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星期一

林保华:香港主權轉移 台灣另類紀念

图:「過去台灣、今日香港、未來???——228與香港」主題特展8月5日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行座談,邀請林榮基(中)、林保華( 右)及其夫人楊月清與會對談。(中央社)


當年中国用香港"一國兩制"來垂範的台灣,香港主權轉移二十週年之际,北京全面加速香港中国大陆化的事實,令台湾社会逐渐警惕。

香港主權轉移二十週年,香港本地以不同心情紀念這個日子。當年用香港"一國兩制"來垂範的台灣,自然也不會被動而須表達出被垂範的心情。

            香港也可能發生二二八事件

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主辦了多樣化活動,來紀念這個日子,讓台灣人民記住香港是怎樣推行"一國兩制"的。為何會由這個基金會主辦?因為發現這二十年來,香港的情況極像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前夕的台灣。那時,台灣人歡迎"祖國"的"光復",沒想到換來的是一場屠殺,導致本土菁英階層的斷層,當然也鞏固了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血的代價對台灣人的本土意識是一種啟蒙,二十年後,台灣的本土運動才再度興起,接著發生美麗島事件而使民主運動與本土運動結合發展起來而導致出現政黨輪替,台灣成為多元包容的民主國家。

今年七月一日,座落在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了《二二八與香港主題特展》展覽把當年台灣民報刊出的社會現象與這二十年來香港報章刊出的社會現象作出對照,展現了其相似之處,尤其是政府與民間的衝突,本土自治運動的興起,讓人警覺未來的香港會不會出現一場大屠殺?

展覽伴隨電影放映與座談會。七月一日放映香港著名紀錄片導演
陳耀成的《北征》,這是記錄九七前香港民眾如何關心祖國而"北征"到北京,沿路了解自己的"祖國"與人民。對我這個在中國居住了二十一年的人來說,這是比較幼稚的行為,然而我理解他們的心情。不曉得這些人現在又會如何看待香港的"回歸"及其"祖國",這些人當中現在是否有許多是"左膠"?

           紀念館的特展、電影與座談

電影放映後,有陳耀成與台灣電影導演萬仁進行座談。上一個世紀九十年代萬仁拍攝的《超級大國民》反映了六十年代台灣的白色恐怖,因為參與"讀書會"而如何受到當局的迫害。去年再度放映與座談時,我曾經提出一個敏感問題:如果後來逃掉的讀書會負責人真是一個共產黨人,那該怎麼看這個問題?萬仁迴避說這是政治問題。所以這次他見到我說記得我啊。

這次活動的座談主題是《過去台灣,今日香港,未來???》,由二二八基金會副執行長林辰峰主持,除了兩位導演,還有前香港《文匯報》副總編輯、新加坡《海峽時報》駐香港特派員程翔參與,尤其程翔逐一列出這二十年來北京如何違背基本法的事實,讓人驚嘆這位資深新聞工作者的深厚功力。

第二天放映陳耀成在香港曾被禁演的另一部紀錄片《撐傘》,讓那驚心動魄的日子再度回到我們眼前。這天參加座談的有香港來的貴賓,浸會大學傳理學院講師、長期在中國從事採訪工作而熟悉中國事務的呂炳權,香港青年新政創始人之一、因主張港獨而在去年當選新界東立法會議員旋即又被北京拔除的梁頌恆,還有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也由林辰峰主持。

接下來是八月五日的座談會。由於《撐傘》很獲好評,因此再度放映它的精華版。這次邀請來的香港嘉賓是香港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我與楊月清參與座談,林辰峰主持。

            媒體追逐銅鑼灣書店與林榮基

這次來了許多媒體,顯見林榮基在台灣的人氣,因為他無畏死亡威脅,在香港抖出被綁架的經歷,這是其他被綁架者沒有的勇氣,因此獲得社會大眾的廣泛尊敬,包括台灣。而他曾經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有民主派人士有意找他在台北開設銅鑼灣書店,而讓這是件成為台灣媒體追逐的目標。座談會開始前,記者圍繞的也是這個問題。他表示,目前還在了解行情與地區的階段,因為近來台灣正好有幾家小型獨立書店倒閉,因此最快也得到明年再說。根據媒體的報導,他比較偏愛西門町,因為那裡遊客多。購買禁書以中國遊客最有興趣,如果香港管制也更嚴,香港遊客哪天也得來台灣買禁書。

林榮基對香港前景並不看好,因為一個不是通過選舉產生出來的專制政府,怎麼能夠管好香港這個自由社會?針對一些人質疑英國統治香港一百六十年,為何一直不給香港民主,到九七年前才要給?這是主持人要我解答的題目。

我說,二戰後各個英國殖民地都在掙脫殖民枷鎖尋求獨立,英國給予他們自治領的地位,再由當地居民自決選擇自己的前途。然而一九六○年以前,中國總理周恩來就警告英國政府,不得改變香港的殖民地地位,十幾年後中國更通過聯合國確認中國對香港的主權地位。而在一九八三年中英開始會談香港前途問題時,中國就確認是"還權於中"而否定"換權於民"。可見中國對香港民主的敵視。

此外,在中英第一次會談時,英國代表團經過香港飛到北京,英國代表團名單中國方面早已知悉,卻在北京機場拒絕代表團成員之一的曹廣榮入境。曹廣榮是港府新聞處處長,負責英粵語的發言人事務。中國的理由,他是香港人,如果參與談判,等於中國要面對英國與香港,形成三腳凳,而談判不關香港人的事情。這也明顯排除香港民意的信號。

            中港台面臨的中國文化問題

可是中國為何不事先拒絕,而要在機場使出這一手?這是給英國政府一個下馬威。如果英國政府拒絕坐下來談判,就要承擔破壞談判的責任,英國政府承擔不起,唯有灰頭土臉乖乖與中國談判。以後就一直是中方主導,被稱為"英談中判"。其最後結果自然是符合中國要求,即使不符合的,中國後來也以各種手段在實行中加以扭曲或"釋法",甚至聲稱"過時"而廢除。這種手段難道不要引起其他國家與台灣的警覺嗎?能夠相信與中國的任何談判與簽署的協議嗎?

我們也討論到港獨的問題,楊月清提及目前香港非建制派(泛民、自決、港獨)的困境,目前已被北京被拔除六位。連某些泛民人士也抹黑港獨,迎合中國的說法,實在很不應該。我認為目前的確是處於運動的低潮時期,然而放開視野看長遠、看國際,人權是天賦人權,民主洪流是擋不住的。目前應該利用低潮時期好好讀書,充實自己,等待機會。

林榮基也重申人權高於主權。以他在書店工作的經歷,特別推崇李劼的《中國文化冷風景》。的確,不認識中國文化,就不能認識中國民主運動的困境。因為那是專制文化、小農文化。林榮基形象指出小農文化就是向下看眼前地上的文化。這點我與他有相同的認識。我們要講前景、格局、胸襟,非得改造小農意識不可,這是中港台面臨的共同問題。所以林榮基也勸導港獨的年輕人必須多讀些書,認識香港人的共同文化,這樣才有能力去說服別人,香港為何必須獨立,而不會在辯論中敗北。

台灣有台獨理論大師,史明就是一個,不僅有台灣民族主義的理論論述,而且還有行動。港獨歷史太短,還沒有誕生出真正的港獨理論大師,在現在的環境中,也不能進行公開的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這還需要大家的努力。尤其在香港與台灣的交流中,也可以在這方面做出深入探討。

——《动向》杂志2017年8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