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雷新乾:明镜高悬——读《赵紫阳在四川》一书有感


发件人 新世纪 New Century Net

 《赵紫阳在四川》一书是由蔡文彬先生主编,由香港新世纪集团出版的一部纪实性的文集。该书记载的是赵紫阳1975年10月至1980年4月在四川省委担任省委第一书记期间,当时处在各个工作岗位上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基层的同志、群众代表共54位同志,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初的一段时间里,根据自己的亲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用不同的视角观察、感悟和评论,经过回忆写出来的赵紫阳当年领导四川人民进行改革和大打农业翻身仗,推进四川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大发展的实践和斗争。
   每位作者的文章都没有做作,不虚化,不娇柔,不雕饰,实事求是地、淋漓尽致、畅所欲言、客观地叙述,认真地写作,他们用自己的心和笔,弘扬了真理,伸张了正义,歌颂了四川人民不惧困难和压力创造性的奋斗精神,歌颂了以赵紫阳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民公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惧困难,不怕压力,不信迷信,勤于思索,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敢于拼搏的大无畏精神和体恤民情,关注民生,同情弱者,救人民于水火的公仆情怀。赵紫阳和广大干部依靠专家和群众的智慧为四川人民找到了一条摆脱贫困,靠勤劳和科学巧妙运用政策和现有的资源达到致富的道路。迅速扭转了四川严重缺粮的情况,而且逐年增产,从过去靠从外省调粮进川来救命的局面很快变成了调粮出省的可喜现象。于是人民由衷地喊出了“要吃粮,找紫阳”的心声,该文集收集的几十篇文章从各种不同的程度上和各个不同的侧面抒发了四川的干部群众对前任省委书记赵紫阳的爱戴和赞扬。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赵紫阳在1989年退出了政坛,随之赵紫阳在四川工作的这一段光辉的历史也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今天,54位作者拿起笔来,用心思索,认真回忆,用自己的笔重新写出了这段历史,还原了它本来的真实面貌,把那个时期的在赵紫阳领导下四川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奋力摆脱“左”的干扰,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壮丽场景和一些鲜活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该文集的字里行间,除了弘扬真理和正义外,还批判了极左路线和左的思想理念对人们的束缚和危害,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清了历史的脉络,分明了是非和曲直,让后人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去认识当时的历史和历史人物,帮助一些有糊涂观念的人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事件。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文集就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明镜,它再现了赵紫阳当年在四川领导干部群众进行改革的伟大实践和光辉业绩,它再现了当年四川人民艰苦奋斗、不怕吃苦、勇于拼搏奋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坚韧精神和顽强的品格,它再现了以赵紫阳为首的省委领导班子的团结勤奋务实的真实的工作情况,它再现了当年赵紫阳入川主政前后的巨大变化的情况。所以说该文集是一面明镜一点都不过分。
   那段历史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不少当年的亲历者,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今天已是耄耋老翁,有的或是古稀之年或是花甲之人,许多历史的见证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代的久远都将渐渐地隐去,因此说这部文集就太宝贵了,可以说它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它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因为它里面珍藏着一代伟人赵紫阳的出色业绩、高尚品格和不可多得的人格魅力,珍藏着四川人民乃至中国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珍藏着一大批像赵紫阳一样的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珍藏着实事求是思想观念的光辉。总之,这部文集里的进步思想的光芒和丰富的精神营养是弥足珍贵的,它在中国的文学著作当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出生的中国青年朋友们好好地阅读,值得人们好好地珍藏。
   这就是我阅读了《赵紫阳在四川》这本书以后发自内心深处的体会和感悟。
                                             
                                           2011年5月9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