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未普:中日历史纠葛和利益冲突是反复发作的长期炎症

2010-12-01
自从钓鱼岛撞船事件至今,中日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日本自卫队向西南诸岛增兵,中国的武装渔政船前所未有地进入钓鱼岛海域巡逻,两国人民之 间的敌视,激增到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的新高点。这充分显示中日的恩怨和摩擦,已经不只是两国之间、政府之间的问题,而深深植入了亚洲两大民族的潜意识之 中。

中共历届最平庸而又最多空话的领导人,非胡锦涛莫属。要论国内政绩很难想起他做过什么,值得一提的倒是,他上任后缓和了海峡两岸的紧张局 势,还打破了中日外交僵局。日本民主党胜选执政,以菅直人为代表的新时代政治家,对历史上的军国主义罪责的反省忏悔比较彻底,中日之间本来进入 "小蜜月期",岂知一场偶发的钓鱼岛撞船事件,牵动了整个亚太局势,使中日关系回到过去的 "冰河期"。

中日之间的纠葛和冲突,向来就是 反复发作的长期炎症,甚至强烈影响著中国历史的进程,近代以来日本的明治维新和清朝的洋务运动几乎齐头并进,但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割地赔款。辛亥革命 使得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国民党在北伐胜利之后,从1927年到1937年成绩斐然的十年现代化建设,却被日本侵华战争 完全摧毁。

中共建政之后,毛泽东多次向日本来访的政客表示 "感谢" 日本侵略,使得弱小的中国共产党一举取得政权。周恩来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中日关系正常化的 《联合声明》,并没有提到两国之间有领土争端,中共也不再反对 《美日安保条约》,并且视为对 "苏修霸权主义" 的制衡。

然而中日友好 的全盛时期却出现在后文革的改革开放年代。1978年两国签署 《友好条约》,1979年邓小平访日时说,他很想搞清楚,"为什么战后跟著美国跑的国家都富裕起来", 邓小平从日本回来才一个多月,中共就召开了11届三中全会,一个新纪元正式揭幕。中国改革开放的头十年,日本大举对华援助,日本提供的无息低息贷款,是中 国经济起飞最重要的资金外援。

但是,由于中日之间有很难卸下的历史包袱,加上80年代中共淡化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却强化爱国主义教育。1987年发生了颇具规模的学潮,起因就是中日的历史纠葛和文化冲突。中共保守势力利用这次学潮,迫使胡耀邦下台。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又一次发生转折。

六四之后,西方集体制裁北京政权,惟独日本不愿加入行列,理由是 "鉴于日中历史和现实关系复杂,不方便使用制裁方式。"

但 这并未使得日本政府和北京政权的关系变得更好,因为后六四时期,中共越来越借助于比爱国主义还要强烈得多的民族主义来维系它的统治权威。所以日本政界参拜 靖国神社,在80年代不成为问题,但在90年代开始就成了大问题。加上江泽民的亲生父亲曾经当过汪精卫伪政权的宣传部副部长,而且名列国民政府的汉奸通缉 名单,所以成了江泽民的一个隐秘心结。他执政后对日本立场僵硬; 1998年他访日时要价太高,日方不能接受,江泽民一气之下连早稻田大学白送给他的 "荣誉博士" 都不要了。从此,中日关系进入冰冻期,两国领导人9年之间没有任何来往。

直至胡温执政,才于2007年打破外交僵局,温家 宝访日,正面肯定日本方面已经就二战侵华多次认罪和道歉。第二年胡锦涛访日,也感谢日方近三十年来对中国现代化的大量援助。中日关系融冰回暖,本来可算为 乏善可陈的胡温之治的政绩,但中共自己为强化政权合法性而打造的民族主义双刃之剑,又一次割开了亚洲两大民族之间的历史伤口。

钓鱼岛撞船是偶发事件,但它的连锁效应却是必然会发生的。可以断言,中日的纠葛和冲突既有短痛也有长痛,很难愈合,这对两国人民都是非常不幸的。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