么皇恩之说了,欲与他做邻居谈何容易。我只能默默地盼望他平静地渡过难关。


我不信教,这里借用佛门四句偈语为他馨香祷祈:


愿我功德如世尊


所有业障皆消除


生死痛苦悉消灭


从苦海中得解脱


2023年3月13日,北京拂林园


(本文作者张森根,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