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维舟微信公共号
摘要
近二十年来,美济礁、仁爱礁、黄岩岛,几件冲突,都爆发在中菲之间。当然,这除了双方的关系亲疏、力量判定之外,一个原因是:这三个岛礁对中国的战略而言都很重要。
注: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题目有所改动
尽管被称为"一张废纸",但南中国海仲裁结果显然大大刺激了两岸中国人,许多人是直到此刻才第一次关注这个问题。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新近的偶发事件,而是过去二三十年来局势累积矛盾的总爆发。
尽管被称为"一张废纸",但南中国海仲裁结果显然大大刺激了两岸中国人,许多人是直到此刻才第一次关注这个问题。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新近的偶发事件,而是过去二三十年来局势累积矛盾的总爆发。
在此之前,至少我身周的绝大部分国人对此的了解仅限于以下认识:我们与东南亚的某些国家在一些小小的岛礁上有点争端,不过,那儿"自古以来"就是属于我们的。和许多人一样,我早先对南海诸岛的了解来自于教科书上的标准说法,即"九|段|线"是中国在南海的国境线,而曾母暗沙是中国领土的最南端。正因此,当我1995年进入大学读书,第一次清楚地得知在这片海域,中国所实际控制的岛礁数目其实还远不及越南和菲律宾时,确实大吃一惊。
当时正值1994年底中国以开始渔政船定期巡逻并建设渔港的方式实际控制美济礁,在系里订的几份英文新闻刊物如Newsweek和TIME不时会刊发一些跟踪报道。为了找到这个英文中所说的Mischief reef在哪里,我又去翻了资料,买了一份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的《南海诸岛》大地图。借着厦大有南洋研究所的便利,相关的资料和藏书尚属丰富,那时也把诸如韩振华的《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南海诸岛史地研究》等书都找来翻了一遍,但读得多了,让我深感困惑的则是越南学者阮雅等人所写的《黄沙与长沙特考》一书。它在意识形态、考证思路、史料运用上与中国的几乎没什么差别,然而它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双方都只选择了对自己有利兼有力的材料来论证自己的权利。如果我们要否定越南的主张,那这至少在方法论上不得不让我怀疑原先那种主张的论证是否也是有问题的。
之后给我带来更大冲击的是英国记者Neville Maxwell所著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其中谈到中印边境争端时,印度人从古典文献乃至神话中举出例子来证明那儿自古就曾是印度人的家园,以此作为自己的权利诉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引述国际法专家的意见认为,这是完全不足以作为领土主张的依据的。有不少句子,到后来我几乎可以毫不费力地背诵出来:"从这次经验中,中国得到的沉痛教训一定是很明显的:千万不要在国家处于软弱地位的时候,谈判解决边界问题"(p.22)、"为了拒绝同邻国谈判边界,唯一可以令人接受的理由,就是硬说边界线早已存在"(p.104)、"'谈判'一词按词典的解释是'为了取得协议而举行会谈',而尼赫鲁的意思则是'为了说服对方同意印度立场是正确的而进行讨论'。这个区别从此就成为印度国内所能理解和接受的、表达印度外交政策的主要手段。"(p.151)之所以记得深刻,是因为我后来一次次地印证了书中所提到的这些观点。
在提到南海诸岛主权时,中国人最喜欢运用的论证手法就是通过文献考证的方式来证明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利用、经营着这些岛礁,尤其是所谓"地图铁证"。虽然我本人也迷恋于历史考证,但这类文献看得越多,就越让我意识到:这类考证在国际法上其实近乎毫无用处。
至少,越南也有一大堆,而且有许多地图的标识彼此矛盾,这其实仅能证明当时人们对这些岛屿的归属很模糊。即便是资料文献更多的钓鱼岛,如果中日之间寻求国际法裁判,其结果很可能也是日本胜出。实际上,由于历史上的人们对这类岛屿的领土、领海意识淡漠(要不是这样,也不会有争端了),用当时的文献来证明现代的主权诉求,似乎本身就有点时代错置的意味。
不过,附带要说的是,不少人觉得"九段线"划得那么贴近人家的国土,光看这样就知道我们太过分了",这其实也是不成为证据,地理上的远近不是权利归属的关键,要不然,希腊也几乎把爱琴海岛屿都囊括了,贴近到土耳其边界,英国与马岛的距离也比阿根廷远上数十倍,但重点在于,你能否证明自身在那里持续地有效行使了排他性权利。
尽管中国人也许在感情上觉得难以接受,但国际法对这样归属的判定却可以避免更多没完没了的纠纷:在欧洲近现代史上,许多国家和民族曾对某些特定的领土有重叠的主权诉求,如果都凭借某些历史记忆或"历史上曾占领此地",那势必将造成无穷尽的战乱纷争。很多人在听到以色列建国的故事时,下意识里会误以为其主权是奠基于"二千年前犹太人的祖先生活在此",但那其实很难构成法律上的诉求,因而以色列人必须相信他们当时是来到了一片"无国家之地"或"无主之地",而其领土权利来自于当时从阿拉伯人手里购买的土地契约。
这样,在南海诸岛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自身诉求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巨大空白地带:按照官方的说法,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和领海,但现实状况则是它们大多在他国实际控制之下。直至1974年西沙海战,中国大陆才第一次在南海诸岛实际有效控制了一块区域(要不是当时南越倒台在即,只怕连这个历史性机遇也没有)。1960-70年代南沙海域据称发现石油资源,越南、菲律宾对南沙的实际控制大体主要便在这一段时间,特别是1973年南越夺取南威岛、1974年菲律宾从台湾手中夺得中业岛,这两岛后来都被分别建成为越南、菲律宾在南沙的指挥控制中心。当时的中国海军几乎从来都是近海作战,虽然控制了西沙,但对南沙群岛还是鞭长莫及。冷战局势下,情形原本就极为微妙,何况1978年后国内又忙于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邓对军事上也减少投入,此时大概也只能"戒急用忍"吧。
(南沙群岛各方声索线及实际控制岛礁)
虽然台湾一直有效控制着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但中国大陆真正进入南沙群岛海域,则迟至1987年。当时是以"应联合国要求建立国际海洋观察站"的名义前往永暑礁的,由于逼近越南实际控制区,很快激起双方的矛盾,最终以1988年3月14日的赤瓜礁海战摊牌告终,结局是越军失败,中国自此在南沙站稳脚跟,并从越军手里收复并稳定了永暑、渚碧、华阳、东门、南薰各礁,即"老六礁"。由于进入太迟,略大一点的"岛"都已被台湾、越南、菲律宾占有,中国大陆所能占的都是高潮位时浸入水下的"礁",因而第一代守军普遍只能住在高脚屋内。但这一战基本稳定了当时南沙群岛各方的局势,
在此之后,一度又回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呼吁上来,但不如说,各方当时也无力改变现状;而这,终于随着中国力量的持续增长,成为唯一积极谋取改变这种均衡局面的力量。现在回想起来,1994年底之所以出现美济礁事件,这个时间、地点都绝不是偶然的;甚至可以说,这预示着之后贯彻二十年的一种新战术——或许可以称之为"南海上的切香肠战术",即选择一个有利的薄弱口,运用渔船、渔政船等非军事力量,"悄悄的进村,开枪的不要",驱离对方的船只,在使之无法靠近之后,再造成既定事实以悄悄地控制一个据点。这一战术近年来最成功的运用就是2012年春的黄岩岛事件:中国以不断增援的海监船挤走了菲律宾船舰,首次硬生生拿下一个岛。
之所以此时发力,大概不仅由于中国海军在刘华清上将的带领下开始悄然推进远洋战略,而且也因大环境的巨大变化。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军于1992年11月撤离菲律宾苏比克湾基地——讽刺的是,此次发起南海仲裁案的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三世,当时是其母亲阿基诺夫人当政,她原本曾有意挽留美军,但由反对派控制的菲律宾参议院却裁定阿基诺夫人延长美方租约的协议违宪。
与此同时,1979年时苏联原本曾取得越南金兰湾25年无偿使用海军基地的权利,后来卖给中国作为游乐设施的苏联航母明斯克号,就曾在1980年和1982年两次赴南海,然而苏联解体也使得俄罗斯越来越无力维持驻军。1991年12月底,驻扎在金兰湾的最后一艘俄罗斯大型军舰返回本国,到1992年3月,俄太平洋舰队在此已仅保持3艘后勤船只。由于周边国家的海军力量都比中国更弱得多,因而这实际上意味着1994年美济礁事件时,南中国海近乎处于某种权力真空状态。[page]
在当时,越南控制南沙29个岛礁,马来西亚控制10个,菲律宾10个,中国仅6个。菲律宾并不是占有岛礁最多的,但却在事实上成了中国最优先打击的对象。马来西亚和文莱控制的岛礁在更南端,外交上态度也较温和,中越之间虽然其实利益冲突更大得多,但两国又有同志加兄弟的特殊联系,越南的态度也一贯较为低调克制,相对地,中国也以较为克制的态度做出某些让步(所以在北部湾划界后,民国时期的南海十一段线就变成了九|段|线)。但近二十年来,美济礁、仁爱礁、黄岩岛,几件冲突,都爆发在中菲之间。当然,这除了双方的关系亲疏、力量判定之外,一个原因是:这三个岛礁对中国的战略而言都很重要。
(中国实际控制下的南沙八岛等比例面积比较)
自实际控制永暑礁之后,也许是在研究永暑礁的基础上,中国不仅发展出了一套以非军事力量先行造成既定事实的策略,且选择推进的目标并不是硬夺既有的自然岛(如台占太平岛、菲占中业岛、越占南威岛),而是那些高潮位时浸入水下、但干礁盘较大、常常又有大片泻湖的岛礁——永暑礁、美济礁、仁爱礁、黄岩岛都符合上述特征。
这种岛礁的重要好处是:由于高潮位时在水面之下,所以没有常住人口,也就不必通过军事手段驱赶对方驻军,而实际控制之后,可以运用填海造岛的方式将之变成一个巨大的现代化基地。
南沙群岛中的自然岛屿,原本最大的是台湾海军控制下的太平岛,但那也仅0.5平方公里,菲律宾在南沙的控制中心中业岛、越南在南沙的中心南威岛,都只略大于0.1平方公里,然而,现在中国以现代化填海方式造的美济岛,已有近10平方公里,堪称超级巨大,仅此一岛就已超过各方控制下的露出水面的陆地面积总和。其结果是,台越菲马四方,现在南沙都只各有一个机场,但中国在完成造岛之后,现已正式拥有三个机场(永暑、美济、渚碧)。在未来,依靠西沙永兴岛、黄岩岛以及美济礁机场为核心构成的三角形,布置战机和导弹,将使中国获得整个南海的掌控权。
(永暑礁 填海过程)
这一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现在中国已无须实际夺占所有岛屿,便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其它岛屿都完全不重要了,变成了孤立的据点。从南海诸岛的卫星图上就能清晰地看出,越南、菲律宾等控制之下的岛礁大多处于基本自然的状态,但中国控制下的岛礁则无一不是经过大型造岛工程作业的现代化设施。
由于造岛大大扩充了中国在南沙的基地,三个机场的存在无异于三座不沉的航母,如果没有美军的介入,仅此已足使中国完全掌控南海的制空权,而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掌控制空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制海权。戴秉国日前曾说"中国完全有能力收复南沙岛礁",这倒也不完全是虚声恫吓,以南沙的岛屿之小,单独一个岛礁在丧失制空权和制海权之后只怕一个小时都守不住。
正因此,菲律宾人虽然以旧军舰搁浅在仁爱礁的方式继续保持存在,但这差不多是丧失主动权之后的最后无奈之举;而一旦仁爱礁正式被中国控制,这里又可能填海造岛形成第四个机场。在这种切香肠战术之下,美济礁、仁爱礁、黄岩岛依次易手,菲律宾直到此时才赫然发现,虽然自己手里还占着六七个岛礁,但已到了悬崖边缘,正因此,诉诸国际仲裁是它为数不多的可选反击之一。
(菲律宾所占8个岛礁及仁爱礁位置)
形势的急剧变化是近几年的事。虽然被中东局势拖住,但2009年美国即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开始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东亚。但这并未能阻止中国继续羽翼丰满。2012年4月10日的黄岩岛事件就是一个显著例子,菲律宾在此次溃败后才察觉形势的严峻,而向海牙提出仲裁。中国在当时的反应就是空前强硬的:2012年6月21日正式设立地级三沙市,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服役,同年12月5日在美济礁成立美济村。
不仅如此,在此之后,中国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在几个岛礁同时填海造岛。2014年8月至次年4月,中国完成在永暑礁西南的造岛,一口气造了2.8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太平岛、20个南威岛;2015年1月起,在美济礁、渚碧礁同时施工造岛,规模更大,如在美济礁就在8个月内吹沙填海造出5.6平方公里。
之前马来西亚控制下的弹丸礁也是通过填海造岛的方式,建造了机场,越南也曾在几个岛礁实施造陆,然而其规模与中国相比都几乎不值一提。要理解做到这一点有多难,仅计算一下工程量就可明白:一个高潮位时水深20米的岩礁,如果要填海造出露出水面5米的1平方公里大的岛屿,那需要2500万立方的沙石——而中国在近些年的短时间内就造了近二十倍于这个数字的岛屿面积。这意味着就算有当地的沙石可以就地取材,也需要用海船不间断地运来数亿吨的材料。说中国在几年内所做的比几个国家在几十年内做的还要规模大十几倍,这不是夸张,只是事实陈述。
美日关心这一变化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所谓"核心利益"之外,更迫近的现实恐怕是:中国悄悄地将南海实施成功的切香肠战术运用到了东海。在钓鱼岛的对峙中,可以见到同样的做法:出动大量海监船,增强存在,然后设法驱离对方船舰,造成既定事实和实际控制,虽然自2014年起中国海监船力量逐渐占了上风,但问题是日本毕竟没菲律宾那么弱。
(中日海洋警备力量的对比)
讽刺的是,在这些争端中,双方都熟练地运用着双重标准:美国声称要维护南海的自由航行,而中国视之为威胁;但中国军舰通过冲绳诸岛及鹿儿岛南方的吐噶喇海峡时,也每次都宣称是可以自由航行的"国际海峡",而日本却"不能接受",日本防卫相中谷元称"从未持有过中国所主张的认识"。
同样地,中国多年来一直主张日本的冲之鸟岛其实只是礁,无权享有专属经济区,但坚称自己在南海所控制的是岛(不少礁填海后已正式改称岛,例如美济岛);反过来,日本即使在这次海牙仲裁判决宣称50万平方米的太平岛也是礁之后,仍坚称仅有不到10平方米的冲之鸟岛是"岛"而不是"岩礁"。[page]
(日本 冲之鸟礁 仅两处在高潮位时露出水面)
这里的问题在于,许多国际法的解释本身也有待确定。例如到底多少船舶通过才被认定为"国际海峡",并不存在明确的标准。对岛礁和历史权利的主张则更是分歧重重。就这次南海仲裁的结果看,虽然很多国内媒体将矛头指向日本人柳井,但至少判决结果也会对日本关于冲之鸟岛的主张造成巨大冲击,因而从理论上说,唯一的赢家是美国,它作为非本地区国家,得以贯彻自己"自由航行权"的主张。
从某种程度上说,仲裁结果的确不会对实际控制造成多大影响。国际政治学者时殷弘在惊讶于这一"最坏的结果"之后,被问到中国接下去会怎么做时,直率地说:"会干得更厉害。"不论是否如此,在目前的情况下要逼迫中国退出南沙实际控制区域,将是极不可能的,除非中国战败。
在这次南海仲裁案的前后,国内舆论情绪激烈,有些人甚至说这是"对中国顶级利好",因为这样不利的结局,"终于激发了中国的斗志"。说想开战的言论比比皆是,如纪连海甚至说出"即使死十亿人,中国也还是人口第二大国"这种话。他们认为只有像这样才算得是"爱国",危事而易言之,可算得当下一大奇观。这些人常喜欢提到毛当年如何寸土不让、不惜一战,但毛如果也只是这样鲁莽地比大胆,那也不是毛了,更何况你以为现代海空立体战是拼刺刀、拍板砖?要说"中国很大,但一点也不能少",这话是学自俄国人说的"俄罗斯很大,但一寸也不多余",然而,两国分明在黑瞎子岛问题上互相做了退让。在权利诉求重叠的问题上,彼此毫无妥协余地的结果便只能是造成一种难以解决的僵局。
(东盟各国的对华态度)
在这种时刻,最易于见到国人对强权、实力的迷信,妥协和遵守国际法往往只是在国力衰弱时候的一种战术,而非发自内心的尊重法治;许多人将戴秉国那句"南海仲裁结果不过是一张废纸"挂在嘴边,认为最后都是实力说了算。应有的权利固然值得坚持,但这次闹到最后吃相如此难看,甚至竟在昆明为东盟各国起草好声明后要各国外长签字,这是令人震惊的强权行为,已在事实上造成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倒退。虽然对仲裁结果,东盟内部仍明显可分出不同的阵营,但这一仲裁无论如何减弱了中国诉求的合法性,使原本的模糊空间荡然无存,可说是外交上不折不扣的惨败,对中国的国际形象也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次仲裁本身恐怕并不能阻止南中国海未来变成"中国湖",但周边诸多国家也许会将这次事件作为中国搞霸权主义的开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