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9日星期二

杜光:从文化专制主义的出口看帮闲文人的嘴脸

――价值.公理和正义.爱国主义


 

戴晴(右)应邀在会上发言


【新世纪特稿2009年9月29日】最近多次在网上读到关于法兰克福书展的信息,但多语焉不详读了秦晖先生的《法兰克福研讨会风波》,才了解其间的曲折详情,捧腹忍俊之,不禁想要写一点什么,同朋友们网友们共享新闻出版总署导演的这幕滑稽剧的笑料。

法兰克福书展是已创办多年的国际性书展,中国是今年这个书展的"主宾国"。作为书展的展前活动,主办方德国笔会在91213日举办以"中国与世界――感受"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中方参加者的请柬发到新闻出版总署,他们发现被邀请者中间有戴晴和旅居美国的异见诗人贝岭,当即采取了惊人的应对措施。据《环球时报》911日报道:"德方未经中方同意邀请异见人士参加研讨会。中国方面已经表明立场,如果德方不放弃邀请,中方将不出席此次研讨会。"该文还引述书展主办者里肯布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的话说:中国方面"十分坚决地要求,如果这两人出席,我们就离开。"德方无奈,只好撤回邀请书。

在国内,新闻出版总署滥施文化专制主义,随意查禁书籍,处分报刊,已经是家常便饭,不足为奇;被查禁处罚者无法抗争,只能忍气吞声。但现在要把文化专制主义出口到国际上,就没有这么顺当了。德方撤回邀请书的消息一传开,一时舆论大哗德国报纸纷纷斥责书展主办方"出卖了言论自由"。主办方鉴于舆论的压力,重新向戴晴发出了邀请书。戴晴表示,本来这种活动她未必感兴趣,但官方既然这么阻挠,为了捍卫言论自由和申明自己的权利,她倒是非去不可了。

中方的反应,可以从《环球时报》911日的那篇报道的标题上窥见一二:"研讨会突邀不速之客,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德媒借书展恶毒攻击中国"。这篇报道还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赵俊杰的话说:"这次事件是中欧围绕价值观的一次争论和较量,我认为,对于公理和正义之举就要坚持,丝毫不能妥协,爱国主义不能打折扣。"

近几年来,爱国主义不断被御用文人用来掩盖专制主义的丑态,在批判普世价值的先锋陈奎元先生领导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出色。这次站出来叫板的就是该院一位名叫赵俊杰的人物,在《环球时报》的宣扬下,他的一副帮闲嘴脸,跃然纸上。当然,他说的"这次事件是中欧价值观的一次争论和较量",一点也没有。这个较量在《环球时报》报道后的第二天就达到高潮。在12日的研讨会开幕时,法兰克福市长致辞说:自己历来坚持言论自由,不怕任何压力。过去书展邀请过东欧的异见作家,今后也不会改变这一传统。会议主办者也为所发生的波折向公众道歉,并且请戴晴和贝岭上台发言。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中国官方代表纷纷退场,表示抗议。随后回到会上的中方发言者,据说还驳斥了"中国压制言论自由"之类的说法。

俊杰所说的"中欧价值观",在这个较量和对比中显得何等强烈何等鲜明啊!德方在屈从于中国官方的压力,撤销了对戴晴和贝岭的邀请后,接受了舆论的批评,重新邀请他们参加研讨会,而且在研讨会开幕时,市长表态坚持言论自由,主办者表示道歉,这种对言论自由和民间舆论的尊重,正是欧洲价值观的体现。相对于中方剥夺戴晴的与会权利和言论自由,其是非优劣,判若云泥不论中国官方代表怎样否认"中国压制言论自由",他们围绕这个研讨会的所作所为,恰恰证实了他们就是压制言论自由的凶手。而他们嘴里的中国价值观,实际上不过是文化专制主义的价值观罢了。按照这个价值观,所有言论和新闻出版以至一切文化事业,都必须服从一种意识形态的统一指挥,这在前三十年的毛泽东时代叫做"舆论一律",在后三十年的邓小平时代,则是"舆论导向"。把这种文化专制主义的价值观说成是中国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也是对全国人民的侮辱。

贝岭


为专制主义辩护的帮闲文人是知识分子中最无廉耻的一伙。他们的看家本领就是用最堂皇最漂亮的辞藻,来说明最卑鄙最肮脏的勾当。赵俊杰的表演就可以说明这个特点。他把剥夺一个公民参加国际研讨会的权利,说成是必须"丝毫不能妥协"地坚持的"公理和正义之举",是"不能打折扣的爱国主义",真可以说是出了一个国际大洋相。什么是公理,《辞源》的解释是"世界所共认之道理也",正义则是"公正的道理"。剥夺公民权利和言论自由是世界所共认的公正的道理吗?别说是世界不会共认,就是在中国,难道民众会共认这样的公理和正义吗?至于所谓"不能打折扣的爱国主义"就更荒唐了,难道你的百宝囊里,还有什么可以打折扣的爱国主义吗?所谓爱国主义,爱的是祖国的锦绣山河,悠久文化,她的优良传统和光明前途,而不是某一个政党,某一种制度。纵观当今中华大地,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是像戴晴那样的知识分子。他们关心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反对阻碍社会发展的专制主义,提倡民主自由,为此而呕心沥血,奔走呼号。他们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把打压他们,剥夺他们的言论自由,说成是爱国主义,而且"不能打折扣",岂不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一点也不奇怪,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正是帮闲文人的特色。

在这个事件里,表现了这种特色的还有《环球时报》的报道。前面已经提到,他们在911日的报道里,赫然地显示醒目的标题:"研讨会突邀不速之客,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德媒借书展恶毒攻击中国"14日的《环球时报》上,同几个作者在报道这个研讨会时却说:德国媒体"散布中国施压,异见人士被拒绝的假消息",以"破坏气氛"云云。三天前刚说过"中方组织者严词拒绝",三后却说异见人士被拒绝是"假消息"。究竟是真是假,他们心里清楚;是甘愿为虎作伥,还是有苦难言,那就天晓得了!

                                                    2009929

http://ncn.org/view.php?id=7645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