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梁京:北京奥运与中国的经济危机

将来的人看北京奥运,很可能就像我们现在看晚清的慈禧作六十大寿一样,一个表面上看似无害的喜庆事件,竟然极大地深化了中国的危机。原因何在呢?就是这个喜庆事件给拖延变革提供了方便的借口,从而让中国深陷难以自拔的困境。

六年前,当胡锦涛即将上台的时候,他令人看不透的表情后面,掩藏着一个最大的国家秘密,那就是胡锦涛打定主意,混完任期,全身而退。胸无大志的胡锦涛的小聪明就在于,他早就明白自己才学不足,越想有作为,对自己就越危险。他当然也知道,中国经济分配不公,腐败猖獗,危机四伏。要混完任期,全身而退,并不意味着下决心不做好事,也不意味着横下一条心做坏事,而是应了黄华华的那句经典,“不出事就是本事”。

在这种情况下,胡锦涛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完全取决于他对外部大势的判断,取决于国内变革的压力和拖延变革的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自胡温上台以来,中国经济失衡加剧,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也更加明显。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说明他对此并不糊涂。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对传统工业能源──煤炭和石油的高度倚赖。简单的计算就能知道,不把这种依赖性降下来,经济增长迟早会遇到无法克服的瓶颈,但是胡温也明白,要主动降低对煤炭和石油的消耗,就不可避免要降低增长速度,给自己带来麻烦。

北京奥运与中国经济的两难选择究竟有什么关系?北京奥运对胡温经济决策的影响就在于,当中国经济的失衡后果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距离北京奥运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于是,胡温发现,把一切困难的决策都推迟到奥运以后的政治压力也越来越大。正是这种政治权衡,不断延长着饮鸩止渴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的风险大大增加。且不说胡温上台以来,中国的收入分配和环境污染继续恶化,最惊人的是中国能耗的增长。煤炭产量从2002年的14亿吨增长到2007年的26亿吨,人均两吨。同期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则从日均497万桶,增加到超过800万桶,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大国。

中国拒绝主动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是,全球经济在中美两国经济失衡的双重压力下,终于在北京奥运前做出了强烈反应。2007年全球石油和粮食价格的飞涨,是对胡温侥幸的经济政策一个重大打击,因为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中国经济在奥运前发生危机。为了维持中国的物价稳定,胡温让中国经济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温家宝对信贷和物价的管制,极大地杀伤了民营经济。沿海数以万计的工厂关门停产,估计有上千万农民工失去工作或回乡放大假。中国很可能正在遭遇自邓小平1992年南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中国目前的经济危机会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很难判断。中国经济的巨大风险就在于,可能导致危机全面爆发的因素不止一个。因素之一是因大幅度减产而出现粮食短缺。由于化肥价格太高,今年有许多农民减少了粮食种植,这个因素到底有多严重,一方面要看秋天的收成,还要看国际粮价的走势。6月份以来国际粮价出现的大幅下降势头,对温家宝应该是一个好消息,但如果中国需要大量进口,也会把国际粮价再度拉高,从而再次增加输入通胀压力。目前引起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另外一个重大的风险因素,就是中国住房价格会不会发生一次灾难性的调整。中国房地产业的标志性人物任志强,已经发出了不祥的警告。


毫无疑问,即使胡温能够渡过目前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也将被迫进入一个低速增长的时代。胡温一直希望这个低速增长的时代出现在自己任期之后,现在,距离胡温任期还有四年之遥,此间的各种变数会不会打碎胡锦涛全身而退的美梦,将不仅是胡锦涛自己,也是一切关注中国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