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胡少江:计划经济的阴影再现中国

政府大张旗鼓地控制普通行业的商品价格,实际上是转移消费者不满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掩盖自身宏观调控的无能。

今年以来,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逐月上涨,引发了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强烈不满。为了稳定民众的情绪,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纷纷发出通知,严禁所谓的“乱涨价”行为。

只 要浏览中国大陆的官方媒体,各类禁止价格上涨的政府通知、文件、消息比比皆是。其中包括,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主要食品乱涨价将受严惩;交通部发文禁止节假 日的客运涨价;旅游局禁止提高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北京教委发文严禁高校食堂饭菜涨价;天津市政府禁止中秋节前月饼涨价等等。限制商品价格的范围,从汽油 到出租车、从旅店住宿到牛肉拉面,几乎无所不包。

我毫不怀疑各级政府控制物价、维持社会稳定的动机。也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正 在摆脱控制感到担心。但是,看著种类繁多的由政府出面控制普通消费品价格的消息,人们不由得感到中国似乎又回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如果单从控制物价的角度 看,没有任何一种经济比计划经济更为有效。中国的商品价格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近三十年间,除了六十年代初期的大灾难的三年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问题 是,政府在管住了物价的同时,也窒息了经济的活力,导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长期停滞。这也正是中国从七十年代起幵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 因。

市场经济并不一定意味著涨价。相反,市场经济鼓励竞争,凡是在没有垄断企业控制的行业,商品的价格一般并不会大幅度上涨,因为如果一家企业出售商品的价格过高,顾客可以很容易地转向其他企业去购买同类商品;如果某一类的商品价格普遍过高,顾客可以转而消费其他的替代商品。

同 时,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也并不等于在价格问题上无所事事。政府通过解除行业垄断、惩处企业间的价格联盟、保证企业竞争的方式在鼓励价格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利 益。在面对通货膨胀威胁的时候,政府也会通过许多财政、货币、外汇等政策手段,尤其是通过调整利率的手段来应对通货膨胀,保证经济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只 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尤其是在面临战争或者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的时候,政府采用行政手段来管治物价。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 代,政府控制物价的行为并不理智,但是至少在道义上还是说得过去的。首先是因为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政府有权利决定所属企业产品的价格;其 次,由于是计划经济,政府在控制商品价格的同时,也必须以企业可以接受的价格来保证原材料和资金的供给。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所有制结构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虽然国家始终毫无道理地保留著对某些高额利润行业的垄断,但是社会上私有企业的数量早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他们的经营风险并没有得到政府的保证。因此,政 府完全没有权力控制他们的产品价格。

中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控制非垄断行业商品的价格再次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扭曲。由少数 大型国有企业垄断的少数行业,商品的价格完全由政府决定,消费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可是在非垄断经济的普通行业,政府则通过非经济手段来控制价格,私有企 业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政府大张旗鼓地控制普通行业的商品价格,实际上是转移消费者不满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在掩盖自身宏观调控的无能。这对于苦心经 营的生产者涞水十分不公平,对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长远的损害。

——RFA 2007.09.0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