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以來中國政治、經濟與外交利空不斷
中國在去年底對新冠肺炎疫情採解封政策後,經濟並沒有如原先預期出現的快速發展,反而呈現欲振乏力的狀況。不僅出口連降,國內消費也不足,此時出現的房地產問題更是重創中國經濟。外國分析機構現在多看衰中國,認為這是結構性問題長期累積後,被清零政策誘導而全面爆發的經濟問題,無法在短期解決。國際上不再講中國何時會追上美國,而是爭論中國衰落的速度,到底會是慢慢的消風,還是會出現快速的萎縮。連像橋水基金的達利歐(Ray Dalio)這位過去中國經濟萬靈論的旗手,也在看貶中國經濟的未來。
偏偏在此時還出現秦剛「被」離開外長(至今秦剛既未請辭,也未被宣布逮捕,只是秦剛先是忽然不見,然後北京忽然宣布王毅回鍋擔任外長),還有整個火箭軍高層被拔官,換上一批過去沒有管理導彈經驗的將軍主導。在其外交與軍事部門都在出狀況的此時,還有日本媒體說習近平八月在北戴河被曾慶紅為首的大老痛罵。雖然不知道此消息是否為真,但在寫作此文時還沒看到官媒出面闢謠,這個現象也顯示中國內部肯定出了某些問題。
822─910從金磚峰會到G20峰會
八月十八日在華府的美日韓峰會之後,陸續有數個多邊峰會吸引了世界目光,其對印太局勢也有相當影響。首先是8月22日─24日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行的金磚峰會(BRICS),之後在九月初在印尼雅加達則有東協峰會與東亞峰會,接著在9月9日─10日於印度召開G20峰會。金磚峰會發表了《約翰尼斯堡聲明》,G20峰會也發表了《新德里領導者宣言》,東亞峰會也有領導者聲明,但不意外的,東協峰會只有主席聲明。
在俄羅斯總統普丁因俄烏戰爭牽連的國際法庭通緝問題而缺席的情形下,今年金磚峰會的主角顯然是中國與印度。特別是本屆金磚峰會是習近平近半年來首次出訪,顯示中國對金磚峰會的重視。由於本屆出現金磚峰會成員的擴展,還有號稱超過三十多國想進入金磚俱樂部的情形,以及會中也出現鼓勵各國在能源及其他雙邊貿易使用本國貨幣等情形,認為中國已成功將金磚峰會轉變為一個由中俄主導的新型抗美集團。只是這個解讀可能失之偏頗。
很明顯的,習近平八月下旬去南非參加金磚峰會(BRICS)時是懷抱著相當期待的,但到了現場後但卻缺席某些會議,反而啟人疑竇。而習近平想透過金磚峰會打造一個能與西方匹敵的集團想法,不僅本屆的主席國南非不認同,巴西總統也以一句無意敵對美國與G7而使其破功。雖然金磚峰會有大幅擴張成員,但從新入會成員來看,很明顯南非與巴西是其中三個新成員的主要推手。中國固然成功讓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伊朗加入金磚峰會,但其最期待的印尼卻表示無意迅速做出決定,選擇依然留在外面。
而原先喊得沸沸揚揚的去美元交易也沒出現。雖然從這次的成員擴張可以發現,金磚峰會未來可能會在世界的石油出口有重要位置,因為世界前六大石油輸出國家就有三國是金磚會員,但要使其影響力超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去美元化,這並不是透過國家就能執行的那麼簡單。
更糟糕的是,當習近平興匆匆在南非參加金磚峰會論壇時,先是看到印度火箭成功登上月球,成為地球第一個在月球南極著陸的國家。其次是中國正當「一帶一路」邁入十周年計劃於十月舉行大規模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義大利卻在此時通知中國要退出「一帶一路」之合作。這個退出無疑對中國的國際威望與習近平對國內的威信都大打折扣。
不曉得是不是習近平真的有被老人罵而心情不佳,還是很怕看到莫迪總理的眼神,首先是習近平缺席金磚峰會的領導者商業論壇,以商務部長王文濤代替。其次在金磚峰會場邊出現中印領導互動時,我們看到莫迪鷹眼直視習近平,但習近平卻好像在迴避無意多談。之後習近平更是選擇不去G20峰會,不管印度外交部的極力邀請。還記得去年習近平出席在峇厘島的G─20峰會可是出盡鋒頭,有十個國家領袖排隊要與習見面,習當時還在場邊把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當小孩子般教訓了一頓。但這次卻選擇不出席,白白讓莫迪總理在G20變成了「莫敵」總理。使此次G20會議變成了「見證印度崛起」的會議(India's coming out party)。
另一個問題是,當東協峰會與東亞峰會在九月初召開的前一周,中國卻選擇對外公布其「一點都不能少」的新式中國地圖。除了既有的南海九段線外,這個地圖首次出現把台灣包括進去的第十段圖,也大剌剌的把中印爭論邊界通通畫為中國領土。此舉立即引發多國抗議,不僅台灣、印度表示強烈反對。
也首次看到東協的四個南海聲索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汶萊),再加上印尼,先後發表聲明對中國表示不認同。雖然因為柬埔寨等中國在東協的盟國之故,此次無法在東協提出針對南海的共同聲明,但這次卻有出現東協四加一的個別國家對中不滿聲明,還包括了過去沒有發表過類似主張的汶萊,以及也是過去很少高聲抗議的馬來西亞,在這次跑第一表示反對,這都可說是在東協史上的首次。
由於中國此次地圖發布是在莫迪總理直接跟習近平關照邊界問題之後沒幾天,顯然有狠打臉莫迪的意思。是不是預期屆時去印度會被莫迪藉著與會G7國家領袖的支持而要中國加倍奉還,所以習近平才乾脆選擇不出席呢?但如果真的是這樣,這豈不是向大家承認習近平怕莫迪了嗎?
去年G─20主軸是俄烏戰爭後的美俄溝通,今年則是見證印度崛起
G20會議是唯一包含G7與金磚五國成員的國際會議,雖然其一開始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協調與處理包含東亞經濟危機在內的問題,但在俄烏戰爭後出現了「美國與西方VS.中俄」的對立關係後,因其同時包含G7與中俄等國在內的特性,使其促進地緣戰略對話的成分就變得越來越大。去年在印尼的G20會議的焦點,除了是後疫情時代的領袖面對面峰會外,外界多將焦點放在G20會議是否可以出現美俄、美中等雙邊對話。在習近平還沒宣布不出席今年的G20會議前,外界也將觀察重點放在是否會有美中峰會與印中峰會,但當知道習近平不會出席後,觀察焦點就改為看印度要做什麼事。
而印度為了今年的G20會議,也處心積慮層層布置。從年初到現在的峰會已經舉行超過五十場的部長與資深官員會議,地點是散佈在印度各省分。印度更將今年的G20主軸定為「一個地球、一個人民、一個未來 」(One Earth, One People, One Future),把「全球南方」面臨的困境、氣候變遷諸問題等列為G20的主軸。今年一月更主辦超過一百二十五個國家參加的「全球南方主張峰會」(Voice of Global South Summit),先把印度定位為讓全球南方發聲的倡議者。繼之在G20會議上,再把自己作為讓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有良性互動的對話促進者。
由於年初的「全球南方主張峰會」有一百二十五個位於亞、非、拉美與部分歐洲國家的全球南方國家參與,其中還有九國是領袖親自出席。大大彰顯了印度在全球南方國家心中的分量。而在這次G20峰會,印度除了與巴西、南非、印尼在對領袖聲明的草稿擬定有密切合作外,也取得包括美、德等國的支持讓非洲聯盟成為G20的永久成員,與歐盟享有相同地位。以此表示G20願意傾聽全球南方的聲音。而從最後的領袖聲明文件來看,印度在爭取G20對全球南方的重視上,可說是相當成功的。
印度成功讓「全球南方」進入G20議程並在包括美歐等國支持下取得相當成果,包括負責對開發中國家貸款與援助的世界銀行之改革在內,可說是從另一個角度見證了印度崛起。即便包括烏克蘭在內,對領導者聲明沒有明確譴責俄羅斯表達強烈不滿。這依舊無損印度在G20取得的成功。
印度做為全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雖然印度的經濟規模與中國還是有一定差距,但當中國經濟下行且前景不佳後,印度就立馬變成頗具吸引力的另類投資選擇。以印度這次在G20被世界認可與接受的態勢,我們可說是正在目睹「印度崛起」。
中印在「全球南方」(Global South)領導權的劇烈競爭
當美中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在俄烏戰爭後,世界逐漸出現以G7為核心的美歐日澳等國,與以中俄為核心的中俄朝伊朗等歐亞大陸獨裁政權的集體對壘。中國為了與美國一拚,而力圖拉攏亞非拉等「全球南方」國家。今年八月台灣中美洲議會觀察員資格被撤銷,由中國取代,除了是中國要在國際全面封殺台灣外,也與其意圖削弱美國在中南美洲影響力的戰略意圖有關。特別是中國在2018以後積極結合其「一帶一路」計劃、基建大撒幣、與中國市場的誘因,在中南美洲甚至加勒比海等地區攻城掠地。
中國在聯合國的主要夥伴,包括其G77集團,也多是屬開發中國家的「全球南方」範圍。這也是中國為何認為可以透過聯合國完成其國際戰略目標,因為佔聯合國會員國之多數,就是「全球南方」的國家。只要能掌握全球南方,中國在聯合國就可以處於不敗之地,相反的更可以讓美歐日澳等國處於聯合國少數的不利處境。
對於美歐等國來說,其過去對亞非拉的殖民剝削歷史,以及之後以開發計畫為名的依賴發展,讓美歐等國在全球南方有著先天不名譽而需克服的過去,因此當中國以反殖為道德訴求以團結亞非拉等國時,即便大家都知道北京掛羊頭賣狗肉,但美歐等國對此還是會陷於被動處境。這也是習近平意圖改變國際現狀時,全球南方給與其支持是如此重要的原因。
無論是習近平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或是去年開始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GSI)、全球發展倡議(GDI)、全球文明倡議(GCI)等,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支持,都是這些倡議能否持續的關鍵。而這些倡議的共同目標,是確立以中國為核心,作為提供「全球南方」另類的政治發展選擇,以便挑戰以民主價值為核心全球國際治理體系。因此中國不僅要全球南方的支持以對抗美歐,還需要這些國家團結在中國的領導下,以中國的體系及制度為宗,建立一個與民主自由價值相匹敵,具明確上下位階的國際威權體系。
但相對於中國要「全球南方」團結在中國的領導之下,透過南南合作以對抗美歐,同樣有志於提升全球南方發言權的印度,其想法比較像是提供全球南方發聲的管道,憑藉其與已開發國家的友好關係,讓「全球南方」的聲音可以被已開發國家聽到,有意提醒已開發國家但本身無意與其對抗,因此印度更像是個扮演「全球南方」與已開發國家的溝通橋樑。目前也看不出印度有意扮演「全球南方」領導者的角色,新德里比較像是不要讓中國支配全球南方的制動閥。
但現在隨著中國經濟弱化,使其對「全球南方」影響力的經濟支撐也受到限制,加上印度崛起,印度更有意在全球南方有其發言權。從此次印度主辦G20會議的美歐態度,其對印度在「全球南方」扮演更大角色顯然是支持的,這也意味著在未來中印對「全球南方」競爭會日益激烈,而這兩國對於全球南方存在的不同看法,其分岐也會日趨明顯。
中國走下坡與印度崛起,南亞地緣政治出現修習底德陷阱了嗎?
有趣的是,幾年前對美中競爭,有人信誓旦旦認為美國國力下沉與中國崛起,這兩個因素會導致華府領導者擔憂中國終將超越美國,因此華府會在中國國力還未超越美國前透過預先挑起衝突以抑制中國崛起,使美中陷入所謂的「修習底德陷阱」中。並以此架構理解這幾年出現的美中競爭關係。
但現在中國因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使其沒有崛起,與美國國力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現在華府已經很少談中國何時會超越美國了。但隨著中國國力的下沉與印度的崛起,可能在印太,特別是在南亞,我們會看到的反而是中國基於擔憂印度崛起而可能會透過(包括與其巴基斯坦盟友等在內)種種作為抑制印度的崛起,甚至為了預防印度崛起而出現衝突。
特別是因為中國不是民主國家,其領導者對於失去威信的敏感性更高,其對威望下降的可忍受性也遠較民選領導者(因有民意基礎)更低。在這個情形下,是否修昔底德陷阱反而更可能在印中關係出現呢?畢竟在中國的認知上,印度是不被認為有資格平視中國的二流國家。如果這個所謂二流國家在南亞與印太區域,以及在「全球南方」頻頻挑戰中國的領導權時,北京如何應對是每個人的大疑問。除了美中競爭外,現在也應關注中印競爭了。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