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Dxy看宏观
来源 | 港股那点事(hkstocks)
01
安土重迁的中国人,但有生路,谁愿背井离乡?
但过去七十年颠覆式的变迁,会以决绝的坚硬与冰冷,挤压甚至抹消所有人的根基与家乡,只剩下模糊陌生的远方,以及诸多原子化的民众,和一路的颠沛流离。
中国二字,从来都不是一个大一统、琴瑟和谐的完整概念。中国之大,天壤之别,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群的割裂与分野,大得令人触目精心。现实是,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而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幸运,绝大多数时候,可能只是取决于你在哪里——如果你生长在川西凉山州的大山里,极大的概率是,终你一生的奋斗与积累,你也只能堪堪触摸到京都或者长三角一个普通居民出生时的水平。
于中国普通大众,迁徙是宿命,千年未变,一如近代史上祖先们惨痛凄婉、带血带泪的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
如果必须背井离乡,你会去往何方?
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选择题:如果没有中世纪捆绑佃农式的户籍限制,当然应该去往资源多的地方,去往能赚钱的地方,去人去的地方,去钱去的地方,去有希望有未来的地方。
其实,就算有户籍限制,你也应该义无反顾去往这些地方,哪怕在那里,你只是一个二等公民的"黑户"——起码,为你的后代争得一个未来。
所以,剩下的事情是:谁是那个"远方"?
02
中国+首都+直辖市+省会城市+二线城市,这是多数国人对"远方"最简单粗暴的认知。
如果本文局限于此,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会绕开统计局那些"数据坑",琢磨一些更有意思的观察点,把一些伪"厉害了,我的省(市)"清出去,也把真正的"远方"找出来。
(拟)上市公司是企业中的佼佼者,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活力与潜力的一个最好的"非统计局"另类指标,非IPO数量莫属。
先说整体层面。2018年A股首发过会184家,通过率为59.78%,而2017年A股全年首发438家,通过率为79.33%。对比2017年的数据,2018年我国A股IPO数全线下滑,暴跌58%,内地资本市场可谓是寒风刺骨(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与此对应的是内地赴港上市的数据。2017年内地赴港上市企业仅50家,而在2018年这一数字上升到90家,同比暴增80%(见下图):
数据来源:勾股大数据
钱在离开哪里,钱在去往哪里,显而易见——英格兰有句传统谚语:money talking(钱说话)!
所以,如果内地PK香港,单单从这个指标看,香港是远方。
03
IPO总数,类似GDP总额,那是帝王的荣耀,对个体几乎没有意义。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厉害了我的国,完全不意味着厉害了我的家。能体现个人生活水平或者实力的,是人均GDP。
所以,我们也要对IPO总数做分解。先看存量。
截止2018年年末,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总数共3567家,东北、西北明显"寒碜",而东南明显富裕,广东、浙江和江苏堪称豪门,广东以586家的总数排名第一,浙江431家、江苏400家分居第二和第三,北京、上海和山东分别为316家、283家和194家跟随其后,这些上市公司正是地区经济实力的核心所在,也是他们各自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
04
另一个判断远方的另类指标,是人:人作为一个群体,多数时候是盲从甚至愚蠢的。但作为每一个个体,他们都不笨,他们天然知道该往哪里去。
先看去年各省常住人口增量变化(见下图):
常住人口净增加,有外来人口迁徙流入的功劳,也会有本地人生育的原因。结合各省出生率数据,我们不难做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归因分析(见下图):
结合上面两图,可以很清晰得出结论:
1、远离中央权力中心的广东,生育率排名仅是居中,但人口增量一枝独秀,遥遥领先,凸显人心向背,珠三角对"人"的强大吸引力。相比中国任何的其他省份(剔除香港、台湾),"不唯书,不唯上",讲究实际,平和朴实的广东,或更符合"远方"的要求;2、与广东非常类似的省是浙江,在常住人口增量上也不出意外地排名第二。浙江是中国"江南"的核心地域,那里自古就是中国私营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人文荟萃,"可采莲",可赚钱,谁不向往?自明代以来,中国首富皆出自江南,绝非偶然;3、山东人口的增长,几乎就靠"敢生"。生育率上,山东高出其他省份太多,但经济却乏善可陈。有类似特征的省份,还包括安徽;4、常住人口净流出的省(市),一共六个:北京、上海、天津,以及黑吉辽东三省。这六者一个共同的问题在于生育率低,六家生育率全部垫底。差别之处则在于,北京、上海、天津更多是主动选择,户籍收紧,控制甚至拒绝外来人口。而黑吉辽,则是一种无奈的被动流出。5、黑吉辽纵然悲催,但事实上,北京、上海,尤其天津,经济动能其实也捉襟见肘。这种对外来人口的排斥与本地较低的出生率联姻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中国2012年就已进入人口刘易斯拐点,相信不远的将来,北京、上海、天津就会为当年对外来人口的排斥而心生悔意。
省这种行政级别,终究是一个太大的"远方"。我们进一步把视野缩小到"市"这个级别(见下图):
简单概括上图:
1、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球越变越小,坐实它们对人的吸引力在加速下降。没有人,就不会有需求,也就不会有财富创造与未来,而他们的现存人口年龄结构,并不优于绝大多数城市,尤其天津,人口年龄结构在明显恶化。京津沪三个城市,开始出台政策,抢人求人的转变,不会晚于5年发生;2、一线城市里,深圳、广州双星联袂,人口优势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会让珠三角这片区域成为中国当仁不让的"经济核";3、一批二线城市在崛起。一线城市的户籍壁垒、过高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对一大批有经验,也有才学的中年人(年轻人其实并不惧怕这些)有巨大的杀伤力,这为二线城市的阶段性崛起留出了空间,杭州、成都、长沙、武汉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其中杭州因为制度、商业文化等土壤,在这批二线城市里更具长远生命力。
05
尾声
中国政经、人口的核心地带,一直都是中原。
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是晋末永嘉之乱后,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原本荒芜的江南之地才得以开发,才有了后来的"江南可采莲",才有了"悠长悠长的雨巷",才有了胡雪岩的富可敌国与令人唏嘘的跌宕起伏。
至于"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珠三角,则长期都是人口稀疏、充军发配的"南蛮之地"。
如果你生活在西晋,哪怕是生活在已经南迁的东晋,你都不会相信,一千多年后,你的后代竟然不是在中原讨生活,而是聚集、奔波于原本荒蛮之地的长三角、珠三角(见下图):
按当下全国总和生育率推算,大约五十年、两代人后,中国人口将降至6-7亿,不出意外,这6亿人,应该2亿多生活在珠三角,2亿生活在长三角,1亿左右生活在京津冀,其他少量人口,则散居在广袤的中国其他土地上。
即使站在今人的角度,我们也很难知道这些是怎样发生的,更不知道这种演变路径有多大的偶然性。
我曾经问过一个一辈子研修经济史的大师级学者:中国缘何会是今天这样一个经济地图?江浙、广东有何必然?到底哪里才是我们的远方?
他给了我两张图:
随图附带了一段文字:
"我一直都坚信,中国千年最大的生产力,从来都不是"德政"或者任何恤民规划,而是所有普通民众发自肺腑的,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任何不禁锢民众追求财富、追求幸福的地方,就是你应该去的远方!"——天下经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