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1日星期二

顏純鈎:對外嚴防,對內嚴控,虛實俱脫,狂瀾難挽(附何清漣:中國行業整頓的即期目標:脫虛向實)

朋友推薦一篇何清漣的文章,標題是「中國行業整頓的即期目標:脫虛向實」。何清漣女士是定居海外的中國經濟學家,長期論述中國的政經時事,我讀過她不少文章。她的文章都言之有物,不故作驚人之語,也多有真知灼見。
但今次這篇文章卻令我有點失望,她把習近平這半年來對諸多行業的重手整肅,歸結為兩個政策目標,一是行業上的脫虛向實,二是資本結構的調整公私資本權重。前者即打擊私企巨無霸,後者即國進民退。
何清漣認為習近平重點整頓的行業都是虛擬經濟,她以滴滴﹑教培﹑外賣﹑遊戲﹑醫美等行業為例,說這幾個行業都是服務業,都有「野蠻生長」的毛病,都屬於虛擬經濟。她認為習近平厭惡虛擬經濟,是擔心金融風險,因此執行「脫虛向實」的戰略。
我不太明白,滴滴﹑教培﹑外賣﹑醫美等行業,雖然都以網絡為工具,但絕對不是「虛擬」的行業。滴滴是召車服務,只不過應用了網絡作為召車工具而已。教培更不是網絡公司,學童可以網上報名,更可以到課外補習社直接報名,正常情況下都在校授課,只是因為疫癥流行,才實行網上授課。外賣也只是網上訂貨,餐館和外賣都是實體,至於醫美,更是面對面的服務。說這些行業是「虛擬經濟」,不免有點脫離實際。
真正說得上虛擬經濟的,大概只能算騰訊阿里巴巴百度這種網絡巨無霸,滴滴等只是運用網絡技術提升服務的實體經濟,只要看看他們僱用了多少人,都在做實事就明白了。
此外,以上這些所謂虛擬經濟,是否佔用了實體經濟的資源和市場呢?顯然不是。數十年來,網絡大發達,製造業也沒有荒廢,各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並不存在互相妨礙的問題,甚至有互補作用。為何來到今天,兩種經營模式突然成了對立關係,互相脫來實去,彷彿虛的進了,實的就只能退,或反過來有實就無虛。實體經濟是否仍有發展動力,只取決於技術﹑市場和外部環境的影響,至於投資,只要有錢賺,還怕沒有人投資嗎?
把習近平近來的整肅大行動,歸結為「脫虛向實」,不但難以自圓其說,習近平也不會承認,這樣的政策目標豈不是太低端了?習近平的想頭大得多,他是要回到社會主義的初衷,要扭轉改革開放的大趨勢,把中國帶到擺脫時代潮流﹑背離普世價值的獨木橋上去。
鄧小平撥亂反正的大策略,就是韜光養晦,休養生息,以圖再起。經過胡趙﹑江朱﹑胡溫三朝,經濟大翻身,財富大積累,到習近平手上,自信可以平視世界,處於東升西降的大好時勢之下,韜光養晦已大功告成,是時候回到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來。這便是習近平掌權後,大肆對外擴張,實行戰狼外交,國進民退,政治文化收緊的基本思路。
直至特朗普上台,美中貿易戰揭開序幕,美國覺醒中共的全球野心,全面反擊,全方位脫鈎,輪到拜登,更拉攏西方民主國家,組建圍堵中共的國際陣線。這半年來,中共在外交上節節敗退,眼看大勢已去,預感未來危險,因此急急調頭後撤。
對外嚴防外部勢力滲透和包圍,對內打擊多年來放鬆了管制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自由化傾向。打擊網絡巨頭,整肅行業壟斷,目的都在於,中共要全方位﹑無死角﹑永久性地控制全國上下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和民生範疇,不能容忍那些大到難以控制的企業。除了正面打擊造成寒蟬效應之外,更將那些壟斷企業一一拆散,分解重組,打進去拉出來,目的是加緊控制,不留餘地。
習近平搞這麼多,究竟意欲何為?早前李光滿的文章應該是一個總體回答,李光滿直言「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深刻的變革」才不是「脫虛向實」那麼簡單,所有的黨媒同時轉載,證明文章大有來頭。雖然後來胡錫進反駁,但胡並沒有回答習近平大動作意欲何為這個問題,只是避免把近期的大整肅歸結成文革。
顯然,習近平的用意比何清漣總結的深沉得多。中共對國際大趨勢心中有數,如果我們一介平民都知道,眼下中共的重中之重是「活下去」,那中共更明白,為維持統治,避免崩潰,只有閉關鎖國才是出路。
何清漣的文章希望為習近平的大整肅提供一個解釋,可惜她的論證稍嫌草率,只是拼湊一些現象,自充解人,給習近平一個說法而已。
脫虛向實本來也是習近平提出來的,現在看來,虛是脫了,卻並沒有向實,實體經濟仍舊一蹶不振。虛的打散了,實的沒有實起來,習近平虛實兩失,正愁腸百結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脸书

附:

何清漣:中國行業整頓的即期目標:脫虛向實

2021-08-13

二十大在即,習近平連任似無懸念,吸人眼球、疑真疑幻的北戴河故事已無新意,真實世界裡卻在演繹著資本集團一個個被整趴、興旺行業財富大量蒸發的故事。各種猜測紛至沓來,華爾街分析者的猜測謹慎一些,只說是政策調整,擔心外資在華前景;來自海外華文自媒體的經典說法是兩個:習近平要搞計劃經濟了,習近平要閉關鎖國了。華爾街分析者蒙查查,因為他們是外部人;但如果熟悉中國政治經濟,就明白此輪整頓並非「亂披風」式的重拳,有方向有戰略目標,方向就是讓中國經濟脫虛向實,隱含的中軸——戰略目標是調整經濟與資本的公私權重。

習近平整頓行業的背景、原則

先說背景條件:2021年為什麼成為習近平大調整之年?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國內政治上,習近平認為自己連任的條件已經成熟,黨內已經沒人具備挑戰其權威地位的實力,終於成功地「向天再借整十年」(或者更多),是時候實現他的經濟藍圖:經濟層面的所有制洗牌;國際局勢方面,習近平的判斷有兩個大家熟知的說法:「東升西降」、「中國可以平視世界」了。今年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及天津會談,中方毫無退讓之心的咄咄逼人之態,說明習近平及其智囊團隊確實認為美國自2020年之後,將陷入不可避免的衰落進程。

接下來說整頓原則。關於習是否要搞計劃經濟,前者我早在2018年就寫過一篇《中國還能回到「統制經濟」時代嗎?》,指出中國已無毛時代實施計劃經濟的諸多政治社會條件;關於後者,以後我可以寫專文,但本文只想簡單地指出:中國經濟無論是資源還是市場,都已經高度依賴國際市場,閉關鎖國無異於自殺。那麼,習近平最近對各行業頻頻出手,今天一行業,明天一集團,難道真是一通毫無章法的「亂披風」式重拳?

還真不是,如果對習近平過去幾年有關經濟的見解與說法有所了解,會發現這些整頓完全是習近平在貫徹自己的經濟思想,繼打擊中國金融大鱷、清理金融界之後,通過打擊一些行業來調整經濟結構,包括國有經濟與私營經濟的權重,強化中共對事關國計民生、政權安危的產業的控制權,關鍵詞是兩個:行業上脫虛向實,資本結構是調整公私資本權重。

被整頓行業的共同點:虛擬經濟

7月29日,美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發布一份綜述介紹中國的經濟整頓:自2020年11月以來,中國監管機構已採取50多項實際或據報道的行動,涉及反壟斷、金融、數據安全和社會平等領域,每週至少採取一項行動。

最先被整改的滴滴,據說是涉及網絡信息安全,因為中國網信辦發布消息稱,「根據舉報,經檢測核實,『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其屬於服務業,叫車服務。

校外培訓產業被整頓、壓縮,目的有三:1、為教育分流服務,2005年就開始考慮這事,2007年後進入「入常卡位戰」,無暇顧及;2、逐步減少留學,將教育消費留在國內;3、「學盡在官府」的戰略定位——教輔產業是服務業;

外賣平台。以下是關於外賣產業經濟及社會效益的全貌:2019年中國餐飲外賣產業規模為6536億元,截至2020年12月,用戶規模達到4.19億,占網民整體的比例為42.3%。外賣用戶群體主要包括高薪白領(沒有時間做飯);其次為城市大學生,比較宅,不愛出門等。據美團數據,2019年90後、00後外賣用戶群體占比超過60%。(2020年中國外賣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三四線城市將成為行業新突破點)

遊戲產業:《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市場收入2786億增20% ,海外首次破千億;2020年中國遊戲用戶數量達6.65億人,同比增長3.7%。賺錢拉抬GDP,政府高興,但另一方面,「網癮」成為一個僅次於「毒癮」的社會毒瘤,中國青少年網癮發病率已近10%,它不僅體現在影響身體健康上,還體現在造成認知障礙。

醫療美容市場增速極快。2015-2020 年,中國醫療美容正規市場規模由638 億元增長至1518億元,各種法律糾紛經常見諸報端。6月10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決定於2021年6月至12月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

以上行業的共同特點是屬於服務行業,中共高官概括的所謂「野蠻生長」的毛病,基本存在,行業倒是賺了錢,也給社會留了一堆毛病——外賣業看似無毛病,原因我猜應該是當局認為這種服務助長青年的懶惰與宅家、打遊戲。這些行業都屬於服務業(虛擬經濟),而且不屬於缺了它,國民經濟就不能正常運行的服務行業。

這裡我必須解釋一下,美國投行界為何不明白中國當局為何要打擊這些行業。美國民主黨的進步派與中共政權雖然都師承同一個祖宗馬克思,但兩國水土不同,對於如何變造「社會主義新人」,標準更是不同。美國進步派目前已經進入要終身福利、整治性器官、變性、合法吸麻這一階段。習近平的「社會主義新人」與美國極左進步派完全不同,是聽黨的話跟黨走,工作要努力、生活方式要健康,網癮吸麻等不良習慣應該戒除——西方國家每逢中國抓到那些毒販判處死刑要設法施救,而中國政府不為所動,幾乎是外交常備戲碼。打擊上述行業,美國眼中只看到金錢流失、資本蒸發,無法理解中國政府此舉的社會意義。

習近平為什麼厭惡「虛擬經濟」?

習近平上任以後,經濟領域的最大風險就是金融風險,而金融風險的來由就是大量資金「脫實向虛」,房地產與資產泡沫化(P2P、金融詐騙)等幾頭巨大的「灰犀牛」蹲在那裡,好不容易實施「六穩」策,將金融維穩列為要務,費了牛勁整治,才算是勉強緩過勁來。這種執政經歷,使習近平骨子裡對中國經濟的「脫實向虛」——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虛擬經濟」難免心生厭惡警惕。舉個例子,2017年中國開始金融市場整頓,鄧家孫駙馬吳小暉的安邦赫然在冊,官方媒體一致聲稱,這是中央「針對資金脫實向虛與資產泡沫化而進行的金融反腐」——不惜開罪鄧氏家族也要一戰,於此可見習的決心。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習近平將發展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看作調整經濟結構的重中之重,這個過程叫做「脫虛向實」,正式提出就在2017年左右。正是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中國才有了讓美國大光其火,指責為集剽竊、偷盜、複製美國知識產權之大成的《中國製造2025》。在與美國周旋了兩年的貿易戰後,武漢病毒流布世界,中國在疫情肆虐之時,又嘗到經濟「脫虛向實」的好處:各國因疫情原因急需要的醫療衛生健康用品、生活、電子用品等等,成了中國出口增長的主要支柱。

要言之,在2017年之前,中國嘗夠了中國資本「脫實向虛」這種經濟發展之苦,2020以來終於嘗到「脫虛向實」發展實業的好處。這一過程促使習近平下定決心,開始行業整頓,但製造業不在整頓之列。

這一點,《華爾街日報》算看明白了,8月9日發文《中國希望由製造業挑起經濟大梁,而非互聯網》,指出一事實:就在對科技行業採取監管整頓措施的同時,中國政府仍繼續向製造商提供大量補貼和保護。但分析說,是習近平對科技領域對權力的挑戰抱持警惕之心。

其實,習近平本人在此之前曾多次說過要發展科技產業,這憂慮是2020年美國大選讓全世界各國政府首腦患上的毛病。由於Google、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幾大掌握資訊傳播的高科技公司嚴重介入美國大選並操縱輿論,引發了英國、澳大利亞等盟國包括巴西等拉美鄰舍的憂慮症,希望本國不要發生類似現象,好些國家已通過立法、罰款限制這些公司的行為。中國要限制這類公司包括它們在中國的本土同行,方式遠比西方國家簡單直接。

這種通過政治整頓調整行業結構的方式,殺傷力太大,而且前景不明。但是,與美國拜登政府假大空的「綠色經濟」、資金流向難民產業鏈這種「脫實向虛」的政策導向相比,美國人對中國經濟的擔心,只能說是「百步笑五十步」——中國從胡溫時期開始的「脫實向虛」中回過神來,要「脫虛向實」了,美國則步當年中國五萬億救市後塵,開動印鈔機,脫實向虛,中國從這條錯誤道路上的百步退回至到現時的五十步,美國拜登政府在這條道上跑得歡,百頭牛都拉不住。

——大紀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