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6日星期一

陶傑:「毒舌大狀」和香港人心理土壤的回歸

BY 陶傑   2023年2月6日


香港電影「毒舌大狀」大賣座,票房突破 6,000 萬元。 顯示香港電影繼功夫、警匪之後,在港版國安法籠罩之下,在「背靠中國」的亂局之際,又在電影創作的座標上找到另一個起點。 

正如中國人自古以來缺乏公義,才有武俠小說;「毒舌大狀」和「正義迴廊」這兩大法庭戲賣座,也突顯了香港民間近年感到司法公正已經動搖的深切焦慮。 

此一焦慮,正揭示香港逐步「完全回歸中國」。 

包青天的戲劇,一百幾十年來在中國民間都是長久收視保證。中國大陸,幾十年來,為康熙雍正立過傳,也對清宮裡的小燕子和甄環等細碎的宮廷鬥爭很有興趣,也為漢武帝、朱元璋等拍過電視劇集,秦始皇則更不計其數;連長毛「太平天國」也有過歷史劇,2009 年,電視劇「包公」也沒有缺席。 

歷代皇帝有三百多個,包公只有一人。中國觀眾今日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包公,包括民間大媽,一定看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洗腦效應得致,全國看得哭聲震天。 

只張藝謀的「滿江紅」,都已經將中國人看得熱血沸騰,導致秦檜的跪地銅像慘遭毆打,戲院裡的觀眾看完,小粉紅全體起立,高喊愛國口號,其悲壯處,直逼 30 年代戰前納粹德國的中學生。 

電視劇在西方,本來只是娛樂。即使法庭戲,荷里活的經典「雄才偉略」(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和「十二怒漢」(Twelve Angry Men),也只是社會消閒的錦上添花。 

外國人看法庭戲,不是長久受壓抑的冤情宣洩,看羅賓漢的卡通電影,也不因為現實周圍盜賊如毛,警察與黑社會勾結貪污而寄情於銀幕上替天行道的英雄。 

但是中國人社會不同。看一部劇集,無端端都觸動到許多壓抑已久的情緒紅線。此等紅線一旦成為藥引,統治者認為會點著他們恐懼的火藥庫。 

「毒舌大狀」和法庭片在香港崛起,蔓延東南亞,連星馬華人看見也深有感觸。凡有壓抑的地方,見到電影的虛構英雄為貧苦人士伸張正義,到最後果然「邪不能勝正」,總有一股心靈洗滌的舒暢,正如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論,悲劇的效果,就是完成一場人類人性心靈的大洗滌(A Catharsis Of The Mind)。 

香港一年內兩齣法庭戲,也有洗滌人心的作用,因為相對而論社會的心態和空氣比已經污濁。黃子華於是成為另一個頭戴假髮、身披黑袍的港產片包青天,而且竟然會說英文。 

於是很多律師界的朋友看完之後說,到底這還是一齣現代香港包裝的包青天。 

而只要市場有包青天的心理需求,法庭戲就會大賣。黃子華飾演毒舌大狀,顯示香港人在當前的法治心態之下,像從前寄情於「射雕英雄傳」郭靖,現在找到了他們的包青天。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3/02/06/a-guilty-conscience/ | *CUP媒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