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管见:“醒狮”能否和平、可亲、文明?

巴丟草漫畫:獅子


中国崛起对于世界,似乎既是机遇,也是威胁。人们看到的是,中国这头"醒狮"正在改变其多年来"韬光养晦"的姿态,它的一些主权要求或许不尽合理,然而过去似乎未将其当真,如今面目一变,认真了起来,它的周边国家,许多都已在隐隐地为之发抖……


全世界正在用新的眼光注视中国

习近平访欧,在法国巴黎大谈"中国梦",而引人注目的是,他提到拿破仑对中国的"睡狮"与"醒狮"说法,告诉人们,"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他断言,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和平和进步。

睡狮醒来,不是一个新话题,毛泽东宣布中国人站立起来,就有睡狮醒来的涵义在其中。现在重提这一比喻,其新的涵义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实力显著增强,全世界正在用新的眼光注视着中国。

但是,中国崛起对于世界,似乎既是机遇,也是威胁。这头"醒狮"是否和平、可亲、文明,尚难以确定。人们看到的是,中国正在改变其多年来"韬光养晦"的姿态,它的一些主权要求或许不尽合理,然而过去似乎未将其当真,如今面目一变,认真了起来,它的周边国家,许多都已在隐隐地为之发抖,希望美国能对中国有所制约。而与此同时,中国的民众则对中国政府的"软弱"越来越不耐烦,他们希望中国能够对美国强硬,对朝鲜强硬,对日本强硬,对菲律宾强硬,以及,对马来西亚强硬。

其实,中国不是不强硬,而是选择性强硬。中共拒绝"三权分立",坚持在人权方面自行其是,一向是强硬的。中共反对干涉内政的传统姿态,越来越显示出自我保护的需要,只不过有时耍些手腕,姿态较为灵活而已。

主权要求的强硬,是近年来的变化,全世界都看在眼里。在这方面,中国政府的所谓"软弱",其实都有其自身原因,或者是出尔反尔,或者是不尽合理。


霸道行事使得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东面的岛屿之争,历史上清政府未坚持,蒋介石国民政府因为某种考虑也未坚持,而中共政府也在很长的时期里先是支持日本对美强硬,尔后又以中日友好为优先,搁置了自己的要求。这样,钓鱼岛长期在日本实际控制之下。中共突然要改变这一状态,令日本措手不及。

中共将军张召忠在电视节目中曾说,日本与俄国、韩国和中国都有领土争端,但是,日本从来不对俄国和韩国出动军机应对,唯独对中国出动军机,分明是欺负中国。网上有人对此颇为赞同,嘲笑日本人"只敢在钓鱼岛驱逐中国渔船而从来不敢派军舰到他们的北方四岛附近晃悠"。听上去,此论似乎有理,不过经不起推敲。

日本与俄国、韩国有领土争议,但岛屿都在对方手里。那么,日本从未对俄、对韩出动军机挑衅,表明日本没有企图以武力改变现状,而主要诉诸于外交谈判。反观中国,因为自己先前失误而造成今日之被动,现在采取骚扰战术宣示主权,迫使日本做出反应,这样做,有实际好处,却有失文明风度。

南面的海域与岛屿之争,则因为中国的主权要求不尽合理而复杂化。国民政府划了个"九段线",中共政府接了过来,然后,以为这一划就使得广阔的海域真的尽归己有,对其中岛屿的经营反而不大在意,结果造成许多岛屿落于他国之手的局面。

地球上大大小小的岛屿,通行的规则是国家在其控制的岛屿周围拥有领海,而若是所占岛屿都要与其大陆本土相连,其间海域都为其所有,那就使得简单的事情复杂起来,而且显得相当霸道。中国若要塑造自己和平、可亲、文明的形象,对此不可不察。

习与普京唱和决不是什么好兆头

习近平重提"醒狮",其本意应该还算不错,然而,在时间上却有问题──俄罗斯正在吞并克里米亚,对乌克兰虎视眈眈,美欧对俄发动制裁,大有新的冷战降临之势。中国"醒狮"抬起头来,北方的普京更大声怒吼,警告全世界不要忘记俄罗斯军队的"荣耀与勇气"。习近平和普京,都对苏联解体耿耿于怀,一个慨叹苏共"竟无一人是男儿",一个断言苏联崩溃是二十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这决不是什么好兆头。

一次大战,英法等较为文明的帝国,与皇帝们统治的帝国打成一团。二次大战,民主与专制的阵线较为清晰,而美英下了很大决心,才与共产帝国苏联携手,击败法西斯专制轴心。而战争结束,铁幕迅速降临,待到苏联解体,已是四十多年之后的事情。北约东扩,原本与欧洲统一相呼应,若俄罗斯开放地拥抱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也同样可以加入其中。实际上普京的确有过"有什么不可以"的表示,但帝国利益极其强大而诱人,终究还是与北约对立。

这对中俄关系其实也有影响。中国大片的"不可分割的领土"如今已划归俄罗斯,而且中国人都还记得,苏联当年曾放言中国其实以长城为边界。此外,蒋介石当年对钓鱼岛不积极,也正是为保证新疆不会步外蒙独立后尘而有所考虑。俄罗斯开始吞并邻国,意味着帝国之争仍有死灰复燃之险,中国难以置身事外。

况且,与普京热情交往的习近平,显然固守着共产专制逻辑,那就难免粗暴、野蛮,是否有谁"会为之发抖",就很难说了。

——原载《动向》杂志2014年4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