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1日星期一

马立诚:美国秩序、苏联秩序、伊斯兰秩序:中国如何选择?(下)

近年来形势的变化,更加剧了有关世界秩序的博弈。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在欧美崛起,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作用减弱。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种形势为中国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提供了机会。尽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4月访问美国与特朗普总统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取得许多共识,特朗普在中共十九大之后于2017年11月访问中国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两国关于世界秩序的博弈仍然在继续。
  中国的选择
  自20世纪20年代起,苏联就倾注人力、军火和资金,深深插手中国事务。在苏日美三国争夺对中国影响力的拉锯战中,苏联在1949年获得胜利,毛泽东选择向苏联"一边倒",和苏联结盟,加入苏联世界秩序。随即,斯大林支持金日成向韩国发动战争,在遭遇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介入之后,斯大林按兵不动,要求中国出兵朝鲜。结果是中国与美国发生长时间惨烈战争,长时间堵死了中国与西方合作的可能。在倒向苏联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也向外输出革命。"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的人民"曾是中国人人皆知的口号。根据中苏两国分工,中国重点支持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共产党革命。毛泽东先后支持日共、泰共、菲共、越共、缅共、印尼共、印共、柬埔寨红色高棉和马来西亚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其中惨痛的教训是,1965年9月印尼共产党发动武装政变失败全军覆没,红色高棉犯下严重罪行被柬埔寨人民唾弃。
  在中国国内,毛泽东在1952年放弃新民主主义,引进斯大林主义作为治国方略,实行党国合一的体制,权力高度集中,严厉控制意识形态,压制民主,打倒党内提出批评意见的干部和党员,打击知识分子,在国内造成个人崇拜,比如全国跳忠字舞。毛泽东发动政治运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化大革命。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说,在文革中,"包括受牵连的在内,受害的有上亿人"(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载于《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
  经济上模仿苏联。自1952年起,短短几年内就强制摧毁了原有的产权体系,实现了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公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实行指令经济。1975年,时任政治局常委的张春桥在《红旗》杂志第4期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一文,介绍中国当时的经济体制。文章说:"先说工业。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97%,工业人数的63%,工业总产值的86%。集体所有制工业占固定资产的3%,人数的36.2%,总产值的14%。此外,还有人数占0.8%的个体手工业。再说农业。全国的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90%以上是集体经济生产的。国营农场所占比重很小。此外,还保留着少量的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再说商业。国营商业占商品零售总额的92.5%,个体商贩占0.2%。此外,在农村还保留着相当数量的集市贸易。"从张春桥的统计看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合起来占全部工业固定资产的100%,工业总产值的100%。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没有立足之地。
  在中国推行苏联秩序的结果是什么呢?据联合国统计司发布的数字,1977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83美元。斯大林式社会主义搞了28年,中国普通民众还是家徒四壁,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令人触目惊心的是,1959~1961年间,非正常死亡人数众多。
珍宝岛冲突中的中国军队

  再说中苏关系。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是迫害苏共党员和苏联民众的个人独裁者,引起毛泽东担忧。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十分不满,担心自己去世之后遭到类似斯大林的境遇,中苏两党关系暗中产生裂纹。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分歧公开化。1969年,中苏爆发珍宝岛战役。苏联42个师陈兵中苏边境,并多次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国内,林彪事件发生,文化大革命正当性破产,民众对文革产生抵触情绪。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毛泽东被迫别开生路,开始转向美国,寻求美国秩序的支持,以平衡苏联压力,改善中国在世界上的孤立处境,加入联合国。基辛格初次秘密访问中国时说,中苏之间的紧张使美中关系可以缓解,但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倾向会阻止美中关系在他有生之年真正实现缓解。
  直到毛泽东去世、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复出,中美关系才真正有了大幅度改善。
  邓小平复出之后,接受李光耀的建议,切断了对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支持,同时推动中美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邓小平主持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批评了毛泽东的错误。指出文化大革命既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动乱,毛泽东对文革这一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负有主要责任。《决议》从更新国内政治的角度,表明中国将以新的面貌,在世界上重新出发。
  邓小平推动中国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组织,选择接受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经济规则。中国加入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WTO等诸多国际经济组织,参与APEC峰会、G20会议等国际协商对话机制,中国经济逐渐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融入全球化。
1979年邓小平访美
  邓小平力主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释放出中国人的巨大潜能。中国加入世界经济秩序带来的成果是,在40年时间内,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这里还有一个对比。韩国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收获的经济发展,与拒绝这一世界秩序的朝鲜的经济状态形成鲜明差距。目前韩国人均GDP为3万美元,朝鲜人均GDP为1600美元。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显然不是因为朝鲜人民懒惰不努力。
  与毛泽东时代相比,中国在政治上也取得了进步。民众获得了择业、婚姻、留学、开公司和出国旅行的自由。
近年来形势的变化,更加剧了有关世界秩序的博弈。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在欧美崛起,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作用减弱。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种形势为中国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提供了机会。尽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4月访问美国与特朗普总统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取得许多共识,特朗普在中共十九大之后于2017年11月访问中国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两国关于世界秩序的博弈仍然在继续。
  然而,中国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关系是复杂的。
  一是与美国的关系。究竟是要搞好与美国的关系,还是把美国视为头号敌人,这个问题在中国国内一直争论不休。邓小平的立场是前一种。1979年初邓小平访美时,在飞机上对访问团成员说,跟着美国走的国家都富了。1989年风波中,中美关系遇到危机。这一年12月10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时说:"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中美不能打架,我说的打架不是打仗,而是笔头上和口头上打架,不要提倡这些。"(《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50页)当然,中国也有人持后一立场。2010年,有一位作家出版《中国梦》一书,书中说:"中美两国对决21世纪","新的冠军国家的崛起必须通过和老冠军国家武力对决",意思是用武力打倒美国。2014年4月28日,一位军队院校教授在一家报纸上发表长文《中国政治安全的主要敌人是美国及其第五纵队》,文章说,美国正对中国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并得到中国许多艺术家、作家和学者支持,这些人就是美国的第五纵队。正是由于这种连续不断的煽动,中国互联网上充斥着打倒美日的喧嚷。
  二是中国政治体制与世界秩序有差距,到底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动自由、法治和民主,在政治上融入世界秩序,还是始终坚持现有体制,抑或用中国现有体制改造世界?也有很大争论。1979年,邓小平说50年以后中国也可以搞普选(引自《改革重启中国经济》,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87页)。十八大和十九大阐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宣布了民主、文明、自由、法治等价值。今后如何落实?有待解决。
  三是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每当听到外国人敦促中国遵守游戏规则时,一些国人总会想到,中国并未参与这些规则的制定,他们希望中国参与未来世界秩序的制定,修改现有规则,与中国重要地位相称。
2008年金融危机中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欧美经济。在西方国家陷入阶段性停滞的同时,中国仍旧保持快速发展。近期中国经济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每年6~7%的增长率,仍然是美国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有些国际经济组织说,按购买力平价测算,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越了美国。这使得中国修改世界秩序的动机更为强烈。
  近年来形势的变化,更加剧了有关世界秩序的博弈。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在欧美崛起,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机制作用减弱。
  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美国产业空心化、工人失业、中产阶级贫困化、移民难题以及宗教冲突带来的压力,提出"美国优先",宣布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朗普要求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伊朗核协定,曾批评北约是过时组织,要求北约成员国和日本承担更多的防卫经费,并希望日本承担围绕中国东南沿海"第一岛链"的安全保障任务。特朗普还指责德国和日本向美国出口过多损害了美国经济。与此同时,美国政治党派对峙、内部撕裂愈演愈烈,无法形成治理共识。
  2017年10月14日,法新社发表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对特朗普的批评。哈斯说:"特朗普的对外政策找到了一个主题:退出理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在同一天对法新社记者说,"美国在特朗普时代正在退出全球领导者这一角色",这是一个"历史性错误"。
  西班牙环球网站2017年10月9日发表文章说,4年或者8年时间并不足以摧毁已经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但特朗普领导的美国将使希望恢复美国领导地位的下一任美国总统面临困境。德国广播电台网站同年10月16日的文章说,在冷战期间带来全球稳定的、由北美和欧洲民主国家形成的价值共同体似乎正在跌跌撞撞地走向终点。现在,欧洲和美国缺乏共同的凝聚力和目标,欧洲大陆也成了一个不确定的地方,自身问题很多,正在经历一个艰难时期。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种形势为中国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提供了机会。
  目前,美国GDP占全球比例20%,中国占比15%。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倡议,发起成立亚投行。几年来,中国对49个国家进行投资,合作项目与承包项目超过3000个。中国政府指出,一带一路是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公共产品,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补充与完善。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会凭借经济实力追求更为远大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目标,力图重新塑造世界秩序。
  与此相应的是,近年来中国政界和学术界人士发表大量文章批评目前的世界秩序。中国前驻英大使查培新在《社会科学报》2017年7月20日发表文章《中国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推动者》说,目前世界秩序第一个问题是代表性不足,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性严重不足。第二个问题是现行秩序的公正性合理性不足,财富分配不公。第三个问题是现行秩序有效性不足,在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如金融危机、气候变化面前,越来越无能为力。因此,要推动建立新秩序。不过,文章说,建立新秩序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秩序基础上渐渐调整。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说:"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英国《卫报》网站2017年10月27日发表文章《特朗普转身背对世界,舞台为习近平搭好》。文章说,自苏联解体以来,中国首次对美国发起全球挑战,一带一路是个大工程,他国不需要与中国结盟就可以从中获益,而特朗普拒绝了多边体系。中国亚投行财力雄厚闪闪发亮,随时愿意提供贷款,而特朗普要终结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同年8月22日发表香港大学客座教授让•皮埃尔•莱曼的文章说,中国的崛起是世界全貌的一半,另一半是美国的衰落。这些议论,令人想起英国人马丁•雅克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该书中文版于2010年出版之后,受到中国读者旋风般热烈追捧。
  当然,就世界秩序的变动而言,也有不同看法。
  2017年9月,美国丹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委员赵穗生在北京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演讲时说:"世界秩序是全球治理的游戏规则,加一些通常的价值观念。世界秩序塑造由大国承担,崛起大国常常不满意现有秩序,比如中国就有意见,但中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替代美国塑造的二战以后的世界秩序。"
  赵穗生说:"现行世界秩序是一个混合原则。一方面有很强的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它的根本原则是传统的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原则。主权原则现在仍然是联合国最主要的原则。在联合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机构成为二战以后世界秩序最基本的制度。中国的价值原则比如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世界秩序的主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中国就很容易在1971年重返联合国,1980年加入世界银行,1981年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加入WTO。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得到很大优惠,是一个受益者。当然,对于高级政治比如安全、人权等比较敏感的问题,中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中国给联合国的经费已经位居第三,维和部队经费位列第二,中国已经从一个革命国家成为一个对世界秩序贡献很大的国家,是世界秩序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赵穗生指出:"中国说现行世界秩序有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中国认为世界秩序中的自由、人权等原则不符合现实中国国情等等,所以中国要与美国展开竞争,一个是军队现代化,再一个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太空、海洋、网络等方面的竞争。但是,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替代美国的硬实力、软实力。美国当年塑造世界秩序的时候GDP约占世界50%,现在中国远未达到美国当年地位。再有就是软实力,全世界很多国家铁了心跟着美国走,中国的铁朋友还是太少了。中国现在要改变的是发言权、代表权问题,如果美国让渡一些权利,两国就能够联手改进世界秩序,而不是彻底翻盘。"
  近年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各种场合的讲话中,80次提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一些悲观主义者仍旧重提"修昔底德陷阱",担心中美争锋会导致新的世界大战。
  尽管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4月访问美国与特朗普总统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取得许多共识,特朗普在中共十九大之后于2017年11月访问中国也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两国关于世界秩序的博弈仍然在继续。
自左至右: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美国总统特朗普、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
  2017年,特朗普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战略",把印度拉入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规划之中。这一年11月,美国牵头召开美日印澳四方会议,意图建立一个针对中国的同盟。12月18日,特朗普在华盛顿宣布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新战略包含四大支柱:保卫美国国民和领土,促进美国经济繁荣,坚持基于军事力量的和平,扩大美国影响力。特朗普说:"我们正在重建国家,重建信心,重建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特朗普在新战略中指中国是挑战美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和俄罗斯是与美国价值观对立的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盗窃知识产权,削弱美国经济,正在用不自由、不公正的方式发展经济;批评中国壮大军队,控制信息传播,压制本国社会,不断扩张,在扩张的同时不惜以牺牲别国的主权为代价;认为中国企图取代美国在亚洲的地位。特朗普说,过去20年,美国的政策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与对手(中国)接触,将其纳入全球商贸体系,让其成为可靠的伙伴;现在看来,这样的假设是错误的。
  同年12月19日,欧盟正式公布一份465页的反倾销调查新规,认定中国政府对土地、资金等资源的配置施加了决定性影响。这份报告说中国执政党控制着经济的各个方面,银行是党的工具,国企优先获得廉价资金和免费土地,这一切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份报告将中国单列为"市场严重扭曲"的国家。
  在欧盟这份报告发表之前,美国和欧盟正式拒绝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新战略和欧盟报告遭到中国驳斥。12月2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说,希望美国摒弃冷战思维,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12月2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欧盟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措施,却绝口不提自己违反世贸规则的行为。
  今后,世界秩序向什么方向发展?能够避免大国政治悲剧,给世界带来持续和平吗?人们拭目以待。
  相关简介:马立诚,曾任《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副主任、《人民日报》评论员、凤凰卫视评论员。本文刊于《新视角》杂志总第80期(2018年2月)
——
2018-04-27 09:34:06
来源:《新视角》--钝角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