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星期四

杜耀明:六四燭光存亡激發抗爭想像

20210603

特區政府一舉壓下六四維園燭光晚會,不錯又一次煞停了數十年來的悼念活動,但壓迫與反抗同生,由支聯會被迫停辦六四集會一刻開始,悼念活動已獲賦予新意義,由行禮如儀的周年致意,變成以記憶抵擋遺忘的真實抗爭。

當防疫專家袁國勇以至特首都宣告第四波疫情完結,警方反以防疫為由取締集會,又得到公眾集會及遊行上訴委員會認同,那就莫非說,疫情清除了,公眾集會也無法回到從前,因為審批者不會考慮防疫與集會可以並存,例如加強集會的防疫措施(如口罩、社交距離、減少人數),也不會讓燭光晚會舉行。

據説終審法院的案例早已指出,政府有義務做好應有安排,保障市民可以行使基本人權。如今集會一年又一年被否決,為香港法治感不安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不妨擴闊眼界,由注視公眾批評法官影響公眾對法治的信心,再思量一下,政府禁止集會如何貶損人權、法治。

其實當局動用公權力取消六四集會,反映當權者對六四慘劇欠缺說服力,以改變公眾對當年武力鎮壓民運的想法。三十二年了,多數香港人依然深信八九民運無罪、反貪反腐有理,也深信每年六四燭光晚會,儘管只是和平聚會,追思逝者,也是力所能及,以示堅守公義的立場。也只有如此,才有望追究行兇者的責任,進而改弦易轍,走上民主富強之路。多年來,香港人恍如柔弱的燭光,雖則無力改變外在環境,但一點一點的光亮匯聚起來,總可照亮漆黑一片的維園,築起無形但不倒的道德標桿。

久而久之,維園燭光晚會已成一度精神力量,警權或可撲滅燭光,卻制止不了它的傳承。維園集會今年被指違法了,不要緊,沒有大台的日子,只好尋找合法的空間,各以自己的方式,繼續悼念六四,大家各盡己能,互通聲氣,即使各處一方,卻在社會不同角落相伴同行,以微小而堅定的行動,將信念傳承下去。

三十多年來,六四燭光晚會是致意多於抗爭的活動,支聯會的五大綱領更是止於吶喊呼籲,從來都行動缺缺。但隨着疫情過後當局又以疫情為由禁制六四集會,當知大勢不妙,燭光晚會前途未卜。不過,這種挑戰,諷刺地賦予悼念活動另一番新意義。面對高牆,民間悼念除了走向化整為零,並將成為記憶對遺忘、真相對謊言的抗爭。

官方的進逼也幫助反對力量的結集,拉近民主派與本土派的距離。過去本土派大多對六四悼念活動不聞不問,甚或反感,但取締燭光晚會,代表悼念歷史事件的和平集會也不能保留,其他抗爭活動就更難有例外,民間的活動空間勢必收緊,因此需要放下分歧,站在堅持悼念的一方,爭取表達政治理念的自由,以伸張民間發聲的基本權利。

五月底以來,網上流傳不少悼念方法,都盡顯民間智慧,在此不必細說。大抵來說,大家各施各法,以合法途徑通過不同渠道,向八九民運致意,向死難者致哀,公然宣示自己的立場,以示民心向背,官方根本無法阻檔從不同角落滲出的悼念信息。

更重要的是,紀念致意不限於六四前後,也不限於政治表態。為了拒絕遺忘、守護真相,不少人正趕緊整理歷史,以更有效方法,讓公眾和下一代更清楚認識八九民運及其前因後果,並通過民運歷史深入瞭解中國的發展和難題,前景和希望。六四集會也許不再來,這段歷史卻絕不會從此消失。

也有人深信,紀念六四不僅是回首前塵,追究責任,以彰顯公義,更是傳承六四,活出歷史,追求有尊嚴的人生。簡言之,六四不僅是用來紀念,也是中國人未完之夢,香港人接上歷史之棒,就不但是每年行禮如儀,更要為民主堅持下去。

燭光晚會的存亡,激發豐富的抗爭思考和想像,即使改變不了晦暗不明的局面,但大家亦無愧於心,反正自己沒被這局面所改變。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