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2日星期三

陶傑:言论自由

(作者臉書,标題轉貼所加)


美國副總統范斯在巴黎AI峰會警告:不要用歐洲的左翼標準妄自限制網絡的言論自由,否則會形成獨裁。此一警告,當然也包括工黨的英國在內:英國首相斯坦默正着手管制網絡「仇恨」言論,鎮壓對象重點為伊斯蘭文化在英國的擴張提出異議、反對英國伊斯蘭化、世代住在本土的英國主流白人。

何謂言論自由?自從網絡和極左民粹的介入,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和穆爾(Stuart Mill)的結論,已難適用今日的新挑戰。

牛津大學哲學系的一位來自香港的助教陳彥彰(Calvin Chan ),是英國哲學界近日崛起的知識才俊。他以哲學論英國的社會政策,曾與下議院領袖李思謨(Jacob Rees-Mogg)合著探討英國房屋問題的專著,探討皇室地位,在牛津哲學系的學報論著等身,廣受英國學術界與政界矚目。

Calvin 在途中發表、論言論自由的這篇文章,深入淺出,講述今日言論自由的新問題:任何對言論自由聲稱有局限者,都隱含審查言論自由的獨裁潛力。凡聲稱「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如果是獨裁政權、政治機構或團體、意識形態的權力機關(institutions ),則必有牠們的政治目的(we need only to challenge the wisdom of granting some institution, be it the state, the clergy, one's employer, or one's university, the power to decide what we say.)

與其跟這種人爭論何謂言論自由的範圍,不如質疑這種機構,從何而來有這等指指點點為民間言論自由設限的權力:we need only to challenge the wisdom of granting some institution, be it the state, the clergy, one's employer, or one's university, the power to decide what we say.

例如,哈佛大學的校長為何有權禁止大學生討論伊斯蘭文化與西方的衝突?一名港區人大或政協如徐四民有何權力約朿香港電台的廣播方針?BBC何來的權力禁止一名支持川普的政客如費拉茲在論壇節目發言?

這個問題曾在香港有爭議。當年由查良鏞先生做老闆的明報,因為查先生出任基本法草委,接受政治任命,提出「雙查方案」,遭到報舘內督印人、總編輯、記者等反對。查良鏞禁止反對他的言論在明報發表,聲稱:言論自由是報紙老闆的言論自由,不是打工仔的言論自由。你們如果要實踐自己的言論自由,你們可以自己辦一份報紙。
查良鏞說得對,但他當年卻引起明報員工的一陣聒躁。
查良鏞是私人企業的老闆,他有這個權力。同樣的邏輯:蘋果老闆黎智英,也不容許果的言論版親共,員工或作者若不喜歡,請轉往大公報求職或投稿。

民間企業的老闆可以制定言論自由的指引,你不喜歡,可以另覓僱主,查良鏞和黎智英都不會將僱員拘捕檢控、不構成政治迫害。一旦政權、機構、大學校董會、宗教組織擁有了這種權力,就有問題。

所以Calvin 說:今日對於言論自由的紛爭,是政治爭論,而不是道德爭論。

關鍵在制衡與約束政治權力本身,不讓這種權力機構獨攬言論自由的是非定義。

這是繼張燦輝教授講知識論之後,我遇到的一位高水準的社會哲學家。

能在牛津教哲學,不容濫竽充數混日子,尤其有學生監察評級,要有真才、實學、親和力。Calvin 治學敫勤,很受學生歡迎,平時他與華文世界不交集,更不會追蹤香港或華文Facebook 名筆名嘴,他的學術影響力屬於國際。

因此機會難逢,陳彥彰本星期六下午兩點,應英式教育主持人、他的朋友陳思銘之邀,在尖沙咀香格里拉酒店會見香港學生和家長,告訴你什麼叫做哲學、如何讀書,以及在英國的教育生活。

當日巨星熠熠,中午12:45,還有國際企業醫生McKiney & Co 的董事和港區行政總裁Arthur Shek講怎樣考進牛津劍橋。以香港今日被西方文明社會遺棄,不人不鬼的慘況,有這兩位香港之子挾風采而來,告訴香港下一代什麼叫做civilisation,是香港下一代的幸運。

1,Calvin Chan 在牛津論言論自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