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星期五

王思想:讓日本「回歸小國」的荒唐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對經濟影響巨大,若其經濟排名再被印度等國超越,日本也不至於衰敗為小國。
看到一篇文章《回歸「小國」是日本的宿命》,該文提出一個觀點:隨著中國經濟、印度經濟超越日本,日本將回歸小國,並且日本應該「安心歸位」。這個文章的觀點令人吃驚。

因為中國、印度經濟已經和即將超越日本,所以日本就要回歸小國,這個邏輯太荒誕。美國早已經全面超越英國,日不落帝國衰敗多年了,至今也沒有誰敢說英國是個小國。如果英國是個小國,英國的退歐行為就不會震驚世界。

文章的作者是羅天昊。跟他比較熟,所以我就與他進行了比較直接的商榷。羅天昊答覆說:我說的是日本未來回歸小國,不是說現在。那麼,「未來」是什麼時候?10年?50年?100年?對此,羅天昊顯然回答不出。

討論大國、小國問題,我們得有個標準:何為大國,何為小國。這個問題不可能有標準答案,但你若來討論大國小國,且提出某國要回歸小國,那麼,論點的提出者有義務告訴讀者他的標準。

要說標準,也簡單,無外乎:1,國土面積。2,人口數。3,經濟實力。4,軍事力量。5,宗教文化影響……將這些因素進行數學語言的描述,就是國際關係學上的克萊因公式,衡量國力Pp─(c+e+m)*(s+w)。Pp是可感知的國力, c是關鍵實體(人口、領土),e代表經濟實力,m代表軍事實力,s代表戰略意圖,w代表實現戰略的意志,通常指媒體動員。

日本人口1.2億,經濟總量長期在全球前3位,無論如何是一個大國。從經濟地位來說,在亞洲,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無疑都是大國。

在大國、小國很模糊的情況下,我們基本可以說:G20成員國都要算大國吧。G20之外也未必都是小國。比如,以色列算大國還是小國?僅看其國土面積、人口,肯定是小國;但是看看以色列的科技力量、軍事力量,尤其是以色列對中東格局的巨大影響,很難把以色列說成是小國。以色列的宗教地位,堪稱超級大國。

羅天昊也承認日本現在是大國,他強調日本正在衰敗、未來會衰敗為小國。關於日本的衰敗,從數字上來看,似乎勉強可以稱之為衰敗。但我們必須知道: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確實對日本經濟影響巨大,但就算日本經濟排名再被印度等國超越,日本也不至於衰敗為小國。因為,日本有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創新能力。如果允許閉著眼睛推測的話,我至少可以推測日本100年內還是大國。

牛津大學名譽校長彭定康這樣評價日本:「自2002年以來,日本人均收入增長高於美國和英國;即便在經濟衰退最嚴重的年份,失業率也從未高於5.5%,2012年底的失業率為4.1%;社會凝聚力依然強大;通過巨額海外投資,日本公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面向全球。日本目前仍然以相當大的優勢,保持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從平均水平講,日本國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國公民的8倍。」

大國一定不會衰敗嗎?是有一些大國衰敗下去了。喬木教授舉過兩個衰敗的例子: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依靠殖民地成為世界強國,但本土一直沒有發展起來,結果,殖民地體系一終結,葡萄牙、西班牙就衰敗了。這與日本完全是不同的情況。

單純導論大國小國,其實原本沒有意義。小國如何?大國又如何?過去在專制時期,國家之間侵略不斷,大國才好。現在人類已經進入文明時代,國際貿易異常繁榮,大多數國家對領土的侵略擴張動力早就衰竭了。也就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殘存著你死我活的領土爭端,其他國家不那麼在意領土大小了。北歐國家都不大,貌似也算不上大國,可北歐人生活幸福,各國都羨慕。

大國小國的話題,對於像中國這樣還未完全進入文明觀念的國家是有重大意義的。我對羅天昊的文章反應非常強烈,也僅僅是因為中國國情。

羅天昊的文章,一開頭就是:「中日戰爭,世代不忘」──為何要世代不忘?難道要讓仇恨延續100年、1000年?文章的結尾又是要求日本回歸小國的時候「安心歸位」──貌似大國就很優越。羅天昊不承認這一點,他說:大小是客觀,我並沒有說小國不好。大國小國都有好壞。但我從他文章中讀出了對日本的蔑視。不是說不能蔑視日本,而是說在當今中國,這種情緒有百害無一利。

前幾年「大國崛起」的叫囂,就非常令人厭惡。這麼多年來,我反複呼籲:中國經濟依靠低人權優勢取得的所謂成就,絲毫不值得自豪,而是值得痛心、反思。任何「大國崛起」論調都阻礙了我們最需要的反思。

羅天昊解釋說:我文章隱藏的前提,是鏟除權貴階層。據我對羅天昊的一貫了解,他絕對不是「大國崛起」輪的支持者。他的好多文章都是表面鼓吹大國崛起,實際要求鏟除權貴+依賴底層民眾。但可惜,由於敘述上的顧慮,他的文章總是被人誤讀。這篇《回歸「小國」是日本的宿命》更是從標題到內容都被人誤讀。某種程度也是他對讀者的誤導。

李光耀生前曾說過,不把日本當回事是「愚蠢的」。此話長期有效。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