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Facebook專頁《鄒幸彤後援會》的貼文,說家屬到懲教所探望鄒幸彤,形容她「精神很好,反應敏捷,應該睡得比平時好多了,心境也更坦然。」鄒更詩興大發,吟誦她向來最喜歡的明人于謙七絕〈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看見鄒幸彤以這首詩明志,我除了敬佩,就只能歎息。
詩雖然淺白,也許還是要解釋一下。要看懂此詩,須對古代石灰的製法和用途有點概念。據宋應星 《天工開物》卷十一所載,石灰是用烈火焚燒石灰石製成的,石灰石通常埋於地下二三尺,人們掘出燒煉,火力一到,石質就被燒脆,置於風中,久了自然成粉,急用則以水澆,也會解散成粉。石灰凝固後,入水不壞,可粉刷船身和房屋牆壁,填縫防漏,用處甚大。
有了這背景知識,你應該領略〈石灰吟〉的字字句句,其實是借石灰的煉製過程,來隱喻詩人的堅毅、勇敢和廉潔。「千錘萬鑿出深山」,指石工在深山辛苦採鑿石灰石。「烈火焚燒若等閒」,指石灰石隨後必經火燒,「若等閒」是擬人,顯示石頭(即詩人)無懼劫難。「粉身碎骨全不怕」,指石灰石風化或遇水成粉,「全不怕」也是擬人,暗喻詩人甘願捨生取義。「要留清白在人間」,指石灰粉最後用來粉刷牆垣,在世上留下一壁清白,隱喻詩人即使粉身碎骨,也必在人間留下高潔的典範。
〈石灰吟〉是一首借物抒懷的佳作,它字字緊扣石灰的燒法,同時字字隱喻作者的人格,寫得渾然天成。雖然大家都說這是明代忠臣于謙所作,但奇怪的是,此詩卻沒有收錄在于謙詩集,只見於明人孫高亮的小說《于少保萃忠全傳》第五回,字眼也跟現在流傳的版本略有不同。
據小說所載,十多歲的于謙一日閒步到燒石灰窯之處,看見燒灰,有感於懷,便吟詩一首: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小說隨後寫道:「後人觀此詩,謂云:文章發自肝膽,詩賦關乎性情。觀公詠桑詠灰,足見其憂國憂民,自甘廉潔,全忠全節之印證也。」這段話也完全適用於鄒幸彤。
于謙和鄒幸彤,除了性情相近,也同樣聰明絕頂。眾所週知,鄒幸彤是名副其實的精英學生,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獲5A佳績,入讀劍橋大學物理系(跟自稱「年年考第一」的廢物不可同日而語),其後發現自己的真正抱負是人權事務,才毅然決定轉讀法律,成為大律師。
于謙小時候,讀書過目不忘,才智出眾。例如他在塾中讀書時,有次同學頑皮,塾師要懲罰全班,小于謙要求自己用對聯代罰,老師於是出對:「手攀屋柱團團轉」,于謙應聲對曰:「腳踏樓梯步步高。」先生又出上聯:「三跳跳落地」,于謙秒回下聯:「一飛飛上天。」他的聰明可見一斑。
可惜,這位才德兼備的忠臣于謙,下場是遭奸臣誣陷「謀逆」,被判死刑,「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身後被抄家,錦衣衛打開房門,發現家無餘資,只有皇帝賜予的蟒衣和劍器,令觀者慨歎不已。
現在鄒幸彤借于謙詩來明志,我敬佩之餘,能不歎息嗎?即使她無畏無懼,我們也決不能讓她步于謙後塵,因為世界需要鄒幸彤這種人物,才能有更光明的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鄒幸彤後援會FB專頁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看見鄒幸彤以這首詩明志,我除了敬佩,就只能歎息。
詩雖然淺白,也許還是要解釋一下。要看懂此詩,須對古代石灰的製法和用途有點概念。據宋應星 《天工開物》卷十一所載,石灰是用烈火焚燒石灰石製成的,石灰石通常埋於地下二三尺,人們掘出燒煉,火力一到,石質就被燒脆,置於風中,久了自然成粉,急用則以水澆,也會解散成粉。石灰凝固後,入水不壞,可粉刷船身和房屋牆壁,填縫防漏,用處甚大。
有了這背景知識,你應該領略〈石灰吟〉的字字句句,其實是借石灰的煉製過程,來隱喻詩人的堅毅、勇敢和廉潔。「千錘萬鑿出深山」,指石工在深山辛苦採鑿石灰石。「烈火焚燒若等閒」,指石灰石隨後必經火燒,「若等閒」是擬人,顯示石頭(即詩人)無懼劫難。「粉身碎骨全不怕」,指石灰石風化或遇水成粉,「全不怕」也是擬人,暗喻詩人甘願捨生取義。「要留清白在人間」,指石灰粉最後用來粉刷牆垣,在世上留下一壁清白,隱喻詩人即使粉身碎骨,也必在人間留下高潔的典範。
〈石灰吟〉是一首借物抒懷的佳作,它字字緊扣石灰的燒法,同時字字隱喻作者的人格,寫得渾然天成。雖然大家都說這是明代忠臣于謙所作,但奇怪的是,此詩卻沒有收錄在于謙詩集,只見於明人孫高亮的小說《于少保萃忠全傳》第五回,字眼也跟現在流傳的版本略有不同。
據小說所載,十多歲的于謙一日閒步到燒石灰窯之處,看見燒灰,有感於懷,便吟詩一首: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
小說隨後寫道:「後人觀此詩,謂云:文章發自肝膽,詩賦關乎性情。觀公詠桑詠灰,足見其憂國憂民,自甘廉潔,全忠全節之印證也。」這段話也完全適用於鄒幸彤。
于謙和鄒幸彤,除了性情相近,也同樣聰明絕頂。眾所週知,鄒幸彤是名副其實的精英學生,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考獲5A佳績,入讀劍橋大學物理系(跟自稱「年年考第一」的廢物不可同日而語),其後發現自己的真正抱負是人權事務,才毅然決定轉讀法律,成為大律師。
于謙小時候,讀書過目不忘,才智出眾。例如他在塾中讀書時,有次同學頑皮,塾師要懲罰全班,小于謙要求自己用對聯代罰,老師於是出對:「手攀屋柱團團轉」,于謙應聲對曰:「腳踏樓梯步步高。」先生又出上聯:「三跳跳落地」,于謙秒回下聯:「一飛飛上天。」他的聰明可見一斑。
可惜,這位才德兼備的忠臣于謙,下場是遭奸臣誣陷「謀逆」,被判死刑,「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身後被抄家,錦衣衛打開房門,發現家無餘資,只有皇帝賜予的蟒衣和劍器,令觀者慨歎不已。
現在鄒幸彤借于謙詩來明志,我敬佩之餘,能不歎息嗎?即使她無畏無懼,我們也決不能讓她步于謙後塵,因為世界需要鄒幸彤這種人物,才能有更光明的未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請訂閱支持十三維度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efirot
圖: 鄒幸彤後援會FB專頁
收起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