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洛繽紛:從六四悼念看香港本土派冒升

尖沙咀的六四悼念集會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在香港興起的本土反共政治力量,發展迅速,尤其年青一代敢於以更進取的方式對抗中共政權,追求真正自治。



在中共加強打壓下,今年悼念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的活動仍在海外遍地開花,作為反共最前線的香港,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六四集會,燭光依然明亮,大會公佈逾十八萬人參加,與二十周年時相約。而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在香港興起的本土反共政治力量,發展迅速,去年才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出現的另類悼念六四集會,參與人數由去年的七百人激增至今年的七千人。另外,在駐港解放軍總部外,及接近深圳邊境的上水火車站等地方,亦首次出現悼念六四活動,反映出越來越多香港人,尤其年青一代敢於以更進取的方式對抗中共政權,追求真正自治。

中共打壓香港悼念活動有新舉措

中共打壓香港的六四悼念活動,今年也有新舉措。先是把禁止來香港參與六四活動的黑名單,由海外民運人士擴展至學術界:首當其衝的,是應支聯會邀請到港,出席六四研討會的台灣學者曾建元。五月三十日,他在香港機場被拒入境。香港入境處人員對他說,接獲北京方面通知,其台胞證已被註銷,故不能入境。曾建元是台灣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亦是王丹等人創辦的華人民主書院的董事,過往曾多次來港,從未受到阻撓。

其次,派出「打手」組織,製造中共當年鎮壓有理的聲勢,衝擊悼念六四的活動:近年受香港土共操控,用以針對香港泛民主派及法輪功的所謂民間團體,如「愛港之聲」等,於六月四日在維園外圍設置街站,播放他們剪輯的錄像片段,聲稱天安門廣場沒有死人,要讓市民從另一角度認清六四真相。另外,他們亦到尖沙咀向悼念六四的本土派叫囂,並揮動五星旗和中共黨旗挑釁。雖然「愛港之聲」成員在現場多次遭到市民抗議,但由於得到警方的特別關照,一些不滿的市民反被警方為難或帶走。

但歷史早已告訴世人,一個政權不順應民情改革,以為用高壓及瞞騙手段就可見效,只會招來更強大的反抗和鄙視。更可況香港是一個高度自由開放的現代化城市,並非被中共監控和愚弄了逾半世紀的封閉社會。近年中共放任的自由行惡策,已使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直接衝擊,加上中共一再以歪理和白色恐怖手段,阻撓香港在二零一七年推行真正普選,香港人的怒氣已積累到頂點。過往較溫和的抗爭模式,已逐漸被香港人所唾棄,乘勢而起的,必然是更激進的力量。

近年興起本土派是一股新力量

近年興起以香港利益為本的所謂本土派,便是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力量,但其實本土派只是一個概括的名稱,參與者總體來說是不滿中共專制政權,然而對中國、香港政制發展和本土意識的取態,以至抗爭手法,都存著分歧。

就以今年悼念六四廿五周年為例,有網民組織「全民支持香港回歸英國」行動約十人,傍晚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集會,又播放英國國歌,反對英國把香港交給屠夫政權,要求英國國會宣告《中英聯合聲明》無效,讓香港「回歸」英國。而「香港旗飄揚」及「香港人優先」各數人,先後到駐港解放軍總部外示威,抗議解放軍當年殺害學生及民眾,兩批人士均高舉代表香港自治的龍獅旗。其中「香港旗飄揚」的參加者未有高叫口號,僅高舉「殺人軍隊躝返中國」的橫額。香港人優先則高呼「殺人軍隊可恥」,然後為六四死難者默哀。在本土派的政治光譜中,這批人士可說走得最前,但人數較少,部份更有深厚的戀英情結。

而由「熱血公民」統籌,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廣場舉行的悼念六四集會,凝聚了各路本土派人士參與,甚至擁護中華民國的香港慱統右派團體,亦拿著中華民國國旗來參加。大會開始時為六四死難者默哀三分鐘,但強調中共是個殺人政權,根本不用向他它提什麼平反六四,它也不可能會改革成一個文明的政府。對香港人來說,六四最大的意義,在於警惕大家認清中共政權的本質,香港人必須須以香港為本位,眾心起來反抗中共赤化。大會又批評支聯會吃政治老本,年年以同一模式悼念六四,與民主黨一樣對中共政權抱有幻想。

集會中高喊的口號,包括「不要平反六四,我要中共倒台」「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但對於「我不是中國人」,並非所有參與者都接受。一對中年夫婦表示,我們認同自己是中國人,所謂「中國」,是文化歷史、血緣族群的概念,不應與中共政權混為一談。可惜中共治下,黨國不分,奪了中國的話語權,種種貪污腐敗、惡行暴政,皆令人心痛惡絕,連帶「中國」都受其拖累,年青人抗拒自己是中國人也能理解。

需「歡迎多元方式悼念六四」

一位在集會尾声時才到場的七十歲老先生表示,剛從維園燭光晚會過來,兩邊都有那麼多人參加是好現象。六四悼念活動非支聯會獨家經營,無妨走向多元化,但用不著互相攻訐。他認為近年本土意識,甚至是港獨意識抬頭,都是中共迫出來的。如果中共善待民眾,尊重人權,有目標、有步驟地推動民主法治,人民豈會不加擁護?

面對港共組織和本土派的批評,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早前接受訪問時,慨歎支聯會正受到內外夾擊,「一方面是扭曲六四真相,另一方面是分散的我們的力量,支聯會希望能團結全香港人,一起到維園舉起控訴的燭光。全中國、全世界都是看著我們維園的燭光,燭光的良知控訴是最有力量的。」

這種以大阿哥自居的回應,顯然沒有意識到本土派對支聯會的不滿,是由於年青新一代追求多元,和對保守現狀的反抗,如果簡單地以為新興的本土派要分散支聯會的力量,而不願加強相互的溝通和了解,日後只會造成更大的決裂。既然大家都是以抗共為大方向,作為一個老牌團體,何不主動釋出善意,以一句「歡迎多元方式悼念六四」來化解矛盾?

六四臨近時,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布一年一度有關六四的民調,發現支持「平反六四」的比率跌至五年新低,而認為港人有責任推動內地民主及經濟發展比率亦跌至約二十年低位。多少反映出香港人對中國感情的疏離,或對改革中國的乏力感。這是支聯會不應迴避的香港實況,或許出於策略上的考慮,支聯會近年對中共政權的抗爭已流於保守,回應不了香港年青一代求變的呼聲。如何在不變與求變之間尋找抗爭出路,爭取更多力量的團結,不單是支聯會,也是有承擔的香港人都該思索的問題。


——《动向》杂志2014年6月号刊出时有删节,此处是原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