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星期四

严家祺:元宇宙的世界观——超验世界与变尺度时空观(上下篇)

元宇宙的世界观

——超验世界和元历史(上)


  (上篇)「元宇宙」和「元历史」——Meta世界的存在状态——Meta变尺度时空观——从外星俯视人类社会

 (下篇)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的世纪——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元历史」——人类起源于认识神——元宇宙的世界观——真善美和大爱的精神

                                                                  

                                                                        严家祺   

           一个“幽灵”,“元宇宙”的幽灵,在人类社会中沉睡了2千多年后,在21世纪20年代初,被美国一个名叫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的青年,从一个狭小的洞穴中释放出来后,就在地球上空盘旋、游荡。

            幽灵的存在,是人类社会中很多人产生共同意识的一种精神现象。

                   

                  【图1】马克·扎克伯格 在元宇宙栖息地——-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

                                                         所描绘的世界中,把“元宇宙” 释放了出来

           元宇宙幽灵,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通过互联网、通过视频进入虚拟世界漫游,看到、听到、感觉到它的存在。20世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人类社会中存在 也是一个事实,现在还在几个国家中以变相形式存在,并正在走向衰微。元宇宙的幽灵在21世纪的崛起,也是一个事实,元宇宙的前景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正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心、探索、分析、研究。

           「元宇宙」和「元历史」

         “元宇宙”主要有两种不同含义,一是作为互联网“虚拟世界”技术的“元宇宙”,二是作为一种“世界观”的“元宇宙”。元宇宙(Metaverse)是由Meta和Verse两个单词组成,Meta表示超验,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合起来即为 “超验世界”的概念。“元宇宙”的本来意义,就是“超验世界”,这是“现实世界”外的另一个存在的世界。   



【图2】 超验世界(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物质世界+人类亿万个观念世界


           互联网技术的“虚拟世界”,虽然是“虚拟”的,但可以为人所感知,所以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元宇宙”,今天存在在人的观念世界中,而人的观念世界,不是“现实世界”外的另一个世界。每一个人有一个自己的观念世界,观念世界成千上万,都存在与“现实世界”之中,而在Meta 本来意义上的“元宇宙”——“超验世界”,则是“现实世界”外的另一个世界。Meta世界,连接生命的是另一个Meta,是Metabolism ,中文称为新陈代谢。连接人类的是Metahistory,即元历史。

          现实世界有物质世界和观念世界构成。人类有理性、有感觉,人的观念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人的感觉和理性进入观念世界的。“超验世界”是“现实世界”外的另一个世界,人类无法通过感觉知道它的存在,人类只能通过理智了解它的存在。

       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元宇宙”,人类可以通过视频、通过感觉,了解到扎克伯格的“元宇宙”的存在。作为现实世界外的另一个“元宇宙”,人类无法通过感觉、只能通过理性的分析、通过理智了解到它的存在。【图2】


     Meta世界的存在状态 

          Meta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世界,在Meta世界中,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程序,空间是不可穷尽的完美结构,这些存在,表现了一种永恒、完美、不可撼动、主宰一切的精神,Meta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物质、没有能量、没有现象。Meta世界中的存在,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是神的大爱精神。人的梦境、幻觉、想象和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元宇宙”,也存在在人的观念世界中,而超验世界中的存在,有些也被人类了解,进入了人的观念世界,成为人观念世界的一部分。但更多的超验世界的存在,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

        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外,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这另一个世界不是虚拟世界,不是幻想和梦境,而是Meta世界,称为元宇宙世界或超验世界。

         21世纪的今天,人类愈来愈认识到超验世纪中的存在,举例来说:

  1. 正多面体(regular polyhedron)是每個面由正多邊形構成﹑而且各條棱邊都相等﹑頂角都相等的多面體。在4000年前,人类还没有形成正多面体的观念,也不知道有多少种正多面体,就是说,在物质世界和人的观念世界中,还不存在正多面体,但在另一个世界,即Meta世界中,存在着五种正多面体,即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和正二十面體。直到古希腊的柏拉图时代,人类才形成五种正多面体的观念,并被后人命名为柏拉图立方体【图3】。有一种病毒——腺病毒(Adenovirus)颗粒呈正二十面体结构, 不可能呈 “二十一面体”结构, 这说明在“超验世界”正立方体不存在“二十一面体”。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3/Tetraeder-Animation.gi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5/Cube_Animation.gi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Oktaeder-Animation.gi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1/Dodekaeder-Animation.gif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0/Ikosaeder-Animation.gif

 

                                                            【图3】5种正多面体——柏拉图立方体


             ② 圓周率的精確值也是“超验世界”中的“存在”。第一個用希臘字母π代表圓周率的人是英國威爾斯的數學家 琼斯(William Jones,1675-1749) ,他在1706年出版的书 A New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s 用π代表圓周率﹐瑞士數學家歐拉(Leonhard Euler, 1707-1783年)在1737年繼承了這個用法。早在公元前20世紀﹐巴比倫人就估算出π的值為3.125。公元5世紀﹐中國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π介於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間。現代通過高速計算機計算﹐可以算出π在小數點後一萬億位以上的數值。π在小數點後每一位數值都是確定的﹐不是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小數點後某一位是什麼數﹐不是人可以隨意“創造”﹐而是要人去發現的。在今天﹐π小數點後1万亿亿位,即10的20次方( 10 20 )位是什麼數字﹐沒有人知道﹐這需要人去計算才能知道。π在小數點後是否存在100個連在一起的7﹐現在也沒有人知道。這個π的“小數點”后面的無限精確值﹐既不存在於物質世界中﹐也不存在於觀念世界中﹐而存在於现实世界外的另一个世界——Meta世界中。當然﹐現代數學已能用無窮連分數表達式﹑無窮級數﹑無窮乘積或積分公式來準確地表達π。人类是语言不能完全表达Meta世界——“元宇宙”或“超验世界“的一切,所以,π在小數點後如何展開﹐不存在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規則的﹐但π在小數點後的每一位數值都是確定的。           

             ③19世紀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 (Mendeleyev﹐1834-1907) 所發現的化學週期律。門捷列夫曾預言週期表上的空缺﹐將由“未知元素”來填補。在門捷列夫預言後20年中﹐發現了三種新元素。這是在“现实世界”中的發現﹐不是創造。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自然界中發現了原子序號從1到92號的所有元素。後來發現93號和94號(即镎和钚)在自然界也有少量存在。按照門捷列夫週期律﹐在自然界中沒有的元素﹐可以找出它的結構或形式﹐可以用人工方法把它創造出來。現在已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從95號到116號的“人造元素”﹐其中114號元素是俄羅斯﹑美國科學家在1998年合成的﹐僅僅存在了30秒鐘。這種過程﹐就不再是在“现实世界”中發現新元素﹐而是在“现实世界”中人工創造新元素。

            发现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元素过程,是这种元素的“存在”进入人的观念世界的过程,用人工方法制造这种元素的过程,是从观念世界把这种元素“物化”,也就是进入“物质世界”的过程。

          ④在規範世界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確定的形式或結構﹐拿碳元素來說吧﹐碳元素的各種可能結構都在規範世界中,炭黑﹑石墨(graphite)和金剛石(diamond)是碳在自然界中的三種存在形式。炭黑包括木炭﹑煤﹑焦炭等﹐具低度晶體結構﹐但基本上是無定形結構。石墨和金剛石都是晶體結構。石墨的分子呈層狀﹐由六個碳原子形成的環﹐列在間距較寬的水平層中。金剛石分子中﹐每一個碳原子都與相鄰的四個碳原子等距地鍵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正四面體﹐這種結構﹐使金剛石成為已知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金剛石也就是通常的寶石。

          碳分子除炭黑﹑石墨﹑金剛石三種不同的原子排列外﹐1985年﹐又發現了由60 個碳原子形成的一種籠狀的碳分子( C 60 )結構。這種新發現的分子結構與加拿大早已存在的一個多面體穹隆建築結構相同。1967年世界博覽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幕﹐美國建築家布克明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1895-1983)為世界博覽會的美國館設計的建築﹐就是這樣的多面體穹隆建築。在這以後的18年﹐英國天文學家克羅托(Sir Harold W. Kroto)﹑美國物理學家斯莫利(Richard E. Smalley)﹑柯爾

(Robert F. Curl, Jr.)﹐在探討宇宙中長鍵碳分子的形成和光譜時﹐他們意外發現合成出來到C 60 分子極其隱定﹐而且與富勒設計的球狀建築結構相同。這一結構稱為“富勒結構”。克羅托等三人也因這個發現而獲得了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

富勒設計的球狀建筑物

 【图4】富勒設計的球狀建築結構                      【图5】C60 結構

除石墨﹑金剛石﹑C 60 外﹐碳元素還有許許多多可能的結構﹐C 70 ﹑ C 76 ﹑C 78 ﹑C 84 等也被相繼合成和發現。這些由碳原子以籠狀方式形成的分子﹐稱作富勒烯分子。C 60 等富勒烯分子的人工合成表明﹐在超验世界——元宇宙世界中各種各樣可能的富勒結構﹐原則上都可以“物化”﹐用人工的方法製造出來。

        碳在自然界中佔有特殊地位﹐碳在地殼中僅佔0.2%﹐但碳的原子幾乎能無限地互相連接而形成長鍵﹐使碳能生成比其他任何元素都要多的化合物。地球上各種生物的機體﹐近1/5是由碳跟氫﹑氧﹑氮等元素形成的。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即醣類是由綠色植物籍光合作用由二氧化碳 CO 2 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種類繁多﹐其化學通式為:

                                    Cm(H2 O)n

從純理論上講﹐m﹑n 可以為任何的自然數。葡萄糖的分子式為C 6 H 12 O 6 。一般來說﹐由3至9 個碳原子連成的鏈狀分子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稱為單糖﹐葡萄糖屬於單糖。多糖是各種生物機體起結構作用和貯藏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可以由成千上萬個單糖單位連接而成。因此﹐多糖的種類極其繁多。從“超验世界”的觀點看﹐現在已發現並已鑒別出的數百種不同類型的多糖﹐屬於“現實世界”的“存在物”,而碳水化合物的所有可能結構﹐屬於“超验世界”——“元宇宙世界”。一切有機物都是含碳的化合物。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鹽等少數簡單碳化合物外﹐其他含碳化合物﹑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都是有機物。氨基酸(amino

acid)中含有碳元素﹐蛋白質地基本結構由20種氨基酸組成﹐核酸中也包含碳元素。蛋白質與核酸同為生物體的最基本物質。與無機體相比﹐有機物的種類極其繁多﹐已發現的已達數以千萬甚至更多。對有機物﹐也存在“兩個世界”﹐一個是“现实世界”﹐一切生物有機體中的有機物﹐一切已由人工合成的有機物﹐如合成橡膠﹑塑料﹑人造纖維﹑合成樹脂等等﹐都屬於“现实世界”。

          當代化學和生物學中的“文庫技術”(Library Technology)﹐可以說是承認一個不依賴於人﹑客觀的“超验世界”存在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若干單元通過排列﹑組合都可以形成巨大數量的個體﹐這些個體在高一級層次上又可以排列﹑組合﹐形成高一層次的新的﹑巨大數量的個體。不同元素的原子可以組成分子﹐小分子可以組成大分子。20種氨基酸可以組成數量巨大的﹑形形色色的蛋白質分子。各种分子的可能组合,构成“分子文庫”。 各种组成蛋白質分子的可能组合,构成“蛋白質文庫”。同樣可以形成核酸文庫﹑細菌文庫﹑抗菌素文庫﹑糖文庫﹑酵母文庫、微生物文庫和疫苗文库。這些文庫中的對象﹐有些早在自然界中存在﹐更多的在自然界中從未存在。用文庫合成方法﹐就可以製造出這些在自然界中從未存在的物质、微生物、疫苗。Meta世界中的“存在”,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在数学上可能的“空间构象”,它的“原型”才是Meta世界中的“存在”,才可能在“物质世界”中“物化”。這種方法今天已在製藥工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這就是說﹐那些在自然界中沒有的化合物﹑生物大分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抗菌素、疫苗﹐它們的結構都可以通過科學分析把它設計出來﹐即在“超验世界”中找到它們﹐然後用“文庫技術”把它們一一合成出來﹐使它們一一“物化”﹐從“超验世界”進入“現實世界”中來。

           ⑤ 花朵的形状是多种“曲对称”组合,是植物输液管道在花苞处按“曲对称”组合的缓慢喷射、固化现象。大多数花朵的“曲对称”组合是极坐标下的简单数学公式。这些数学公式的原型,是“超验世界”中的“存在”,今天的数学家还没有写出这些数学公式,当人类发现了这些“存在”、数学家写出了这些数学公式后 ,就可以设计“百花”“万花“的人工制作程序,让春夏秋冬“百花齐放”、“万花开放”。这在21世纪就可以变为现实。


             D:\太阳 月亮 星星\开放的花朵\004ef2784eebd49e9af863c931d61bd4.jpg D:\太阳 月亮 星星\开放的花朵\2d37b3b8a544499bd6690b67581bc434.jpg C:\Users\yanji\Downloads\cd575087cf916ee5eb682f4e2b305596.jpg 

                                                      【图6】   花朵的几何形状是一个数学问题


              Meta变尺度时空观

         空间有不同尺度,如“分子尺度”、“細胞尺度”、“人類尺度”、“地球尺度”、“太陽系尺度”、“銀河系尺度”等。时间也有不同尺度。人类在21世纪最高寿命约120年,120年相当于37.85億秒。可以說,我们能直接感知的时间在1秒到30多亿秒之间。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相当于一個人壽命的5000萬倍。秒、小時、日、月、年、世纪、千纪、地質紀就是時間尺度。

          我们今天能够形成“世纪精神”的感觉,20世纪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对峙和世界大战的世纪,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的世纪,但还很难形成千纪、地质纪时间变化的直接感觉,靠我們的感官也很難直接感知各種全球性的現象,如“洋流”、“金融風暴”、“太陽磁爆對地球的影響”。我们能看到天空中的闪电、能直接感觉到树木的生长,但不能感觉到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三角洲的形成。从数学上看,天空中的闪电、树木的生长、三角洲的形成都是同一类现象,它们是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具有“分支点”的系统。松树、垂柳、白杨、山毛榉的基本形状由它们的遗传基因决定,但每一棵树的树枝如何伸展,每一树枝上何处发芽,是由种种偶然因素造成的。闪电、三角洲的形状也是由种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如果把时间尺度放慢一万億倍,一个闪电就会象一棵树那样缓慢生长。如果把时间尺度放慢一万億倍的一万倍(或更长),那么,一个闪电过程就会象一条大河形成一个三角洲那样地缓慢。

复件 pin_aleatoire t357-1 

                             

                【图7】闪电、树木和三角洲:具有“分支点”的系统

                   闪电的形成、树木和三角洲的生长都是演化过程。


               闪电的形成、树木和三角洲的生长都是演化过程。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和不同的时间尺度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演化过程,有进化、有退化、也有循环变化。如果变换时空尺度,我们观察到的演化过程就会不同,这就是“Meta变尺度时空观”。我们以平常的时间尺度观察周围世界,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看到技术的进步,但不易看到一條大河的三角洲的形成和演化,看不到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式”移动,看不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如何崛起。全球性的气温变化,要以千年为“时间尺度”才能比较明显察觉出来。最近一万年以来,每隔一、二千年,地球上的气候有冷热的小幅度波动。4000年前至2000年前,气候转冷,接着升高。从公元第2千纪中期到19世纪末,由于出现小规模冰川推进,全球气候变冷,比现在气温约低摄氏2度。20世纪,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这是20世纪全球暖化的原因之一。 以千年作为时间尺度,还能观察到全球气候的小变化。地球表面气候的中等幅度和大幅度波动,一般要以数万年、数亿年作为时间尺度才能察觉出来。

         “地质纪”就是考察地质变动的一种时间尺度。每一个“世纪”都是100年,每一个“千纪”都是1000年。“地质纪”长短不一。距今5亿7000万年的“寒武纪”长7000万年。

        距今1亿9000万年的“侏罗纪”长5400万年。离现在最近的一个“地质纪”成为“第4纪”。“第4纪”开始于250万年前,现在仍属地质学上的“第4纪”。在地质学上,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川的时期,称为“冰期”;两次“冰期”的间隔,气温上升,成为“间冰期”。在“第4纪”中,出现过多次“冰期”、“间冰期”的循环。每隔8至10万年,全球气候会有一次中等幅度的变化,这时,海平面发生明显升降,海陆分布发生变化。北欧一次“间冰期”时,由于海面上升,波罗的海从芬南湾向东南扩展了200公里。气候变化还会引起动植物的迁移,生物带分布的变化,甚至生物的大规模绝灭。恐龙就是在6500万年前由于气候巨变而消失的。

        空间中的每一个层次都在发生演化,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尺度下,才能观察到一定空间层次的演化。达尔文在150年前提出“自然选择”的进化论,之所以争论不断,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象“望远镜”、“显微镜”这样的“时间空间压缩镜”,而只能用平常习惯的“时间尺度”去想像地球史上数十亿年的变化。空间可以放大、缩小。

           时间和空间一样,也可以放慢、“放”快。当我们有了适当的“时间工具”后,我们就可以象运用“望远镜”、“显微镜”那样,很容易看到空间中更多层次的演化,包括进化、退化和循环变化,看到新冠病毒如何在近3年中在全球传播、看到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看到20世纪共产主义在地球表面的蔓延和衰微。


从外星俯视人类社会                                                                       在地球上,在我们生存的城镇、乡村看人类创造能力,看到高楼大厦、公路桥梁、万吨巨轮和航天飞船,看到互联网和元宇宙技术的发展,我们都要为人类有如此巨大的创造预定环境的能力而自豪。

       人类的全部文明史,是一部人类改造自然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人类文明的中心,从地中海时代,经过大西洋时代,现在进入太平洋时代,并将进入大航天时代。但在可见宇宙中,地球是沧海一粟。看一看人类控制能量的能力,就知道,人类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

          在工程技术上,马力、瓦特、千瓦,都是计量功率的常用单位。1马力约等于735瓦特。电灯灯泡有60瓦、100瓦之分,就是指灯泡的功率大小。功率愈大,用的时间愈长,费电就愈多。用的电量与时间有关。所以,能量要用功率和时间的乘积来表示,耗电量一般用千瓦小时作为单位。根据2016年数据,全世界一年的耗电量是23×10 12 千瓦小时(即23万亿数量级)。

现在电能的来源主要依靠化石燃料、水力、核燃料发电,也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生物生长、风力、水力、人与动物的体力也来源于太阳能。化石燃料中存储的是地球史上生物体内的太阳能。除了核能、地热能以及地球与月球引力而形成的潮汐能外,我们人类全部能量来源中95 %以上,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太阳每一时刻都在向外部辐射能量,太阳每年释放的能量是1.22×1034  焦耳。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的单位是焦耳。但太阳的能量只有22亿分子一,辐射到我们地球上。所以,太阳每年释放到地球上的能量是5.48 ×10 24 焦耳。

        用千瓦小时表示,因为1焦耳 = 1瓦特 ×1秒,所以, 1千瓦小时 =1000 瓦特×60×60 秒 = 3600000焦耳=3.6×10 6 焦耳。

太阳一年释放到地球的能量5.48 ×10 24 焦耳,相当于5.48 ×10 24 焦耳除于3.6×10 6 得到的千瓦小时数,即1.5×10 18 千瓦小时。这一数量是2016年全球耗电量23×10 12 千瓦小时的65000倍。

         太阳以辐射能的形式释放到地球的能量,大约30%,以短波形式反射回宇宙空间,23%被大气吸收,47%到达地球表面。投向地球表面的太阳能仅0.02-0.03%,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成为生物中存储的能量。其余绝大部分能量,转化成低温热能,形成地球形形色色气象现象的能量,也就是风能、水力能、海流能、波浪能、雷电能。

        面对太阳的巨大威力,面对大自然,面对浩瀚的星空和宇宙,人类认识到自己能够利用的能量,只是太阳能的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月球远离地球38万公里,在月球上看地球,可以看到比月球大15倍的巨大的地球。这是一个蔚蓝的、悬空不动的地球,但地球仍然在自转。从月球上看地球,可以看到蓝色的大气层和白云、看到海洋和陆地板块,还可以看到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球景色的变化。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在飞出太阳系之前回望地球,拍下了一张照片,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小点。全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高楼大厦、创造发明、帝王将相、丰功伟绩,只是这一尘埃上的些微的振动。

C:\Users\Wolf  Creek\Downloads\在月球上看地球.jpg C:\Users\Wolf  Creek\Pictures\1990-2-14 旅行者1号拍摄的地球照片 (2).jpg

    【图7】在38万公里的月球上(左)和在远离地球64亿公里外「旅行者1号」(右)拍摄到的地球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两种非常不同的存在物,一是有生命的物体,或称为生物;二是没有生命的实体,包括粒子、场、物体、暗物质。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知道,只有地球上有生物,在其他天体上至今还没有发现生物。

           细胞是生物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细胞能进行复制、进行代谢活动、进行运动,并维持一定形态。一般细胞长度是氢原子的10万至20万倍,是蛋白质分子的1000至10000倍,是病毒的10倍至1000倍 。最小的原核细胞支原体(mycoplasma)体积为0.2-0.3μm 3 (立方微米) 。 人体有40万亿至60万亿个细胞。人的每一个细胞平均含有30亿“碱基对”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一个“碱基对”长度是0.34×10 -9 m (米),一个人所有“碱基对”首尾相连为0.34×10 -9 米×30亿×50万亿 = 51万亿米 = 510亿公里 ,是地球到太阳往返170次的长度。

           细胞作为生物体最小的功能单位,就有如此复杂的结构,如果把细胞放大10亿倍,也就是把1纳米(nm)放大到1米(m),一个细胞的直径达20公里,这样,一个细胞就像一个直径为20公里的城市,生活在一个细胞中,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中。这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细胞内有百万个通往其他城市的公路出口和空中航道出口,有许多制造厂、能量转换厂,无数管道运输着各种物质,巨大的飞车在空中飞翔。它们的工作,就是为了维持生命而不停歇地进行新陈代谢(Metabolism)活动。

         Meta向21世纪的全人类宣告:生命的代谢活动(Metabolism),与元宇宙一样,属于Meta世界。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虽然能够在细胞中复制,但不进行代谢(Metabolism),

病毒与亚病毒因子就像可以复制的雪花晶体一样,不是生物体。病毒比雪花、其他晶体有复杂得多的形状,不是生物体。

        生物体有细菌、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动物和人类多种形式。非生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可以相对静止,也可以作出相对运动,但不能作出自主行为。生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也可以相对静止、相对运动,也可以作出自主行为。

           动物并不都有神经系统、有脑,但有些没有脑的动物也能作自主行为。大多数动物能作自主行为,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想法作自主行为。人类的自主行为,创造了宇宙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就是改变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所谓文化,是行为主体,包括动物、人类、外星生命体,按照自己的设想或设计,创造预定环境的能力。文明是文化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成果的综合,人类社会的有不同文明,是不同文化的产物。(下接《元宇宙的世界观(下)——超验世界和元历史》)


元宇宙的世界观

——超验世界和元历史(下)


    (上篇)「元宇宙」和「元历史」——Meta世界的存在状态——Meta变尺度时空观——从外星俯视人类社会

 (下篇)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的世纪——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元历史」——人类起源于认识神——元宇宙的世界观——真善美和大爱的精神


                                                                          严家祺

          人类社会,每一个世纪都有它特有的世纪精神。人类社会的历史,受这种人类个体无法抗拒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杰出的政治家和重大的偶然性可以改变历史,但只能引起短期的、有限的、或大或小的改变 ,历史的大趋势就是“元历史”,是世纪精神的轨迹,是任何个人不能改变的。

     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的世纪

        公元第1世纪是耶稣基督的世纪,第6世纪是罗马帝国大分裂的世纪,第7世纪的穆罕默德世纪,第8世纪是东方大唐帝国的世纪,13世纪是成吉思汗的世纪,14世纪是但丁世纪,15世纪是文艺复兴的世纪,16世纪是大航海和宗教改革的世纪,17世纪是科学革命的世纪,18世纪是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革命的世纪,19世纪是殖民主义和大英帝国的世纪 ,20世纪是共产主义革命、衰亡和世界大战的世纪,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的世纪。

        在21世纪,大航天和经济全球化只是一个开端,这几年全球化的倒退,只是全球化大趋势中的一个插曲。人类社会的全面的全球化,要经历几个阶段 。22世纪是大航天的世纪,也许到23世纪,人类才能踏入全球化世纪。   

          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元历史」

     宇宙中的存在,有个体、有群体,有全同粒子、非全同粒子。宇宙不是个体,也不是群体。个体、群体都有自己存在的历史,宇宙没有“自己”的历史,所以,今天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组成的“个体”的“历史”。全同粒子没有“自己”与“其他粒子”之分,没有“自己”,与宇宙一样,也没有历史。

     宇宙不是个体,除了全同粒子,任何具体个体都有起源问题,宇宙没有起源。光子是全同粒子,光没有起源。100多种化学元素不是个体,这些化学元素也没有起源。一切不是具体个体的事物都没有起源。全宇宙不是个体。宇宙的每一个特定部分和特定部分的星球、星系都是个体,每一个星球、每一个星系、每一个宇宙的特定部分,都有起源问题。

    大爆炸起源学说带有神学性质,以神学信仰和科学假说的方式叙述了我们所知的部分宇宙的起源。

     在一大堆砂砾中,许多沙粒来自同一采石场,但有一个沙粒来自海边,经历多次转运,进入了另一大堆砂砾中。这就是沙粒个体环境的变迁史。冬天飘落在树枝上的一朵雪花,是一个个体,也有起源问题。个体的起源与个体的环境有关。可以说,在宇宙空间的每一层次,都存在「个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分子世界,一种分子A的它周围有什么分子,周围分子就是分子A的环境。稀有气体有7种,氦气(He)、氖气(Ne)、氩气(Ar)、氪气(Kr)、氙气(Xe)、氡气(Rn)、奧气(Og),在常温常压下,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单原子气体,很难进行化学反应。对稀有气体来说,环境不重要,化学反应可以看作是分子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现象。

       动物的大多数物种,它的群体,分散在地球的各处,它们没有能像人类一样,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独一无二的存在。由于人类有理智、有自主行为能力,人类就是创造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事件,这使人类历史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不同于动物千篇一律的历史,人类历史是披着事件外衣的精神创造的历史。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记事史」,另一种「元历史」(Metahistory)。不同的历史学家按他们不同的世界观编写不同或类同的「记事史」,与重大事件相同的「元历史」,只要有一部就可以了。但白蚁、蚂蚁、蜜蜂等社会性动物的历史,每一个白蚁群、每一个蚂蚁群、每一个蜜蜂群,都有各自的历史。直到今天,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白蚁群、蚂蚁群、蜜蜂群它们个体、群体、事件的编年史,但有它们一般的、忽略它们群体之间差别的「元历史」。

       人类的「记事史」充满偶然性、有大量人物和事件细节。精神有完美的精神与有缺陷的精神之分,人的绝望和怨恨是严重的精神缺陷,会把所有美好的情感都抹杀掉。在有缺陷的精神中,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幽灵」,这种精神可以在很多人之间传播,形成这些人的共同希望、信念、信仰和共同行为。「元历史」是按完美的精神创造的历史,但偶然性、不完美的精神、「幽灵」会修改「元历史」。元历史是按完美或最好心因创造的历史,元历史是没有偶然性、没有事件细节,是剔除了历史中由于人的参与、人性缺陷和偶然性造成的枝节、超验的人类史 。直到今天,人在写全人类历史时,不同作者写出不同的世界史,具体人物、具体事件、具体问题的具体评价充斥历史。在“元宇宙“时代的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一部符合人类5000年实际的「元历史」,就像写白蚁史、蚂蚁史、蜜蜂史一样,无须在历史里指明谁是尧舜禹、谁是凯撒、谁是柏拉图、谁是奥斯曼、谁是华盛顿。有了一部人类的元历史,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在看到人类超越动物、创造人为环境的伟大,同时可以清晰地知道人类行为的限度。

               人类起源于认识神

          人类区别于动物,源于认识神。人类在三个方面超过了动物,一是有高于动物的理性和想象力,二有控制人类个体行为的良知,三有信仰,有追求真理、追求至善、追求完美和大爱精神。人性就是动物性、人类理性和追求真善美和大爱的神性的不同组合。不相信世界上有真理、正义,丧心病狂的人,就丧失了人性。

         动物并不都有脑和神经系统,有脑的动物有程度不同的理性,但所有动物都没有信仰,信仰是人类超越于动物的一种能力。人类的信仰有多种形式,有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信仰、世界观信仰。迷信也是一种信仰,迷信可以与其他形式的信仰相混杂,也可以单独存在。

        人类的信仰导致宗教和神学的产生。神学的历史与人类产生连在一起,当人开始有神的观念的时候,人类就产生了。可以说,人类起源于认识神。

        人类对周边环境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从古到今,是不断发展的。人在生活中,为了生存,总需要不断获取食物和各种生活资料,在这一过程中,经常在会遇到各种不可理解,又不可驾驭、不可抗拒的力量,阻碍人这样、那样运动和行为,早期的人类认为,这些不可驾驭、不可抗拒力量,也有生命和意志,神的最初观念,就是人类对这种力量的认识。

         人类发现,这种不可驾驭、不可抗拒的力量,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在人类早期,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但不了解黑暗形成的原因,所以把光明和黑暗都看作为不可驾驭、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自然界中,最不可驾驭、最不可抗拒、最强大的力量,是太阳。太阳最有规律、最完美,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希望。而黑暗同样也有巨大的力量。

         在周边环境和外部世界中,这种既表现出规律性、完美性,又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形成了人类的神的观念。动物不能形成神的观念,只有人类能够形成神的观念,并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宗教。

         人的行为有冲动行为和理性行为,冲动行为就是面对外部力量、不顾一切的而作出反应的行为,这是来源于人性中所包含的「动物性」而产生的行为。 世界各大宗教都教导人要自制、要控制自己的冲动。「宗教是促进人性完美的力量。」 【註1】 宗教通过提升人性中對「完美」、「正义」、「真理」的追求这些「神性」,來抑制人性中所包含的「动物性」。

           宗教的起源与人类起源一样古老。宗教与神不可分离,神是完美和不可驾驭、不可抗拒的力量的象征。自然界中存在許多完美的事物,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呈现椭圆形、螺旋 芦荟呈现的螺旋形、苹果核心呈现的五角形都是完美的现象,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像【图1】、各种Fractal(分形图)【图2】是完美的艺术作品。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许多不完美的事物,然而,文学艺术——诗歌、绘画、雕塑、作曲、歌唱、舞蹈、建筑设计都可以达到完美程度,工业制造品,也可以尽善尽美。要制造出完美的作品、产品,创作者、设计者、制造者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动物也有理性,也能制造工具,所以,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并不是有没有理性、能不能制造工具。人类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认识了神。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人类起源于认识神。         

    

       C:\Users\Wolf  Creek\Downloads\E.jpg  C:\Users\yanji\Desktop\正写《神创论数学》\编号图片 格言 《神创论数学》\苹果核心.jpg    C:\Users\yanji\Downloads\蒙娜丽莎.jpg

                      【图1】地球公转轨道、苹果核心中的五角星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像都具有完美的形态   

               

       C:\Users\yanji\Desktop\【分形】★★★★★ ★★★★★\精美结构\HHHHH3.jpg  C:\Users\yanji\Desktop\【分形】★★★★★ ★★★★★\拟地面物  拟建筑物\CATH_rollerflip+(00296).jpg   C:\Users\yanji\Desktop\【分形】★★★★★ ★★★★★\精美结构\kkkkkkkkkkkkkkkkk2.jpg 

【图2】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出分形的每一点的平面位置,现在可以用电脑制出数以百万计的分形图,上面是其中三幅。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神的观念在人类社会中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人类不可抗拒的、主宰一切的、无形的力量。科学家把这种力量,称之为规律,但科学家无法解释为什么有这种力量,为什么这种力量是这种形态?

       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Nicholas Copemicus 1473-1543)把神与完美相连,他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引言中说:天空具有超越一切的完美性,大多数哲学家把它称为可以看得见的神。 【注2】牛顿牛顿在《原理》一书中写著:“如同生来是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们无法明白神的智慧与全能。神的形像没有人看到、听到、接触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坏的假神所能代表,-------我们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中了解他,他仍在掌权,我们都在他的掌管下。而假神没有掌管的权柄,没有永远的看顾,没有创世的起初,不过是虚无、有限,与大自然一样。-------因著神的掌权,我们称他是主(Lord)。我们是他的仆人,不过是有限与不完全。”在牛顿看来,宇宙的运动存在一个第一推动力,这个第一推动力是一切宇宙运动的最初起点,而这个起点本身就是上帝,即一个“不动的推动者”,这种理论认为宇宙中所见的运动、原因、偶然性、秩序等事实足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第一推动者”(The First Mover)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在其本体论学说中的概念相当于善、理性或神。他认为运动与原因不可能无限倒退,因而在有限的运动与原因之上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和“第一因”,是万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是万物趋附的中心,是宇宙间一切秩序、美和生命的本源,即终极因。它不受任何其他的事物所推动,只因自我而自动。

         爱因斯坦说:“我不是一个无神论者。” “我相信斯宾诺莎的上帝,即在一切存在物的和谐中显示出自己来的上帝,但不相信那个把他自己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关联起来的上帝。”雅默(Jammer)在《爱因斯坦和宗教》一书中说:“爱因斯坦的‘宗教’,如他时常说明的那样,是一种对宇宙的敬畏和惊奇以及面对自然的和谐时的虔诚谦恭,而不是相信能控制个人命运的人格化上帝。他说他的这种‘信仰’像是‘宇宙宗教’(cosmic religion)。它与一切有神论宗教学说不相容,因为它否认一个人格化的、能够惩罚恶人和奖赏善人的上帝。” 【註3】爱因斯坦的上帝观,与他深沉的宗教感情是分不开的,与他对科学的看法是一致的。爱因斯坦说:“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东西是我们无法洞察到的,只能以某种最原始的形式才能把握那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正是这种认识和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只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一个具有深沉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法想象,有这样一个造物主,他会对自己所造之物进行奖惩,并且具有我们自己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无法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体死后还能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无论是出于恐惧还是可笑的唯我论,继续怀有此类想法吧。对我而言,能够察觉生命和意识的永恒奥秘,了解现实世界的神奇结构,并且能投入全身心的努力去领悟自然界中所展示出来的理性,哪怕只能得到其中极小的部分,便也心满意足了。”【註4】

         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33-2021)是电磁力和

弱相互作用力统一理论的提出者、《最初三分钟》的作者。温伯格是一位无神论者,是宗教神创论、宇宙智能设计论的反对者。他认为,天文学的进步已经证明人类只是栖息在一颗微不足道的宇宙尘埃上,人类这种生命形式出现在宇宙的这个角落里完全是出于一种偶然。在《最初三分钟》一书的结尾处,温伯格说:“宇宙越显得可以理解,它就越显得没有意义。”

           人类发现,这种不可驾驭、不可抗拒的力量,不仅在自然界中存在,在人类社会中也存在。在人类早期,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光明,但不了解黑暗形成的原因,所以把光明和黑暗都看作为不可驾驭、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自然界中,最不可驾驭、最不可抗拒、最强大的力量,是太阳。太阳最有规律、最完美,能够给人带来光明、带来温暖、带来希望。而黑暗同样也有巨大的力量。

         在周边环境和外部世界中,这种既表现出规律性、完美性,又不可抗拒的力量,就形成了人类的神的观念。动物不能形成神的观念,只有人类能够形成神的观念,并在人类社会中产生宗教。

        人的行为有冲动行为和理性行为,冲动行为就是面对外部力量、不顾一切的而作出反应的行为,这是来源于人性中所包含的「动物性」而产生的行为。 世界各大宗教都教导人要自制、要控制自己的冲动。「宗教是促进人性完美的力量。」,宗教通过提升人性中對「完美」、「正义」、「真理」的追求这些「神性」,來抑制人性中所包含的「动物性」。

         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和人类有创造环境的能力,使得人类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的世界观,这就是有神论和无神论。在古代,人类面对大自然和无边无际的星空,相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宇宙,这种力量,就是神。当这种信念与仪式结合,并组成人类团体时,就形成宗教。在没有科学的时代,形形色色的宗教中不可避免充斥猜测、想象和迷信,古代的宗教组织,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以神的名义,在人间行使权力,惩罚无神论者。在不同的宗教派系之间,引起无穷的争端和纠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从古代到近代、现代,人类创造环境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这种发展,伴随着科学的产生和技术的进步。牛顿在1687年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物质世界的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掀起了人类史上伟大的科学革命,当牛顿的影响从大不列颠岛传播到欧洲大陆,引发了18世纪的一场无神论运动,也就是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在法国的传播,导致了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这场大革命,横扫西方世界,动摇了、摧毁了西方世界的专制制度。法国大革命最后以革命者的互相残杀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而告终。19世纪,科学革命后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兴起,欧洲的时代风尚大变,浪漫主义文学成了时髦,人们谈幸福而不谈民主,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1851年,法国总统路易· 波拿巴为了终身当皇帝,发动政变、修改宪法,把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改为法兰西帝国。1870年,第二帝国灭亡,在英国、美国走向民主的大环境下,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开始,法国逐步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

          1848年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共产主义在世界上只是在极少数人中的一种意识形态信仰。《共产党宣言》就像一粒种子一样,没有在西欧美加成长,而在俄国、东欧、中国、朝鲜、越南、柬埔寨、古巴等国,发芽、成长,共产主义与专制主义相结合,成了20世纪的重要意识形态信仰。


                  元宇宙的世界观

          这是一种观察世界的「世界观」,几千年来,这种「世界观」就以神的面目存在于人类心中,Meta向21世纪的全人类宣告:人类的全部神学和科学的历史就是Meta世界观的原始记录。「旅行者1号」的地球照片,使地球居民深思,有人认为,人类的一切微不足道,存在纯属偶然,人生全无意义。有人认为,生活在微尘上的人类,与其相互倾轧,战争残杀,不如善待彼此,共建家园。在21世纪将进入航天时代的今天,把「世界观」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提上了日程。

            任何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的情感决定的 。

           情緒(emotion),對人來說,是一種不同於「認知」或「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feelings)。「情感」是一種感覺、感受,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感覺,即視覺、聽覺、觸覺等,是對情緒過程的感覺。對有腦的自主行為體來說,情緒產生往往先於性作出的決定——理智。如果理智對任何情緒不加抑制,情緒就會自然地以「行為」、「不行為」、「停止原有行為」等方式得到表達。情緒是一個自主行為體未經腦作出決定情況下為自我保護作出的即時反應。

         純由情緒產生的行為是沒有目的的,由理智產生的行為則是有目的的,即使為了身心舒暢理智地使原來的情緒持續下去,也是一種目的。「目的」使行為的結果來推動行為的發生。

            愿望、目标来自内心,这就是神给你指引的方向和道路。理性无法为你找到方向、目标,但能够让你沿着这条道路做得更好、前进得更快。爱给你希望、温暖和力量。

           从 21 世纪到 30 世纪的 1000 年,是人类历史的第 3 千纪,这是全球化的千纪,更是大航天的千纪。 2021 年圣诞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从法属圭亚那的欧洲太空总署库鲁 基地,由亚利安 5 号火箭发射升空。这是欧洲空间局,加拿大太空局和美国国家 航空航天局的共同计划。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将大大扩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美国航空航天局罗伯特·贾斯特罗(Robart Jastrow)曾说:科学家业已攀沿无 知之山,他即将征服最高峰;当他翻越最后一块山石,却遇见一群已经在那里坐 候数世纪的神学家。(He has scaled the mountains of  ignorance; he is about to conquer the highest peak; as he pulls himself over the final rock, he is greeted by a band of theologians who have been sitting there for centuries.) 神学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科学与神学相比,近现代科学的历史还 没有 1000 年。科学的发展使旧神学暴露出许多缺陷和迷信。人类元历史的第一个事实是,人类起源于认识神,神学从根本来说, 是人类认识神的成果。2021年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也将进一步证明神和科学对人类 认识世界的重要性。科学是人类最高的理性,神学是人类最高的情感。

         科学和神学并驾齐驱,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

              真善美和大爱的精神

         从人认识神之后,当一个人向另一个人传播神的观念的时候,宗教和神学就开始萌发和成长起来。人们谈及神学,广义的神学是指比较系统的、关于神的本质以及神与神创造的一切相互关系的知识。狭义的神学是有关宗教信仰学术性的研究及系统的解释。佛不是神,佛教是无神论宗教。基督教有基督教神学,印度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有各自的神学。

         科学与神学不同,科学是关于现实世界中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部门形成的局部性的知识,一种知识是否成为科学,需要在现实世界中得到证实。科学的发展,从伽利略时代(1564-1642)到今天,只有5百年历史。宗教神学的历史与人类史一样古老和漫长。在科学产生前,旧宗教、旧神学中充斥猜测、幻想和迷信,但宗教神学始终存在的一个根源,就是认识到了在宇宙中有一种人类不可改变、不可抗拒、不可动摇、不可战胜的力量。牛顿和爱因斯坦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在晚年,他们确信,科学探索、揭示、发现宇宙中不可改变的事物的规范和规律性,而这些规范和规律性的以特定形式、方式存在,其根源就是在现实的物质世界和人类的观念世界外,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当马克·扎克伯格把“元宇宙”从狭小的洞穴中释放出来后,人们才慢慢知道,本来意义上的“元宇宙”,就是物质世界的宇宙以及所有现象、所有形态、所有规范、所有规律的总根源。物质世界的宇宙的一切,只是“元宇宙”在具体环境中,与偶然情景的结合,人类的全部历史,也只是“元历史”与偶然情景的结合。

          任何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人的精神决定的 。人的精神包括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理性和情感在人的行为中起着不同作用,理性计算的利益决定人的行为,情感和希望的信念决定行为的方向和轨道。

          情緒(emotion),對人來說,是一種不同於理性和意志的精神上的情感(feelings)。情感是一種感覺、感受,但又不同於一般的感覺,即視覺、聽覺、觸覺等,是對情緒過程的感覺。對有腦的自主行為體來說,情緒產生往往先於理性作出的決定——理智。如果理智對任何情緒不加抑制,情緒就會自然地以“行為”、“不行為”、“停止原有行為”等方式得到表達。情緒是一個自主行為體未經腦作出決定情況下為自我保護作出的即時反應。

         純由情緒產生的行為是沒有目的的,由理智產生的行為則是有目的的,即使為了身心舒暢理智地使原來的情緒持續下去,也是一種目的。“目的”使行為的結果來推動行為的發生。

       不可改变谓之『命』,不可控制谓之『运』。对每一个人来说,每一个人有不同的 “不可改变的事物 ”,不要去改变它,要乐意接受它。对自己 “可以改变、可以控制的事物 ”,要改变它、控制它,让它按照你自己的愿望或目标去改变、去控制它。愿望、目标来自内心,这就是神给你指引的方向和道路。 【注5】 理性无法为你找到方向、目标,但能够让你沿着这条道路做得更好、前进得更快。爱给你希望、温暖和力量。

          21世纪全球政治、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元宇宙的世界观息息相关,认识Meta,认识现实世界外存在的另一个世界——“超验世界”或“Meta世界”,是我们人类创造发明、社会进步、全球和平的重要保障。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世纪。

          Meta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世界,在Meta世界中,时间是永恒不变的完美程序,空间是不可穷尽的完美结构,这些存在,表现了一种永恒、完美、不可撼动、主宰一切的精神,Meta世界没有时间,没有物质、没有能量、没有现象。Meta世界中的存在,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是神的大爱精神。为了认识Meta,需要我们从元宇宙时间、空间的微观、宏观、宇观多种不同尺度,分析、研究各种不同尺度世界的物体运动和行为规律。这就是Meta变尺度的时空观。为此,需要让观察者、研究者与观察、研究对象置于同一时间、空间数量级来进行观察、进行研究。当研究细胞时,可以把细胞放大成为一个大城市,当研究银河系时,可以把银河系缩小到一个足球场。现在,列举7个领域 :

  1. 推进21世纪科学的综合,用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新的成果,用跨学科的方式认识“元宇宙”;

        ②以“元宇宙”的眼光,提出宇宙空间结构的数学模型,分析、研究宇宙、星球、星系和各种大尺度结构形成的数学原理;

      C:\Users\yanji\Desktop\正写《神创论数学》\编号图片 格言 《神创论数学》\宇毛2.jpgC:\Users\yanji\Desktop\【分形】★★★★★ ★★★★★\拟星际空间\HD-wallpaper-pink-fractal-abstract-feather-feather-abstract-pink-thumbnail.jpg

                                     【图3】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左)用数学公式制作的图案(右)

        ③以“元宇宙”的眼光,分析、研究生命起源、物种多样性与高分子、细胞空间结构、基因的关系;分析、研究各种病毒的结构和功能,用病毒文库技术对病毒进行分类;分析、研究自然界中植物花朵形状的数学原理; 分析、研究动物形态变化与动物个体环境的关系 。 以“元宇宙”的眼光,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创造音乐、舞蹈、绘画、人所需要的各种用品、设备、机器、机器人、建筑物,创造尽可能完美的人造环境。怀有对Meta世界存在的信念,是人类一切创造发明的根源。

      ④以“元历史”的眼光,分析、研究人类史每一世纪的主导精神,认识创造历史与偶然性的关系。分析、研究未来太平洋世纪、大航天世纪、全球化世纪的大尺度历史进程。创造一个让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想法做事、有美好周边环境、有美好人际关系、美好的生活条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这就要求建立一整套规范来保障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造就自己的美好家园、美好人际关系、美好社区、美好环境。

          ⑤以“元宇宙”的眼光,分析、研究全球经济和全球金融,分析、研究创造全球无国界货币和全球总账本的途径;

          ⑥政治学是研究政治行为和人类社会非政治化的科学,政治是通过对话、协

商、妥协而避免战争和冲突的艺术。一个国家问题愈多、愈严重,这个国家关心政治的人就愈多。愈多的人不关心政治的国家就是愈好的国家。杰出的政治家是充满大爱精神、寻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非政治化道路的人。国家富强的四大要素是:第一,人的思想、言论、信仰自由,第二,人权和私人财产权的法律保障,第三,对无助者的社会关怀,第四,国家强大的军力。在这四大要素具备的大环境下,将会有愈来愈多的人远离政治,可以按他的目标实现他的理想、可以产生越来越多的发明家、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

          ⑦经历了20世纪的人,知道20世纪是共产主义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的世纪,

会看到21世纪将是一个不重滔20世纪复澈、大趋势和平的世纪。一个国家,不论以什么名义挑起战争屠杀人民,这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就是人类公敌。让我们树立起“元宇宙”Meta的世界观,以追求真善美和大爱的精神,建设全球和平、安宁、幸福、美好的家园。


【註1】虔诚的教徒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上,是不会像动物一样行为的。参阅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荣:《宗教的最佳面貌》,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导读,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8年,台北

【註2】What indeed is more beautiful than heaven, which of course contains all things  of beauty? This is proclaimed by its very names [in Latin], caelum and mundus, the  latter denoting purity and ornament, the former a carving. On account of heaven's transcendent perfection most philosophers have called it a visible god.Book One INTRODUCTION 有什么比天堂更美丽,当然天堂包含所有美丽的事物?这由它的名字 [拉丁语] 来表示,caelum 和 mundus,后者表示纯洁和装饰,前者表示雕刻。由于天堂的超然完美,大多数哲学家称它为可见的神。《宇宙简史》,正文第1页,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长沙

【註3】雅默Jammer:《爱因斯坦和宗教》Einstein and Religion,P149,转引自卡拉普赖斯:《新爱因斯坦语录》下,P197-P201,范岱年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註4】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方在庆译,网路文章

【註5】人要有三种品质:宁静的心、勇气和智慧。基督教神学家莱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Niebuhr,1892-1971)说:「对于一个人所不能改变的事物,应当有一颗『宁静的心』去接受它;对于一个人能够改变的事物,应当有『勇气』去改变它;而一个人首先要有『智慧』,能区分甚麽是能改变的,甚麽是不能改变的。」

          【致谢】《元宇宙的世界观》上下两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几位学者、专家的帮助。2020年,作者与纽约罗慰年谈他新出版的《上帝、信仰与政治秩序》一书时,本文“Meta世界”概念,作者在2008年出版的《普遍进化论》一书中称为“规范世界”,现在按罗慰年意见改为“超验世界”。作为一种世界观,马里兰的李文澄说,可称为“从外星俯视人类社会”,本文上篇用作为一节标题。本文许多宗教神学问题得到纽约陈钢指导和帮助,与马里兰的程岗、加拿大的潘士弘、弗吉尼亚的卓少如讨论也深受启发,形成很多新思想。“21世纪是信息革命和元宇宙世纪”,是2022年9月与保延昭先生(前美国Grumman航天航空公司国际部中国部主任)讨论时形成的重要观念,这次讨论,才促成本文的写作和完成。瑾此表示衷心感谢。   (2022-10-9   写于Washington 近郊)

2022-12 New York《当代中国评论》冬季号  博登书屋(Bouden  House  NewYork)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