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日星期五

曾慧燕:方勵之爭得20年有意義生命

1986年12月29日「八六」學潮期間,記者曾慧燕在安徽合肥中國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獨家訪問方勵之。(溫元凱/攝影)
1986年12月29日「八六」學潮期間,記者曾慧燕在安徽合肥中國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獨家訪問方勵之。(溫元凱/攝影)
1986年12月29日,方勵之在中國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接受記者專訪,第二天他就被迫離開科大,所以他說:「曾慧燕給我照的幾張相,成了我在科技大學最後24小時的紀錄。」(記者曾慧燕/攝影)
1986年12月29日,方勵之在中國科技大學校長辦公室接受記者專訪,第二天他就被迫離開科大,所以他說:「曾慧燕給我照的幾張相,成了我在科技大學最後24小時的紀錄。」(記者曾慧燕/攝影)
方勵之、李淑嫻愛情新美如畫,伉儷情深。(方勵之/提供)�
方勵之、李淑嫻愛情新美如畫,伉儷情深。(方勵之/提供)



紐約─亞利桑納電話訪問】當年有「中國沙卡洛夫」之稱的知名天體物理學家方勵之和妻子李淑嫻,因「六四」事件避難美國駐北京大使館轟動世界,各方褒貶不一,2012年4月,方勵之病逝亞利桑納州,至死未能重返故國,他有沒有後悔過出走美國?
方勵之的妻子、原北京大學物理學副教授李淑嫻1日在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表示,20多年來,他們沒有正式交談過這個問題。直到2011年感恩節當天,方勵之拉著李淑嫻的手說:「這輩子,我們這個小家,在重大問題上,往往是你做的決定,執行了結果良好;未執行的,給這個家帶來嚴重後果。」其中,他提到了出走美國的決定,這是他們生命中的重大轉捩點。
李淑嫻回憶,當年他們進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後,方勵之擔心影響天安門廣場絕食學生的安全,給北京當局鎮壓口實,幾度欲離開使館,並「天真」地認為自己沒有做任何違法的事,為李淑嫻堅決阻止,最後他聽了她的話,「結果爭得後來20年的時間,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方勵之動情地總結說:「這20年的生命是值得的。你的決定為我爭得這20年有意義的生命。」
李淑嫻說,他們抵達美國後,包括在國內外培養多名博士;寫了180多篇學術論文;建立、組織多種國際合作;建立起北京—台北—美國的聯合天體物理巡天研究,做出了成績,培養了大量人才,其中有不少在中國相關領域都是領軍人物。
李淑嫻說,現在許多中國年輕人,根本不知道六四事件。她接觸一些中國留學生,也是來到海外,看了錄像和相關報導,才知道當年中國軍隊的坦克,開進天安門血腥鎮壓學生。方勵之自傳所寫史實可與已解密和將解密的權威史料對比,更顯真實珍貴。
她說,現在此書得以出版,為研究中國近代史和華人知識分子心路歷程提供第一手資料。「方勵之剛剛隱去,身後不僅有他的文字,還有他生命的步步足印,在這鮮活的歷史中,有他的音容笑貌,也有他的社會回聲。」
李淑嫻說,1989年六四事件,她從一開始就反對學生上街,由於她經歷歷次政治運動,深知當局最後一定會秋後算帳,「到頭來倒楣的是學生」。她說,當局指她是「黑手」,其實她堅決反對學生絕食,她得知學生絕食的消息,還是在北大三角地碰到王丹來買絕食用的布條,當時曾勸阻,「但他們沒有聽我的」。
方勵之2012年4月6日突然離世,沒有留下片言隻語交代後事,李淑嫻猝不及防,迄今不能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實。過去她習慣於當某事有疑問就轉頭問丈夫,現在她有時還下意識有此動作,才驀然驚覺丈夫已捨她而去,她說這個致命打擊遠超過她一生中的任何打擊。
李淑嫻說雖然自己已70多歲,有丈夫相伴不時還有「一個小女孩的心態」,丈夫生前,她充分享受他的愛,丈夫給她一副堅實的肩膀,一個避風的港灣,給她溫情,她一直感覺自己是為愛而活,生活充滿陽光,心態很年輕,有時她會買一兩件漂亮衣服,故意穿上問方勵之「好不好看」,他會笑她,但從不干預。「現在,再沒有如此心態,此情、此景也永不再來」。
有段時間,她沉浸在痛失愛侶的巨大悲痛中,幾乎不能自拔,她甚至覺得失去了丈夫,活著已毫無意義。在整理方勵之遺物時,她發現了他當年滯留美國使館寫的自傳,她覺得自己要完成丈夫的未竟之業,這成了支撐她重新振作的精神支柱,促使她捧起一顆流血的心,化悲痛為力量,並有一種緊迫感。
●方勵之抵美後,曾有人擁戴他出任民運領袖,統合海外民運隊伍,但為他婉拒,引起一些民運人士非議。李淑嫻解釋,「方勵之終生以科學為立命之本」。
她舉天安門學運領袖王丹為例,間接回答了外界的質疑。她說王丹獲釋來美之初,她曾出飛機票請王丹赴土桑會面,語重心長囑王丹勿為學運領袖的光環所惑,「那都是虛名,沒幾天就會為人遺忘」,一定要腳踏實地,繼續充實自己,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說話才有份量。
李淑嫻說,他們抵達美國後,她放棄自己獨立出外工作,主要盡心照顧方勵之的起居生活,讓他專注學術成就。這20年來,他們沒有虛度光陰。「方勵之的學術成就,是我生命中最大的收穫」。
●李淑嫻指出,鄧小平對方勵之心存不滿,主要導火線是1988年,方勵之在澳洲演講時,曾引述北京大學大字報說:高幹子弟在海外有存款帳戶,被鄧小平認為是針對他的子女,據說他曾諮詢法律專家,準備以「外國存款誹謗案」起訴方勵之,但法律專家勸說,方勵之並沒有公開指名道姓,不能構成誹謗。此事雖然不了了之,但卻大大惹惱了鄧小平,加上他率先寫信給鄧小平,要求釋放魏京生。這使方勵之雖然自認為沒做任何違法的事,在六四事件中卻「在劫難逃」。
●李淑嫻和方勵之伉儷情深,他們在同一年(1952年)進入北京大學,兩人相遇、相知、相戀在充滿自由氣氛的校園。在1957年「反右」運動中,李淑嫻先被定為「右派」,她本以為分手可以保存方勵之的政治生命和前途,曾約定「冷凍我們的愛」,並相信可以等得到春暖花開時,殊不知方勵之仍被定為「嚴重右傾」,即內定的「漏網右派」。李淑嫻說,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一旦被打為「右派」,就淪為社會賤民,但他們沒有背叛自己的心和真誠的愛,排除萬難組成一個溫暖的小家庭。在那個年代,多少夫妻因此離異,但「方勵之是個有情有義的人」,由於有丈夫的愛,她在諸般社會壓力下,總能挺起腰杆、抬頭做人,從不屈服。1968年文革期間,方勵之再次「被審查」,妻離子散天各一方,兩人被迫分離長達18年。開始,李淑嫻在江西鄱陽湖圍墾的血吸蟲疫區勞改農場勞動,方勵之被送到淮南煤礦下井,在地層深處挖煤。兩人歷經千辛萬苦,但心中有愛,始終不離不棄。李淑嫻說,本以為自己會在方勵之前離世,曾跟丈夫提過她若先走,希望他再找一個伴,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但方勵之對此嗤之以鼻。
她本以為現在生活自由、平靜,她享受這種恬淡,兩人還有很長的路要攜手相伴,「我們是多麼的相親相愛,我一直以為可以到永遠。」現在「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她的悲痛難以言喻。她是學科學的,從不相信人死後有靈魂,直到她心愛的小兒子方哲在土桑遭遇致命車禍喪生後,她希望能與愛子靈魂相遇在第三度空間,現在恩愛一生的丈夫也離她而去,她更寧願相信愛能穿越時空,祈望方勵之在天之靈伴隨她到生命的盡頭。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