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王德禄: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原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与胡耀邦)

2008年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4月15日是耀邦同志去世19周年纪念日。为了缅怀胡耀邦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做出的巨大贡献,胡耀邦 史料信息网召开胡耀邦与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座谈会。我应邀参加了座谈会,并从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三十年与胡耀邦、胡耀邦与中华民族三个 方面,阐述了我的看法。 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要从上次我参加的关于《胡耀邦思想年谱》发布会说起,会上很多老同志回忆了胡耀邦提出的和 平问题、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平反冤假错案问题和反“左”问题。可以说,这些问题都是胡耀邦发起或组织的。因为我是搞战略研究的。我发现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 判断、价值的走向和发展速度,几乎都是由胡耀邦提出来的。因此我在会上说,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后来我写了篇文章,题目为《胡耀邦与改革开放的大 战略》,主要观点是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决策者,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赵紫阳是改革开放的总工程师。这篇文章在博客上一经发表,光接到来自美国的电 话就有四五个,大部分人认可我的观点。关于这个观点有三个新的佐证来支持:

一个是鲍彤回忆是他最早提出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背景是薄一波让鲍为他准备顾问委员会的会议材料,当时薄一波对此文章的初衷是文艺复兴时代需要巨 人,因此想以这个想法来赞扬邓小平的功绩,但是鲍彤考虑再三,觉得邓小平身材较矮,说成巨人怕会有讽刺意味,经过思考,鲍彤提出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薄一波对此很赞同,邓小平听了也很高兴。

第二个例证是许良英先生给胡绩伟先生写的一封信,说《人民日报》有个记者回忆说改革开放这个提法是胡耀邦最先提出的。为此,我昨天专程去了许良英家,想找到这篇文章,未果。许良英说这篇文章是真实的,他见过,但迄今为止我仍未看到。

第三个例证是胡绩伟先生的《胡耀邦的思想体系》一文。胡绩伟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证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旗帜。讲了胡耀邦如何在复杂的形势中坚持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尤其在有人提出“四个坚持”后和开展“清除反精神污染”运动中,胡耀邦是如何坚持改革开放的。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值得纪念。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仍需一些新的史料加以论证。我们应该正确的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能走一条更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胡耀邦。19年前的4月15日,我在友谊宾馆参加周舵主持的《九十年代政治走向》的座谈会,当时参会的人 员分成两派:一派倡导新权威主义,一派坚持民主。会上我接到电话说胡耀邦去世了,随即我在会上发言,说这个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了,胡耀邦已经去世,80年代 的改革开放已经结束。我当时认为以后中国的政治可能走向专家治国,而新权威主义也成为当然的政治走向。为什么胡耀邦去世意味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结束?我 在整个90年代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与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有关,如何理解九十年代有关。朱学勤提出改革是两场改革(八十年代一场、九十年代一场);胡 绩伟写了“十年新政”(即胡赵新政,重点说80年代的改革,似乎不愿讲九十年代)。我不赞成两场改革的观点,但我也认为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有很 大的差异,八十年代是思想解放为主,九十年代是市场经济的实践为主。1989年10月,我们一批年轻人组织召开了“首次国防科学与和平周学术研讨会”,主 要议题是八九以后知识分子怎么办,在会上我提出要在国内参与市场经济建设,要生活得有尊严。从我个人的实践,我体会到80、90年代改革是不同的,90年 代的改革开放是实践理性,对于中华民族非常重要。

胡耀邦与中华民族。胡耀邦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最近许良英先生在写《民主论》,说胡耀邦像杰弗逊,和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我曾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很多科学界的人回忆起胡耀邦时,说他们有很多渠道可以直接找到胡耀邦,和胡耀邦谈自己的问题,并得到解决。另外,20世纪80年 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吻合在一起,胡耀邦的学习能力可以说是惊人的,有相当多的问题胡耀邦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三卷本的 《爱因斯坦文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像这样的一本很专业的书,胡耀邦竟然认真读过并向干部推荐,希望年轻人读这本书。我听说这个故事后很是感动。总之,胡 耀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也是中共的一张牌,为数不多的一张大牌,希望中共能够重视这张牌,用它做新的整合。


附录:胡耀邦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战略

最近,连续两次参加有关胡耀邦的座谈会。尤其是在上次参加的胡耀邦“思想年谱”发布座谈会,会上老同志们回忆说,是胡耀邦第一次提出“世界可能无大战”, 在战争和平问题上,要持和平观;是胡耀邦第一次提出反对“四人帮”的核心是反“左”,在“左”和右的问题上主要是反“左”。这些是我第一次听说,也使我感 到有必要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过程做些分析。因为胡耀邦的这些判断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基点和架构有着内在的关联。

晚年耀邦

由于我是做战略研究和咨询的,对涉及战略的判断十分敏感。而且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30个年头,回顾这段历史,其中无疑包含着重大的战略判断、价值观和选择。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有足够的理智和空间,来评判政治家们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为。

我认为,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样可以用战略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如诊断、价值观战略选择。首先,当时的战略重点是做出外部环境的诊断,并以新的 价值观做出正确的选择。可以讲胡耀邦的外部诊断结论是世界以和平为主线,这一战略持续到当代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其次,胡耀邦主持的三次大讨论,实际上是 提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使命。这三次讨论就是思想战线上的反“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生产的目的大讨论。这些讨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战略奠定 了基础,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基本判断和价值观层面的一次重新思考。

由此,我认为,改革开放的核心思想和战略首先是由胡耀邦提出来的。依据这样的判断,我们还可以说胡耀邦有三大业绩:一、平反冤假错案; 二、新技术革命大讨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三大举措,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在政策与策略层面的展开和深化,使改革开放得以实施并实现其目标。以新技术革命大讨论的结果 为例,其结果就是中国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而且成为改革开放持续数十年的核心领域。

当中国人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听了也很高兴,而事实上不是这样。应该这样说:胡耀邦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决策者,赵 紫阳是改革开放的工程师。这样并不会贬低邓小平。事实上,只有把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决策者,才能给邓小平以更高的地位。胡耀邦是改革开放创意的探路者, 赵紫阳是改革开放深入的执行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搞清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面貌。

——2007年12月7日在胡耀邦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讨论会上的发言

(作者博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