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星期五

王小靠:制裁大国装备发展部及对台军售暴露美对华存在严重误判

1
召见大使为哪般


9月20日,继宣称对大国的500亿和2000亿对美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之后,美国突然宣布,因大国购买俄制军火,制裁大国装备发展部及负责人。令僵持中的两国关系雪上加霜。

然而,由于中美之间军事合作仅保持最低限度,且大国几乎从未从美国采购军事装备,因此外界一般将此制裁看作敲山震虎之举。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大国反应很快。第二天,外交部即召见了美驻华大使,对以上制裁进行了严正交涉和抗议。虽然此举乃是美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之举,但贸易战2500亿加税落实以来,外交部并未召见美驻华大使。可见大国对此事的反应异常强烈、非同一般。

9月24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本年度对台军售3.3亿美元,更使大国对美的厌恶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而此次,外交部亦未召见美国大使。


2
拳来脚去、风急雨骤


今年以来,经过贸易摩擦的相互试探,美方及中方对于彼此的套路有了更多的了解,双方不断的斗争过程当中,也暴露出彼此对对方都存在非常严重甚至彻底错误的判断。


首先,美方很多人在今年年初认为,贸易战很可能打不起来。由于双方存在极大的呈现一边倒态势的逆差,所以大国方面出于对经济利益方面的考量,应该很快会妥协。但事实上,自5月贸易战开打以来,虽然大国经济形势出现下行压力,出口受挫(比如今年8月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外资撤走,汇率股市齐跌等影响国家经济走势,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一些信号,大国方面却依然显示出绝不屈服的态度。而且,大国也决定了、以榫对榫卯对卯的方式对美加税进行反击,不由得不令华盛顿大跌眼镜、严重吓尿。

相对应的、大国方面认为、给美国一点甜头、采购更多的能源产品和农产品,把逆差在短时间内降低一千亿美元,美方就应该满意了、贸易战不会开打。

 

然而,500亿美元2000亿美元的商品的加税还是到来了。躲也躲不过去。并且其他的制裁和敲打也连绵不绝,风急雨骤。大国在闪展腾挪、左闪右避之际,也暗暗纳罕,特朗普这老家伙到底为什么这么疯狂?他到底是要干什么? 

不得不说,天真的老美,对于中国政府的决策链、存在相当程度的误判。而改开40年来多次面临301调查和贸易摩擦的大国政府,也确实对美国特朗普今年以来的一连串拳打脚踢、风急雨骤,有点判断不清。


3
日本投降之前三件大事


关于决策链、可能有些读者还有一些不明白。笔者举一个例子来形象表述一下。

1945年、日美太平洋战争进行到尾声阶段。此时有三件大事依次发生:

1、美军B-29轰炸机群从塞班不断起飞,使用燃烧弹,将一个又一个日本城市完全烧为白地,带给日本越来越大的人员生命和财产损失。


2、随后美军又拿下冲绳,并向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分别丢下原子弹。将两个城市夷为平地,并杀伤十几万人。

3、最后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苏军进攻关东军。6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4
事件的影响力排序


这三件事对于日本中枢决策是否要进行战略投降的影响,我们分为文官、天皇和军人来考察:

1、日本文官包括首相、内阁成员和部分退役军人。与军方有密切关系。并不十分关注民生。因此,在大规模火袭接连焚毁日本城市,日本平民目标的易毁性升至最高时,日本政府虽然表示重视人民所受的痛苦,但并未改变其绝对不考虑投降的立场。

这不是原子弹干的。这是B-29投下的燃烧弹干的

然而、当美军对于作为征兵中枢的广岛和作为物资和作战人员转运中枢的长崎这两个城市分别丢下原子弹后,文官们立即意识到、日本军事目标已经完全暴露在美军火力之下、即将全部被美军摧毁殆尽。这时、他们才主张立即投降。

2、天皇在二战中并不实际过问国事。一直到45年6月8日,仍完全同意本土决战的构想。也未提出投降主张。但在6月20日到7月初,开始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敦促首相派遣特使前往苏联,进行有条件的投降的接洽工作。而原子弹丢下后,天皇立即命令外相东乡去要求首相铃木做出终战安排。

3、在日本决策过程中,军人享有的权力最大。而陆军又比海军占优势。在陆军中,从陆相到士兵、无不主张奋战到底。在45年6月之前,陆相阿南惟几表示,虽然冲绳陷落,但日本仍保有所征服土地的大部分,并未战败。所以、只是希望做出有条件的投降甚至妄想媾和。

至于原子弹丢下、对于军方来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报销的都是平民,或者次要的后勤支援军事单位,而非拥有实际战力的重兵集团。所以军方依然认为,只要恰当封闭消息,就可以减少甚至完全消除原子弹对国民和军队的负面影响。

然而,当苏军攻击关东军开始后,军方顿时意识到,负隅顽抗已经失去意义,决定彻底投降。不得不说、日本军方是真正完全不具备任何的预见性、也不具备决策的灵活性的顽固团体。他一定要刀子切到肉上,鲜血开始喷出来、才觉得大事不妙的。否则对他们来说都不叫事儿。


5
决策矩阵


      如果我们把战争进程与文人、天皇、军队三方关于投降态度的关系做成一个表格,那么就是这样:

文官、天皇、军人对于投降的战略观念转变

这也就是决策矩阵了。 

日本平民真的是很倒霉。这里有李梅火攻东京时的描写:东京地面着火中心区域只能用炼狱来形容。玻璃烧熔了,河流煮沸了,大火消耗掉所有的氧气,火区中心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存,大批走投无路的日本平民跳进河里,以为水能避火,却被沸腾的河水活活煮死。大火造成的高温气体本身就可以致人于死地,地面气温有摄氏上千度,金属和玻璃被融化,人体和很多木建筑在热空气中自发地起火。

即便如此,当燃烧弹掉到平民头上的时候,当孩子和老人在火中挣扎、身上冒着烟翻滚嚎哭的时候,文官是无动于衷的,当平民辛苦多年积攒的财产付之一炬、接下来生活无着、流离失所的时候,天皇是不闻不问的。

在天皇、文官和军方的眼中,这些日本平民其实并不是鲜活的的人,并不是需要衣食住行,需要亲情,需要生活质量的温暖的人类,而只是某种冷冰冰的数字。某种只要向他们提供了食物,就能自我繁殖;提供了厂房,就能生产兵器;征召进军队,就能充作上阵打仗的炮灰的冷冰冰的数字。这些平民、仅仅是“人口”、“战争资源”、“消耗品”而已。虽然那些日本城市一个接一个地在B-29投下的燃烧弹肆虐中消失,但天皇、文官和军方却并不以为然。

只有原子弹丢下之后,文官和天皇意识到无力对抗这种大杀器的不对称打击,不仅“人口”迅速降低、“战争资源”急剧消耗、“消耗品”储备即将完结,而且主要的即战力的构成部分--军队后勤单位也将不保,才产生了立即投降的冲动。

而此时、军方依然还泯顽不化地在试图掩盖事实、封锁消息、试图再战。

军方如此的态度、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苦难还没有降临到这些赳赳武夫身上,就无法感同身受、不会产生终结错误的意愿。

只有苏军对盘踞东三省的关东军发动总攻、席卷而来的时候,日本军方才终于承认,怎么也不可能同时对抗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这才悻悻然放下军刀。对他们来说,即使全部的“人口”都消失,也无法在他们内心的天平上产生一丝倾斜。只有外部强大战力对其核心战斗力形成了绝对压制,才能让这些武夫产生慌乱和恐惧,才能让他们放下屠刀。

可见,东亚民族的决策链有其特有逻辑。平民在这个决策链上,永远是处于最低端,无足轻重。


6
战前估计


可是,日美太平洋海战,难道不是在1944年7月马里亚纳陷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吗?日本为什么非要打到苏军进攻关东军才忽然惊觉自己会失败呢?

再细究一下,难道不是在取得日本奇袭珍珠港胜利的那一天,日本就已经注定失败了吗?战前,日本专家认为,日本和美国当时的GDP总量有7倍的差距。但战争中,美国开足马力,把他的生产力潜力完完全全发挥出来,远超7倍。

从双方重型水面舰艇的制造数量就可以完全地反映出两国动员能力的巨大差异:日本在大战中一艘重型巡洋舰都没造出来,战列舰造了两艘,还是战前很久就开工的、航母生产和改造总数为15艘。可是美国新造了10艘战列舰、32艘重巡、150艘航母。这样的生产力差距和动员潜力差距,决定了日本如果要和美国打一场全面战争,是绝对没有任何胜算的。

非要真的把这些船都造出来,拉到海上打一打,才能明白15艘干不过150艘的道理吗?非要死掉几百万人、才能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吗?


7
决策错误的后果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日美太平洋战争,以美军独立歼灭99%的日本海军和70%的日本陆军、美军获胜为终结。(日本当时没有独立的空军。飞行力量分散在陆海军,称为陆航和海航))。日本军人死180w,伤700万,平民的伤亡和财产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日本决策阶层、实在是惊人的愚蠢。所有日人、就看着自己的国家一点一点的、滑向最终毁灭的深渊。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结果、但是每个人都觉得、其实我也没必要先出头、要死大家一齐死。反正现在燃烧弹还没有丢下来,还可以蹦跶好久呢。

日本人的失败就是因为这个心理。日本国民听信了政府宣扬英美=畜生的言论,被绑在战车上、没有了自由、失去了财产,丢掉了性命,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才最终随着日本投降而被解放。


8
中美对贸易摩擦的不同认知


美方提出贸易战的最主要诉求,是降低关税、取消补贴、消除壁垒、尊重知识产权。简要来说就是公平贸易。

根据各种权威机构的统计,美国平均关税是5%。同时大国的平均关税是9%-15%之间。这是由于各种统计的口径差异。联系到9月27日国务院宣布自11月1日起降低1585种商品的关税,将平均关税9.8%降至7.5%,可见目前大国关税仍比美国关税要高一倍。


一直以来,大国制度性地给予出口企业各种补贴。这类补贴显然对于公平竞争是有损害的。也使得国内居民的货币贬值,贴补了国外消费者。对于美国企业而言,这种不公平基础上的竞争加强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大国还存在各种或明或暗的贸易壁垒。比如各种主管部门自行发布的规章制度不够透明,比如法令准入但实际操作中不能进入的各种领域,比如政府采购排斥国外商品等。

美国商品的主要优势不仅在于价格便宜,还有更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对于强制技术转让做法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和关切,也希望在本次贸易争端中加以解决。


美国企业认为,虽然存在逆差,但主要是因为不公平竞争引起的。如果大国能给予美企公平竞争的机会,美企有信心改变目前的劣势,将逆差扭转。

特别是,如果美企做不到将逆差扭转,那么也是败给市场,败给竞争对手,而非败给不公平竞争,输得心服口服。

如果大国能接受美方诉求,那么大国平民享受美国商品和美国服务就会变得更加廉价,更加便捷。也可以在更多的领域享受到这种益处。这种益处不是来自别的,正是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威力,即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竞争提升数量质量。

但由于大国以“核心利益不能牺牲”为由,发起针锋相对的反击。目前两国关系日趋紧张,两国之间不确定性在增加,两国各自国内的经济走势也都增加了新的风险。


9
大国决策链


对于大国平民来说,能逐步体会到的就是,通胀风险加大,就业机会减少,投资机会减少,生活质量下降、上升通道狭窄、阶层固化、贫富差异加大。

《华尔街日报》根本不了解中国的决策链。他们认为、以上列举的这些负面因素,会使得大国政府因此妥协。

其实我们的决策层根本就不担心这个问题。平民在决策链里的地位太低。在决策层看来,为了宏大未来,我们的利益可以被牺牲。我们人墙够厚、忍耐力又好、所以政府就可以足够坚硬。

同样,民营企业在决策链当中的地位也不高。国家手里紧紧掌握着的国企,央企,总是可以获得足以活下去的资金和资源。如果民企有意见,没关系,索性民营企业离场,重新走一遍计划经济的路子,因为计划经济才能有效集中资源,对抗外部压力。并且没人会说三道四。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对华政策正在进行重大调整。之前的战术并不奏效这一点,美国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晰了。但是特朗普契而不舍,孜孜不倦寻找解决贸易摩擦的新战术。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有两个很重要的决策节点。第一是制裁中兴。在制裁中兴之前和之后,官方梅体宣传口径完全不同,显然制裁中兴产生了非常大的连锁反应;第二就是制裁装备部。可以看出马上召见了驻华大使进行抗议。一周之内,1585种进口商品税率就下调了。这种急剧变化的内在逻辑是引人深思的。

贸易战显然还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围绕两国“核心利益”必然还将产生更多新的制裁和反制裁。这将是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只不过现在看来特朗普政府最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深度方面越来越接近核心,在广度方面也花样百出,占据一定上风。

大国政府要成功反制美国,严守“核心利益不退让”,看来要祭出一些超凡手段。比如掀起民粹主义热潮,抵制美货(那不是逆差更严重了么?),比如结交更多的亚非拉穷国争取联大支持,比如联合俄罗斯伊朗甚至叙利亚一起反击美帝(可惜朝鲜最近跟韩美走得太近,否则定可增加帮手),比如制裁美国商务部或者特朗普本人及亲属(但特朗普女儿伊万卡已退出商圈)。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无法看清未来的我们,只能默默祈祷上帝保佑了。(全文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