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星期四

全球14位专家谈中美关系 (国家利益杂志)

美国《国家利益》给全球14位知名专家提了一个问题"鉴于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紧张局势日益加剧,您认为双方关系将如何发展? "这里是他们的回答。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人定湖学者")

格雷厄姆·艾利森
Graham Allison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首任院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修昔底德陷阱"概念提出者,著有《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吗?》等相关专著9本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关系注定会变得更糟。
Relation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are destined to get worse before they get worse.
根本原因即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当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威胁要取代一个现有统治者时,警钟就会敲响:前方危险。修昔底德解释了这一危险的动态:雅典崛起和斯巴达。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个桥段不断重复。在过去的500年里发生的16起此类事件:一个崛起的国家可能会取代现有统治国家。12起是以战争的方式解决的。

只要中国领导人不放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就将继续挑战美国在各个层面的统治。如果中国领导人成功了,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东亚的主导力量。除非美国愿意把自己重新定义为"非第一"的存在,否则美国人将对中国的崛起感到越来越不安。

正如修昔底德所解释的,崛起的大国对现有统治者的影响在客观现实上看已经很糟糕了。而在现实世界中,对这种客观事实的主观感知将会进一步放大误解和误判。当一个竞争者自以为"知道"对方的所谓"真实动机"时,每个行为都会被明显的偏见所解释。

在此情况下,竞争对手会被第三方挑衅或甚至意外事故所绑架。1914年6月在萨拉热窝一名大公被暗杀时,一场奇怪而无关紧要的事件迫使双方当事国作出回应。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它会触发一系列动作和反应,将双方拖入都不愿意见到的境地中。在当前担任这一角色的候选人不仅包括金正恩,还包括民主台湾的政治潮流路线。

我的书《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问世以来的14个月里,我与许多中美领导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的观点是,如果修昔底德在看,他会说双方都完全依靠剧本加速推进,这种碰撞将是无意识的灾难。

逃离修昔底德陷阱将需要大量的战略想象力,远远超出目前华盛顿和北京的传统智慧,因为我们现在的政治家们制定了非凡的冷战策略,因为"智者"超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华盛顿的共识。

章家墩
Gordon G. Chang
美籍华裔律师,,"崩溃论"旗手
《中国即将崩溃》(2001)作者

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两个超级国家注定要激烈竞争,甚至会是冲突。

美国称中国为"修正主义",但"革命"更为准确。像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样,中国的官方媒体如今发表了革命性的言论,对中国领导人"对人类未来发展的独特看法"大加赞赏。

这些观点有什么独特之处?2017年9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学习时报》上撰文称,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对过去300多年来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超越"。

王毅的300年指的几乎可以肯定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现在被认为是当前国际主权国家体系的基础。王使用"超越"一词表明习近平正在考虑一个没有其他国家的世界,特别是因为习近平自己经常使用帝国时代的语言,当时中国的皇帝坚持认为他们独自统治"全天下"。

这种"天下观"在北京的声明中越来越明显,当然这从根本上与众多主权国家的存在不一致。不幸的是,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式雄心引发了北京的许多好战行为。

北京的领导人不仅会在说"天下",还在做。例如他们试图从印度南部到朝鲜的韩国。与此同时,他们正在关闭国际水域和空域,这是对所有人的直接挑战。他们正在通过技术、零部件、设备、材料以及财政和外交支持,支持朝鲜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努力。几乎每天他们的媒体都在攻击代议制民主和个人自由。

中国不受惩罚地采取行动,伤害了美国飞行员和外交官,并骚扰美国船只和飞机。他们从国际水域扣押了一艘美国船只,并与其他船只发生冲突。他们每年窃取美国数千亿美元的知识产权。他们无视自己对其他国家的义务,却期望其他国家向中国履行自己的义务。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攻击。

大约150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把亚洲海岸外视作他们的西部防线。中国每天都在寻求削弱美国在东亚的朋友和盟友,并把美国赶走。这种努力当然会直接损害美国的安全。

中国对美国的挑战是全面而真实的。

戴维·邓恩
David Denoon
纽约大学教授、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编著有《中国,美国和东南亚的未来》

背景:
美中关系目前的低迷始于2007年。乔治·W·布什政府专注于伊拉克和中东,加上对朝鲜六方会谈的挫败感,未能对中国在2007-08期间的愈发自信给予回应。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认识到,它可以对邻国施加压力,而不会引起华盛顿的强烈反应。中国咄咄逼人的最初迹象,是对日本在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中国称东海)和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国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土主张的骚扰。

奥巴马政府开始了亚洲政策的蓬勃发展,宣布了"转向亚洲"和"再平衡",这意味着对亚洲的军事和经济承诺要比布什的更大。尽管这种再平衡背后的想法令人钦佩,但后续行动并不尽如人意。

随着奥巴马政府的优柔寡断,恶性循环开始了。对阿拉伯之春的软弱反应,对利比亚的动摇,以及叙利亚政府对本国人民使用化学武器的失败,都让华盛顿倍感无力。中国利用这一时机在南海推行了更为强硬的政策。而到了2009年,人们开始认识到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许多中国人由此得出结论:美国的经济管理方式正在削弱美国的实力。所以软弱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动荡的结合,为中国人塑造自信提供了理想局面。

此后不久,中国继续对南海七个环礁进行占领和军事化,无视国际海洋法法庭的裁决。这也导致东南亚国家与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的分歧。随后菲律宾开始尝试与美国达成交易,同时试图从中国获取更多援助和贸易。中国还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机构和计划(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丝绸之路基金和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经济与邻国联系起来。

未来:
这似乎不是一个所有各方都能美好幸福生活着的故事结局。关键变量将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如果中国能够以每年6%或更高的速度继续增长,那么其市场及其援助的吸引力将使其邻国越来越难以抵制北京。如果中国的增长率放缓,那将为美国,日本和印度提供更多机会。

中国目前无法在军事上直接挑战美国,因此我们可能面临长期竞争而非战争的局面。如果美国能够处理其预算和贸易赤字并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战争,美中关系将是紧张但可控的。如果美国经济不善或从亚洲撤出,那么北京可能会挑战美国的承诺,而冲突更可能发生。

迈克尔·法贝
Michael Fabey
美国著名军事记者,荣获20余项新闻大奖,尤以报道海军和太平洋事务见长,著有《闪避,美中在太平洋的角力》

除非美国或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两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注定要在西太平洋发生冲突。

这两个国家有两个截然相反的核心信念,以指导他们在该地区的军事行动。美国认为大多数空域和海上航道都是国际开放区域,对任何国家都有利。然而中国声称所有这些都是中国领土,并认为世界其他国家应该承认这是事实。

超过七十年的时间里,美国通过各种巡逻,基地和伙伴关系,设法监管海上和空中航线。虽然一些美国人可能会抱怨成为"世界警察"的代价,但此期间最大的受益者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为了蓬勃发展,美国必须保持印度 - 亚太地区的商业自由流动。

中国声称对西太平洋诸岛拥有主权,是基于几个世纪前中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中国领导人认为,由于西方列强强加给他们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条约,他们失去了对该地区的控制,中国想要纠正这些错误,让它再次成为真正的"中央王国"——或者,换句话说,"一切的中心"。

各种迹象表明两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地位正在加强。

如在今年初,五角大楼发布了新的国防战略,其中美国首次正式将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作为对手和威胁。从那以后,美国海军继续在该地区宣传自由航行巡逻,与盟国一起行动,在西太平洋部署新的先进武器,加剧了与中国军方的紧张关系。7月份美国海军领导人将其中国海军从夏威夷海岸的年度太平洋地区(RIMPAC)演习中排除在外,从而使中国感到尴尬。

RIMPAC"黑化"的原因是中国将其在南海人工造岛并将其军事化,这违背了习近平主席几年前做出的承诺。中国也开始派遣军舰巡逻整个地区,建造更多的航母,并警告美国的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中国希望南中国海成为其加勒比海,当美国控制美洲时,中国想控制亚洲。没有理由认为中国会放弃自己的立场。

约翰·格拉泽
John Glaser
卡托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主任

中美关系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虽然美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处于国际格局等级的最顶端,但无疑正在经历相对衰退,而中国正在无可争议地崛起。21世纪的两大巨头保持着不稳定的关系,意识到彼此的力量,怀疑彼此的意图,并对伴随全球霸权而来的地位垂涎三尺。

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态度,在不屑一顾的傲慢,真诚的合作和无耻的竞争之间摇摆不定。

悲剧性的失误,如克林顿政府对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误炸,以及美国间谍飞机与中国战斗机在布什政府早期的空中相撞,在北京被视为一个极端欺凌者的傲慢。奥巴马政府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等中国无害倡议的毫无意义的反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过度焦虑,以及特朗普总统专横的贸易战最后通牒,都是例证。

而在重要的外交和安全努力上,从六方会谈、巴黎气候协议到9/11事件后的反恐合作和伊朗核协议,美国在尊重中国作为重要全球参与者的地位的同时,使用了多种利益叠加的方式。两国经济关系虽不完善,但对双方都有极大的好处。

但美国的做法有时看起来像是完全的遏制。所谓的"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战略所隐含的残酷地缘政治色彩,谁也不会忘记。华盛顿试图反击中国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强化了中国的姿态。而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对抗方式似乎在整个太平洋地区激起了更大的不信任。

崛起中的大国必须谨慎管理。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肯定会转化为更加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但我们如何应对,取决于我们自己。

到目前为止,中国没有表现出侵略领土的倾向。同样不清楚的是,由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在本质上与美国主导秩序有什么不同。事实上中国的崛起更多的威胁的是美国必不可少的国家地位,而在国家安全上没有任何实质的威胁。

纵观历史,许多大国让对国家声望的关注把他们推入毁灭性的战争。如果要保持中美和平,我们必须学会放弃这种表面的自命不凡,把重点放在狭义的、具体的安全和经济利益上。否则我们可能会陷入一场代价高昂的冷战,而这两个国家都无法打赢。

詹姆斯·霍姆斯
James Holmes
海军战争学院海事战略主席
《21世纪中国海军战略》作者

不久前,我们还常常谈论"管理"中国的崛起,仿佛这是一个老牌强国的天赋,可以管理一个雄心勃勃的强国的所作所为。中国已经崛起,它本身就是一个强国。

中国领导人发誓要让中国成为"海洋强国"。这个值得注意的海上力量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它要兑现中国所说的"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和普通中国公民视为耻辱的世纪源于外国的海上征服者,可追溯到1839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崛起及其明显要改变1945年以来由美国主导的海上贸易和商业自由体系的愿望,已经引发了一场竞争。中国想修改这个制度; 美国希望保留它。

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双方的政策和战略有多大的灵活性?我在北京方面看不出什么。你必须把这一问题交给中国的领导。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封闭社会(a very open closed society),一次又一次地聚焦其目标,也多次承诺实现某些目标,如统一台湾。正如任何谈判专家都会告诉你的那样,这样的公开承诺代表了任何领导者所能做出的最强承诺。如果不坚持到底,就会把自己描绘成弱者和无能者,你的选民会让你对未能兑现承诺付出代价——也许是以最可怕的方式。

这就引出了令一个问题:中国方面在战术上有多少灵活性?这里有一些空间。我相信中国可以被阻止,中国人不是没有理性的,如果美国某天一直阻止他们,并说服中国,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会达成一些共识,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共存。

因此,美国及其盟友有责任对中国的胡作非为施以足够的威慑。恢复美国的实体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展现出使用它的决心,并让北京相信美国的力量和决心,美国人可能会实现这一点。

就美国对与中国和解的总体态度而言,让我们从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身上汲取经验:说话要温和要幽默;要拿一根大棒并明示你会怎么用;在不可协商的事情上绝对不灵活,在次要问题上灵活变通。归根结底,我们正处于一场长期的战略竞争中,但如果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达成一致的目标,保持竞争的决心与活力,那么两国关系就不应该沦入真正糟糕的境地。

林岗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

展望近期的美中关系,竞争状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北京而言,与美国的贸易冲突可能会损害中国经济,但由于其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这种损害是可控的。北京不希望与美国发生贸易战,但它也不会轻易放弃。

对于华盛顿来说,特朗普总统非常关注与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高科技向中国的转移。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揭示了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的坚决态度,中国被称为美国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自二战以来,美国首次宣称"我们竞争激烈的军事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特朗普将中国列为"经济上的敌人",以及他最近决定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征收关税,随后美国军舰在紧张局势加剧的情况下穿行台湾海峡,传达出明确的信息。

与此同时,台湾对华盛顿的战略重要性再次受到重视。自2017年初以来,华盛顿加强了与该岛的安全合作,特别是在反恐等非传统领域。并于2017年6月29日向台湾出售了14.2亿美元的武器,这是特朗普政府下的首次此类出售,这无疑使当年4月的中美领导人峰会蒙上阴影,并有可能破坏中美关系。

此外美国国会一直在推动新的决议,以提升华盛顿与台北的关系,加强台湾的安全,并促进台湾参与国际组织。一些提议可能会导致美国海军使用台湾港口,并派遣穿制服的海军陆战队前往台湾。另一项将对美国的基石产生严重影响的是《台湾交往法案》(TTA)。

这并不意味着美中关系注定要悲观,因为这两个大国是全面相互依存的。用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的话来说,两国在经济上处于相互确保摧毁(MAED)的状态。没有中国在战略层面的合作,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只能取得有限的成果。然而在今后的岁月里,在两国建立工作关系时,更多的努力和对话是必不可少的。

马凯硕
Kishore Mahbubani
印度裔外交家,曾任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有句名言:"要想看清自己鼻子前的东西,需要不断地努力。"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美国努力理解其与中国不断变化的关系。毫无疑问,在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因此美国政策制定者合乎逻辑的做法是准备好成为第二名。

但是美国在心理上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2012年1月我在达沃斯主持了一个名为"21世纪美国力量的未来"的论坛。在论坛上共和党参议员鲍勃·科克(Bob Corker)解释说,"美国人对全世界认为美国不是世界最强国家不可能有心理准备。"

由于美国人在心理上无法为这样一个世界做好准备,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有一天美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时,他们会震惊不已。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不可避免的愤怒的以为被中国欺骗了。这种政治冲击是可以预见到的,且无法避免。

然而一切都不会丢失。与美国不同,中国的目标不是全球领袖。它只希望为其14亿人民实现和平与繁荣。因此即使中国成为第一,它也不会试图将美国驱离世界领袖地位。中国非常乐意维护美国和西方向世界提供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正如习近平在2017年达沃斯所说:"要坚持多边主义,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

有鉴于此,美国和中国实际上有可能以"和平共存"的理念实现新的运作方式。在这种运作中,美国和中国都不会挑战彼此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试图取代美国在其重视地区的地位,比如中东;但是中国期望美国尊重其核心利益,比如台湾。所有这些调整都需要外交谈判,现在是时候开始了。

罗伯特·罗斯
Robert Ross
波士顿大学政治学教授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今天美中关系比1971年亨利基辛格访华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糟糕,而且会变得更糟。

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观察到,不断上升的权力和权力转移导致国际不稳定,中国的崛起将破坏稳定。过去十年中国大幅缩小了中美在东亚海域的能力差距,挑战了美国海军的统治地位。现在中美竞争加剧,这不足为奇; 权力转移发生在对两个权力都具有重要安全重要性的地区。随着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并且差距继续缩小,美中之间的紧张局势将会加剧。

中国的崛起导致其急于改善其在东亚水域的安全情况。在美国的联盟和军事基地的包围下,中国挑战了地区安全秩序。中国迅速加强了海军建设,在南中国海进行了岛礁建设和石油钻探,对韩国和菲律宾实施了胁迫性政策,以报复与美国的联盟合作,并对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的海洋主权主张提出了挑战。

中国的政策是有效的,美国盟友已经开始与美国挑战中国利益的举措保持距离。美国不同意中国侵蚀美国的海上支配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向东亚转移,在东亚分配更多的海军舰艇,海军频繁和高调的挑战中国的海事主张,以及发展印-太战略。

可以预见的是,美国的举措不会限制中国崛起和重塑战略态势的努力,也没有稳住美国联盟。中国的海军现代化和船舶生产率继续缩小中美能力的差距,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激进主义,并加剧了盟国对美国国防承诺有效性的担忧。随着美国海军的主导地位继续受到侵蚀,其联盟体系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战略举措,以限制中国的激进主义,并向盟友保证其平衡中国崛起的决心。权力转移将继续,随着中国接近海军力量平衡,紧张局势将加剧。

权力转移不可避免地导致强大的权力冲突。这是一场代价高昂的安全事务博弈,而且是一场零和冲突。尽管如此,美中权力转移的过程和结果并非是注定的。冲突的过程,包括战争的可能性,将由领导者做出谨慎决定,受其个性,国内政治,包括民族主义和国际动态影响。同样重要的是,转型的结果将受到中国和美国数十年经济和政治趋势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尽管中国近期在崛起,但美国拥有许多长期优势,可以长期支撑。

阮宗泽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级研究员

毫无疑问,美国仍将是主要大国,但世界正迎来一个新兴的多极化全球秩序的新时代。它的特点是美国的方向不安定和中国的崛起。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的事情将在很大程度上重塑21世纪的全球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意味着美国的灭亡。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成功意味着WTO的失败。然而现实却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

如果历史可以作为提醒,中美关系绝不是零和游戏。令人惊讶的是,最近的历史表明,这种关系既有成效,也有利于互利。

北京和华盛顿在冷战期间建立了强大的联系,以阻止苏联威胁,在9月11日之后携手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全球经济在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中崩溃。同样中国在WTO的成功实际上证明了WTO整体上是成功的,因为它为世界其他地区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繁荣。

但现在是中美关系的决定性时刻。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比以往任何人都更能挑战过去40年来延续关系的基本前提。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引发了对美中关系未来走向的争论和不确定性,必将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与前苏联不同,中国通过承认事实上的美国霸权,非常努力地融入当前的国际体系。此外,中国融入全球体系使自己成为利益相关者。

中国致力于倡导开放的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体制,尽管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全球增长仍然不稳定。北京呼吁共同努力,促进增长的新动力,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和改善全球经济治理。

我相信,应该期望中美最终恢复一种更友好和合作的关系,然而中美关系在变好之前的道路将是坎坷的。

罗伯特萨特
Robert Sutter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美-中关系:过去危险,现在务实》作者

中国日益强大、固执己见,或明或暗的反对美国在国内外的利益和影响。美国政治中的民粹主义热潮要求美国利益优先。结果就是美国五十年来对华政策的最大负面变化。特朗普政府和国会官员对中国多年来如何不公平地利用美国的开放经济和迎合姿态,加强中国的力量以对抗美国的领导地位表示广泛的愤怒和日益增长的焦虑。如今的风险更为严重,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是竞争对手,而美中之间的权力平衡态势也被认为朝向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发展。

美国军方、情报部门和国内安全部门正在实施战略,将重点放在中国,将其视为挑战美国主导地位和修正主义竞争对手,他们在国会得到广泛支持。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挑战感到担忧,同时也对北京试图渗透和影响美国的舆论和政治产生了新的担忧。中国政府对美国的剥削。中国利用美国支持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削弱美国并提升中国的经济能力,这对美国在现代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构成了不祥的挑战。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发生了冲突; 最近对惩罚性关税的关注是昂贵且有争议的。美国媒体和舆论已经开始认识到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整体转向严峻,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过去美国与中国积极接触的态度。那些寻求与北京和解,"想和中国人会谈"的美国人,可能会淹没在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如何操纵美国、削弱美国,强化北京的消息披露之中。 

中国决心继续沿着目前的方向发展,僵局将会持续。目前任何一方都不想发生冲突或战争,但两国都准备试图在另一方面推进美国与台湾的关系,中国广泛的间谍活动和操纵美国舆论等敏感领域。中国的承诺和保证毫无意义,中国实力的巨大挑战或衰落,将会改变美国对中国主导地位的担忧,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相互妥协。


谢韬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译注:此段全文对照,敬请自辨

Chinese leaders often hail economic cooperation as the "ballast" and the "propeller"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Now that the two countries are fighting a hundred-billion-dollar trade war, is the ship of bilateral relations doomed to sink?
中国领导人经常将经济合作称为美中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既然这两个国家正在打一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贸易战,那么双边关系的船是否注定要沉沦?

Not necessarily. There has been no anti-American protest since President Trump launched the trade war on July 6. The absence of such protests could imply that ordinary Chinese are not terribly upset by Trump's hostile actions. And there is a good reason for them not to feel so, as initial concessions offered by Beijing—to reduce import tariffs, for example—mean cheaper foreign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the average Chinese consumer. That is to say, the Chinese public does not seem to be in a mood for a sharp downturn in bilateral economic relations.
不一定。自特朗普总统7月6日发动贸易战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反美抗议,没有此类抗议活动,可能意味着普通中国人不会对特朗普的敌意行为感到非常不安。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因为中国政府最初做出的让步(比如降低进口关税)意味着中国普通消费者能享受到更便宜的外国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中国公众心理不认为双边经济关系会急剧下滑。

More important, giv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tight control over nationalist protests, muted public reactions could be a powerful signal that Beijing is still willing to seek a compromise with Washington. For one thing, such a war will probably harm the Chinese economy much more than it does the American economy. After all, the United States is China's largest export market, and there is simply no alternative that is as big and lucrative as the American market.
更重要的是,鉴于中国政府对民族主义抗议活动的严格控制,低调的公众反应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表明中国政府仍愿意寻求与华盛顿达成妥协。这场战争对中国经济的伤害可能远远大于对美国经济的伤害。毕竟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没有比美国市场更大、更有利可图的选择了。

Besides, Washington could retaliate by sharply curtailing China's access to U.S. high technology. The Chinese economic juggernaut has been driven primarily by exports and investment, not by innovation. The fate of ZTE—a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giant sanctioned by 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amply illustrates China's overwhelming dependence on American technology. In the high-tech realm at least, America is indispensable to China, but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此外,华盛顿可以通过大幅削减中国获得美国高科技的方式进行报复。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是出口和投资,而不是创新。中兴通讯(美国商务部批准的中国电信巨头 )的命运充分说明了中国对美国技术的巨大依赖。至少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对中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不是相反。

If the above analysis is correct, then the trade war will likely wind down fairly soon. But Chinese willingness to compromise should not be interpreted as a sign of weakness, that is, as evidence that it pays to get tough on China. Admittedly, getting tough on China seems to be the new consensus in Washington, due to increasing concerns over Chinese influence in Western societies (so-called sharp power) as well as the perceived failure of Beijing to embrace democracy, adopt a market economy, and defer to American leadership.
如果上述分析是正确的,那么贸易战可能很快就会平息。但中国愿意妥协不应被解读为软弱,或是支持强硬对待中国的证据。诚然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似乎是华盛顿的新共识,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力(所谓"锐实力"),以及外界认为中国政府未能拥抱民主、采纳市场经济、顺从美国的领导地位。

The danger of this consensus, though, is that it will undoubtedly empower those in Beijing who are opposed to deepening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 Getting tough on China may well produce a tougher China that sees no choice but to engage in intense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geopolitical, economic, and ideological—with Washington. But is America ready for a new cold war?
但这种共识的危险在于,它无疑将赋予那些反对深化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北京人士权力。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很可能会让中国变得更加强硬,中国别无选择,只能与华盛顿展开激烈而全面的竞争:地缘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但美国是否准备好迎接一场新的冷战呢?

徐飞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没有人会否认,美国和中国作为这个星球上的最大强国和新兴大国,美中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最复杂的关系。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日益巩固。这两个国家在经济和金融方面一体化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双边关系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两国甚至整个世界的巨大损失和市场动荡。

考虑一下这些事实:美国企业每年在中国的利润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超过5000亿美元的商品,其中绝大多数是由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出口和转化为利润的。  

在这个全球化、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两国利益交融不断加深,两国关系给两国带来了巨大利益。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巩固意味着中国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这是中国迫切需要的,更不用说美国的技术、资金和巨大的市场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因素。

从美国方面来看,这些好处也是巨大而明显的。它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如平衡和削弱苏联,赢得冷战和反恐战争,以及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这种关系将继续在气候变化,打击极端主义,为朝鲜半岛带来和平,解决伊朗问题,网络安全等问题上为美国带来利益。

来自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市场的大量廉价优质商品也使美国受益匪浅。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和之后,中国继续购买数万亿美元的美国债务和资产,并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这有助于维持美国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两国关系的发展轨迹和两国互利关系的深化意味着中美关系在不久的将来将保持稳定。   

当然,由于美国方面的"特朗普冲击",未来几年将出现越来越多的混乱和摩擦。在很大程度上,媒体过分夸大了正在进行的"贸易战"。两国把对方视为敌人的可能性很小,也不太可能成为好朋友。这一次美国面临的对手有所不同:一个致力于开放和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核大国。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中美关系并非注定要进行冷战式的对抗,也不必然是致命的冲突。更有可能的是关系进一步恶化,直到中国和美国都意识到(也可能是在悲剧性危机之后)他们必须谈判达成相互容忍的"协议"。

回顾历史,在塑造两国关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而非美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特点。1978年之后,中国领导层决定开始改革开放,中国再次重塑了两国关系的轮廓。此后中美经济和文化关系蓬勃发展。美国政治的重大变化,比如民权运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华盛顿政府的更迭,都几乎没有影响到中美互动的格局。

当前,是中国的力量和行为再一次导致了双边关系的转变。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代表的中国扩大了全球影响力,国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得到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得到巩固,这令美国人感到震惊。目前的贸易摩擦只是这两个大国之间根深蒂固的政治价值观、权力结构和国家目标分歧的反映。

美国现在已经将中国视为一个主要的外部威胁,而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却日渐衰弱。中国似乎在改变西方价值观和全球规则之路上坚定前行。但这两个国家在国内都面临着令人生畏的挑战,这些挑战比国外的地缘竞争更大、更紧迫。

中国和美国正在经历引人注目的国内转型,其结果将决定他们是否能够、以及如何找到一种方式来改造过去四十年来使双方受益的关系。中国的变化速度超过了美国,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步伐和轨道改变,并最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了避免不幸的命运,两国应该展开良性竞争,看看哪个国家能让本国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谁能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尊重。

(完)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人定湖学者")
文章已于2018-08-02修改

—— 学术plus
caeit-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