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5日星期六

老侯:庙堂上的“小六九”



林建华校长在北大120周纪念大会讲话视频网址:https://youtu.be/bncDdk34jds
立"鸿浩志"在1:27 ;20:08处莘莘学子念成晶晶学子)

老侯/文

北京大学林建华校长在校庆120周年纪念会上,念讲稿念到结巴,把"鸿鹄"念成"鸿浩",引起网络刷屏。

"鸿鹄",一个普通得属于扫盲水平的字词,来自于普及到几乎尽人皆知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故事,而中国顶级大学的校长竟然不知。

此前,有清华校长不识赠送宋楚瑜的条幅上"瓠离"二字的篆书瓠字(音沪),有人大校长纪宝成不识"七月流火"的辩义(七月流火指清凉,纪校长释为火热)。被人叽称中关村三校校长露怯凑齐了。

如果说,清华、人大二位校长的露怯,还属于专业层次,那林校长把常用字词念错,和前二位校长之错就不属于一个级别了。

毕竟,"瓠"比较生僻,"七月流火"的解读也比较专业,二位校长错在事先没有做功课,今天,查阅这些生僻词汇并不是难事。勤快些,手机都能解决。

林校长的错误,莫说一个顶级大学校长,作为普通的文字工作者,都属于不可原谅的。

何况,据说,林校长念错的不止一个"鸿浩",之前一天,他在北大7778级入学40周年纪念会上,把"乳臭xiu4未干"念成"乳臭chou4未干"。

这些错误表明,林校长需要做的不是专业知识的功课,而是文字扫盲。

作为中国顶级大学的校长,林校长的错误,实在有辱斯文。

其实,纵观全社会,今天,常用字念别字并不是个案,念别字,不只是在学界,而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各界,而重灾区——是政界。

官员别字的笑话,每每为人们的茶余饭后,凭添不少笑料。

2016年,云南省长在沪昆高铁通车仪式上,两次把"滇越铁路"念成"镇越铁路"。令人吃惊的不只是省长大人不识这个常用字"滇",更令人不解的是,他竟然不知道自己辖地的简称,他难道是"镇(滇)省"省长吗?

很难想象,省长大人去滇池游玩时,他手下的一干人等,为了不让省长大人难堪,满嘴都是"镇池"。更担心,若为官员讳,云南本届省长任期内,滇池是否就改叫"镇池"。
沪昆高铁开通仪式。

滴水见大海,地方大员也折射中央。来自更高级别的别字笑话,近年也广传于世,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别字笑话如此频出,让人想起曾经有过的类似的风景。那就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

那时流行的别字笑话来自知青群体。比如插队知青写信回家报平安,告诉父母"我和老大狼睡在一个坑上",又告诉父母"我的同学XX上吊(应为调)了"之类。

那些别字笑话也成为物资贫乏时代,调剂人们生活的笑料。

某天,与友人笑谈当今庙堂别字笑话和当年知青笑话时,忽有所悟,当年的制造别字娱乐大众的和今天制造别字凭添笑料的——竟然是同一批人。

哈哈,是的,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小六九"。

"小六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群体,大致是指1966——1969应该念初中那批人,文革最激烈的那三年,本该是他们读初中的时光,但是,他们的读书生涯,在全国山河一片红中蹉跎,事实上,他们就没有进过初中。

我认识的一个抗战史专家,毕业于师大历史系,是中国抗战专门史最权威的考据家。他和我坦言:我没有中学同学,只有小学同学和大学同学。他52年出生,1966年,该上初中时,文革来了,蹉跎三年。1969年,他去当兵,复员到地方后,赶上恢复高考,他凭自学考取了著名的师范大学。他谦称底子薄(其实他很牛)。

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写了大量的小说和电视剧,至今简历上,学历一栏依然停留在小学毕业。他也是"小六九"。他就是著名作家、编剧海岩。海岩笑称,我现在的水平绝不是小学毕业。

优秀者固然有之,通过自学考上大学,或通过努力成为作家。但是,作为一代整体,很多人的知识永远停留在了小学毕业水平上。当然,也有人通过作假,拿到博士学位,但是,言谈之间,依然无法遮掩他们小学毕业的底色。

小学生的另一大特点是喜欢背书名,嘴上挂着古今中外名著书名,显得特别见多识广,特别有学问。但是,百密一疏,也有把书名说错的时候。

如果我熟读一本书,我可能忘记书中的内容细节,但我绝对不会说错书名。特别是以历史人物命名的书名。

说起背书名,我想起,我的一个大学同学,他特别喜欢背名人名言名句,有时还抄写在一个小本上,随时翻看。像培根、康德、孟德斯鸠、潘恩,那些名人的好多名句名言,他背得滚瓜烂熟,信手拈来。

他是真的背诵了,也记住了,至少,他没有把人名叫错。

对于学习来说,这似乎是个捷径,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读原著,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不只是体现在一句话上,而是一个体系,是他的思考方法。

读透一本书,比起背诵书名、名句,获得受益多得多。浅薄者背诵名人句子,其实是给自己装扮门面的。未必理解其中的内涵。

我觉得,读过一本有思想的书,肯定会受到其中思想的影响,正面的或反面的。那种影响潜移默化的,会变成你的思想,并通过你自己的言谈,不经意地流露,不需要靠掉书袋来显示自己的学问。

当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还有自己的底色。今天,地方和高校官员的满口别字,其实就是"小六九"的历史遗留。

如同今天的成人忧虑独生一代的90、95后一样,那时的长者也忧虑过"小六九",他们担忧,未来,读别字的"小六九"掌管国家会怎样?今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别字笑话的盛行,提醒我们,时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小六九时代"。

到了验证"小六九"底色的时候了。

作为国家领航人和社会中坚,他们可能决定中国的走向,而了解他们,还需了解"小六九",需要回到小六九的时代。

"小六九"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知识的匮乏。"小六九"的人格塑造时期,是在文革最狂暴的三年中度过,他们是那个无法无天时代的目睹者,也是学习者,他们的人格塑造在那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中完成,那时的他们知识瘠薄,头脑简单,胆子很大,今天,他们成为社会的主干,中坚,站在了船的掌舵位置,对海上飘行的大船来说,前途充满未知。

最令人不安的是,"小六九"不只是一个时代的笑话,不只让人们回想起"和老大狼睡一个坑上"的那个时代,他们还可能带我们重回"小六九"的时代。

别字是娱乐的,而重回"小六九"时代是可怕的。

2018年5月5日


EN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