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星期二

梁京:南海之争与"中国逻辑"的危机

图:南中国海仲裁案仲裁庭由五名仲裁员组成,他们对仲裁案达成一致裁决。首席仲裁员加纳籍法官门萨(中,Thomas A. Mensah),其他成员是(右起)法国籍法官科特(Jean-Pierre Cot)、波兰籍法官帕夫拉克(Stanislaw Pawlak)、德国籍法官沃尔夫鲁姆(Rudiger Wolfrum)、荷兰籍教授顺斯(Alfred Soons)。


国际常设仲裁法院裁决中国在南海的"九段线"主张没有法律根据,这个结果对中国朝野产生了巨大冲击。我相信,这个冲击的历史意义将不亚于甲午海战惨败对中国的冲击,因为此次中国外交的惨败将像当年中国军事失利一样,迫使中国人对自己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对自己的政治文化进行空前深入的反省,从而对21世纪中国的文化更新和制度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从表面看,仲裁结果虽然对中国不利,但并没有让中国遭受实在的利益损失,不少国家还不得不小心表态,给中国留点面子,但是,对这个世界有常识的人都能明白,海牙仲裁法院的裁决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颜面尽失。最令中国人痛心的是,像当年甲午一样,此次中国失利,并非国力不足,而是陷入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带来的困境。
不过,从国内微信对中国这次外交失利的议论中,我看到了这次仲裁结果正在带来的积极影响,那就是这次外交失利给许多愿意直面历史,愿意独立思考的中国人带来了一个了解历史真相的极好机会,因为中国的海权专家通过微信把南海争端的历史源源本本地告知中国人,而这些真相恰恰是多年来中国当局刻意对国民隐瞒的。
许多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第一次知道了这样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第一,如果不是国共内战,中国本有机会实现对南海主要岛礁的实际控制,也就不会有今天"九段线"的尴尬;第二,如果不是中共为了支持与美国对抗而积极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还有机会在南海权益之争中占据更有利的谈判地位。
也就是说,中国今天在南海之争中所处的尴尬境地最深刻的根源,就是中国权力游戏的逻辑。这个逻辑的核心是成王败寇,由这个核心逻辑可以引申出另外两个逻辑,一个是权力角逐者为了取胜可以突破一切底线,包括突破国家主权利益的底线;另一个逻辑,就是绝不相信有通过平等、理性对话来实现多赢的可能,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接受这种理念和掌握这种技能,一切政治博弈的结果都取决于"势",取决于"权谋"。理解了中国权力游戏的逻辑,也就不难理解国共权力角逐中的许多行为,不难理解这些行为带来的历史后果。
麻烦的是,今天还有不少中国人坚信,中国权力游戏的逻辑不可能也不应该改变,否则就会"国将不国,天下大乱"。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已经崛起,中国逻辑不仅可以与西方逻辑共存,还有机会在一定范围内强加于人,这正是近年中国在南海之争中选择的方略最深层的思想根源。
南海之争让我们看到,对于中国人的这种偏执,世界各国表现出相当的理解和耐心,原因之一,就是南海涉及的利害关系太大,另一原因,就是中国在南海之争中投入巨大,惹翻了这头半睡半醒的狮子实在划不来。维持南海自由通行的现状,对所有国家都有利,而中国改变这一现状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只要当事各国坚持一致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原则,中国迟早会认识到自己现在的强硬做法得不偿失,最终作出理性选择,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之争。也就是说,南海之争的各方都"拖的起",不大可能发展成直接颠覆"中国逻辑"的危机,也就是不易发展成颠覆中共政权合法性的外部危机。
至于中美两国争锋会不会在南海擦枪走火引发大规模军事冲突,我的看法是,这次仲裁的结果会大大减少这样的可能,原因就在于此次海牙仲裁法院的裁决,对增进中国精英和民众的认知,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让当局利用南海问题煽动反美变的更加困难。



——RFA

1 条评论:

  1. 中国是应该走问帝国主义制,曰夲已是軍国制了,我们要求自身必要進步。客观点好。

    回复删除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