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

朱学渊答闵家胤先生,看错误时代的“政治辅导员胡锦涛”

imgres

闵家胤先生

闵家胤先生来信

朱先生:感谢您给我发来的文章,特别是这一篇"中国古代人名的夷狄特征"。我与学泰是高中同学,大学同学,也是整"反动学生"是的难友,这几十年在社科院又是同事,所以读起来特别有兴趣。大作《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我一定要买来拜读,而《中国古代人名的夷狄特征》不知是书还是文,倘蒙示教,不胜感激。前天曾用您原来邮址回复,结果"系统退信",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刚刚学泰给了我您的新邮址,但愿能发送成功。给您拜个晚年。闵家胤

闵家胤先生简介,一九四二年六月二日出生于四川重庆。一九五三年迁居北京。一九五七年初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二十六中),一九六〇年高中毕业于育英中学高中部(六十五中) 。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首师大前身)中文系。后任朝阳区楼梓庄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区教育局语文教研员。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一年入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学习,研究方向是系统科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哲学硕士学位。一九八一至二〇〇三年在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原理室做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研究室副主任,二〇〇三年退休。研究方向是系统科学和系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以及文化哲学。他曾在荷兰自由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长期担任国际广义进化研究小组成员,其学术期刊《世界未来》 World Futures编委,以及中国《系统科学学报》编委。他还是研究全球问题的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中国分部主席。目前他仍在从事国家和院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和撰写的工作。

朱学渊答闵家胤先生

Wang Kwangmei crop

隐去了刘少奇的王光美

家胤先生,

收到您短短的来信,却引起我亦"同倖"的 "反动学生" 漫漫回忆。历史已经翻过五十多本皇历,那是一个错误的时代已是定论。我们或因奈的"成分",或因不合"时宜"的思想行为,受到了恐怖的待遇。但这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荒诞的政府行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曲中的几个音符而已。这个时代不仅使我们,或许也使受父遇影响的稚年习近平处于惶恐之中;但是最大的恐怖却是在刘少奇的心中,他预感在前几年得罪了毛泽东,因此他的夫人在"四清运动" 中创造了 "桃园经验"来迎合毛泽东的斗争热情;然而,毛泽东在六五年初的《二十三条》中给了刘王夫妇"形左实右"的当头棒,于是"四清运动"无疾而终。所谓"反动学生",或曰"四不清学生",或曰"钻进高等院校"的"阶级异己份子",后来自然就烟消云散了……但是更伟大的乐章又即将开始了。

相反,也有同时代人有时运之感,其人未必出身工农,也不必是革命之鸿鹄,更没有红色的家庭背景;有的却是燕雀之机巧。最典型者就是那位清华大学的"学生兼政治辅导员"胡锦涛同志,据说他在文革中旅游锦绣河山,文革后我们准备投考研究生之时,他从刘家峡到北京来谋调工作,结果被留在团中央工作……云云,最后被小平同志钦点荣任"第四代领袖"。但是这位在错误时代的"正动学生",既无谈笑风生的性情,更无处人任事之能力;他十年留下的名言是"学习朝鲜",遗下的伟绩是"全面腐败",事实证明:他是有机会而无才具的阿斗。就在他即将上任前夕访问美国之后,我写下了附文《看政治辅导员胡锦涛》。十四年前,有朋友读了此文后对我说:"你应该给他几年机会。"十四年后的今天,敬请赐读旧日鄙文,看看我当初那一句失料了。

朱学渊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十四年旧文】朱学渊:从"政治辅导员"看胡锦涛

imgres

胡锦涛与奥巴马

胡锦涛先生总算亮过相了,他先去新、马两个友好小国"热身",然后再到美国"试脚"。美国政府与中国的老百姓一样,对这位六十岁的"接班人"知道得也太少了,因此各级僚属都出面招待。几年前朱鎔基的访问,敏捷的应对叫美国民众大开了眼界,只是"消气之旅"的叫法有点令人不舒服;还记得江泽民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时,破约回答问题,有人问他对门外藏独人士的喧嚣有何感想,他说一则见识了美国的民主,二则必须把自己的声音提得更高一些,结果竟博得了满堂彩。胡先生既无锋芒,又无急智,他的那种略带"女性化"色彩的作风,与江、朱二位的强烈的表现欲相比,实在相去太远了。

胡锦涛先生自准备接班以来就谨言慎行,因此人们很难了解他的政见和方略,只有那张不见老的脸和式样很好的一头乌发,经常露面;以至于有人一触及到他这多年的"隐忍",他立即很抱屈地回答"这对我来说是不公平的",他显然意识到这不是一种"体面"或"荣誉"。言外之意,他工作很努力,只是不透明的政治将明星的灿烂遮蔽了;然而,最委屈的还应该是中国人民,他们对即将"君临天下"的胡锦涛先生居然一无所知。因此也就难怪《华盛顿邮报》认为,这显示中国还要走多么漫长的路,才能成为一个现代国家或民主国家。

美国外交协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艾科米说,华府对胡锦涛的了解程度和其未到访前差不多。他感到失望的是,胡的演讲不够幽默,不了解如何吸引美国听众。"胡锦涛对听众的回应最好快些、简短些,而且要能说到重点"。有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温和的措词将促使华府强硬派更大胆;而对主张加强与中国交往的一派,也有推动美中关系的作用。总之,他的"弱势"形象,使人既可交友,也可欺负。而他那没有弹性的步伐,毛式的挥手,四平八稳的照本宣科,来了也等于没有来,早知如此了了,还不如让FedEx送一套预制录象,在PBS上放放就够了。

其实,胡先生本来就没有图什么"成果",只求不犯什么"错误"。对于憋了这多年的他,天快亮了再尿炕,实在是太划不来了。然而,一个大国接班领袖的如此缺乏安全感的谨慎表演,一定让期待他有所作为的人们,早泄了阳刚之气;但对京城里的公婆来说,胡先生则缴了一分"乖宝宝"的卷。从历练和气度来看,"痴长"了二十年的他,简直比俄国普京落差了一辈。平庸的成功,固然有运气的成分;然而,也是有中国特色的"逆向选择"中的"适者生存"。

算起来,胡锦涛先生还小我五个月,都该是一九四二年生的"千里马"。据说在清华大学学水利的他,并不很出色,一定是因为循规蹈矩,早早就入了党,还做上了"政治辅导员";他至今舞步轻盈,当年还是舞蹈队长。我想蒋部长南翔先生也未必知道他,否则也就不会被分配到偏远的刘家峡;但在那里他又偏偏遇到了"伯乐"宋平先生,从此平步青云,先后在甘肃和西藏当地方官;最后又碰上了学生闹事,小平同志启用新人,小胡同志就在北京城里耐心候补了。 
祖籍皖南绩溪的胡锦涛,生在上海,长在泰州,出于一个平常商家。如今他即将出头,因此有人就在他和"亲美名人"胡适之间,攀出了点"风马牛"的宗族关系;其实,绩溪还出过一个"红顶商人"胡雪巖。要是严谨的宋平先生早知道徽州(治绩溪)胡姓如此"复杂",少不了会怀疑胡锦涛有"卖国"和"贪腐"的"阶级根源"。说来共产党的"组织工作"都是些"黑箱作业";既然事事机密,别人也就只能瞎朦乱撰了。

在胡锦涛大学时代的履历里,只留下一条他做过"政治辅导员"蛛丝马迹。"政治辅导员",是六十年代初为"阶级斗争要年年抓,月月抓"的恐怖路线,而设立的一种监视学生思想行为的卑微工作,它是那些巴结的"积极分子"毕业留校的专差;而对那些"自来红"的干部子弟来说,又是不屑去一做的。那时,全国每所大专院校里都豢养了一大批这种人,向青年学生操刀的,就是这帮"学而不专"且"心术不正"的小人。今天,他们都是些年纪过了六十,毕生为牟私利而不学无术,却该扪心自愧的校园废人。

一九六五年,我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前,因诸多"反动言论",而被批判斗争了一通,最后在一位杜姓"政治辅导员"督导下写"检查",足足费了我半年的青春时光;只是毕业的大限到了,才将我发落到四川的一个县城去教书。临走前,一位罗姓的"政治辅导员"明知我"落水",可是还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奚落我:"朱学渊,你可以去考考研究生嘛"。这些无时不刻的侮慢和训斥,使得我对"政治辅导员"耿耿于心。我幸得早一年出门,在"文化大革命"中,同级留校的"政治辅导员",不少是血债累累的"打手",几乎与"辽宁张志新案"齐名的"上海王申酉案",就是他们一手制造的。

据说,普天之下惟清华大学与众不同,蒋南翔先生提拔了许多"双肩挑"的学生,读书之余兼任"政治辅导员",每月还发可观的"津贴",其中有人还能省出钱来买辆奢侈的自行车。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核心中会形成一个势力庞大的"清华帮",或许就是源自於这种令人趋骛的"物质利诱"。蒋南翔先生在五十年代打得了一批学有专精的"右派分子";六十年代却造就了一批青年机会主义者,他的这笔"政治津贴",竟功不可没地为中国的共产主义埋伏了一代领袖。

关于权力的继承,中国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远的不说,自从西太后垂帘,满清皇朝就出了问题,亲生的"同治"皇帝一死,她就定了妹生的"光绪"继任,而这个外甥又想做点事情,于是就被禁闭到死。共产党的笑话就更多,共产主义本来是一种西方革命思维,可是它的领袖天天也操烦着帝王的身后事,他们无非是要"选拔"一个听话的,而天下又听他的"接班人"。

"选拔接班人",实在是一桩很钻牛角尖的事情,自从毛泽东栽在林彪的手里,又立了一个"不蠢"的华国锋;等到他自己"百年"结束,元老叶剑英就指点华国锋和汪东兴收拾了"四人帮",而邓小平也就从阴沟里爬出来了,"彼可取而代之",只年把功夫,就叫"英明领袖"卷铺盖走路。毛泽东的"永不变色"的苦心,则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邓小平在"接班人"的问题上,也没少受罪。只怪他一时气量小,又听了小人的谗言,处置胡耀邦惹出了大祸,后来罢免赵紫阳又丢尽了颜面;他本来属意李瑞环做替补,但有其他老人喜欢江泽民,他也就心灰意懒,好坏由他了。后来他对江泽民也不甚满意,只是"胡赵之鉴"不远,才由小女扶着去"九二南巡" ,这吓着了聪明的江泽民,从此跟紧了。

共产党选"接班人"难,做"接班人"就更难,搞不好还有"杀身之祸",少则"牢狱之灾"。 因此,江泽民早早地就采取了措施,他趁小平同志在世,就将出言不逊的陈希同关进了大狱,还将自恃与邓小平有"通家之好"的"军委秘书长"杨白冰赶出了"核心",就此邓、杨两家翻脸绝交。然而,这种"山有虎"的事情诱惑实在太大,莫说本无锋芒的林彪要"折戟沉沙";一个区区政治辅导员熬上十年,一趟"虎山行",当然是在所不惜的。

胡锦涛能成为未来领袖,可能与邓小平没有多大的关系;大概是"谨小"的宋平先生,推荐了一个"慎微"的锦涛同志,"老同志们"看着不错,就"为民作主"了。说来毛泽东、邓小平"看人",都是看一个错一个,谁又能把人一下看对了?再说宋先生长期主持"组织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却出了那多的"贪官腐吏",他是否真识"千里马",也令人质疑。

去年,胡锦涛在巴黎遇见林希翎女士,她说"我还活着哩",胡锦涛说"为什么要这样说,你应该活得更好"。这几句慰籍的话竟使我觉得,要让一个"政治辅导员"去背毛泽东的"十字架",或许是"不公正"的;但是,作为"接班人"的胡锦涛先生,只向"作恶"的历史说些事过境迁的客气话,是很不够的,他至少应该向饱经灾难的人民宣导"从善"的方略。中国人民期待的已经不是一位生死由天的善人,而是一种长治久安的制度;当年胡耀邦热情奔放是为共产党"取信于民",今天胡锦涛的谨言慎行只为自己"获得权力",他确实还是个机会主义者。

问题是,胡锦涛又能有多大的"权力"?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人比较,他们的"权威"约呈几何级数递减;强势的邓小平或许还有毛泽东的十分之一的威风;而拘谨的胡锦涛的魅力,可能连外向的江泽民、朱鎔基、李瑞环的十分之一都不及了。另一个问题是,胡锦涛有没有能力运用这点"权力"?在这个多事的强权主导的世界里,"韬光养晦"和"丧权辱国"仅一步之遥;机会主义者的"谨慎",很可能被强人指为"怯懦",并迅速导致政治核心中的"强替弱汰"。 
与"威权递减"的现象相反,"民主制度"国家的代代领袖都是民选的强势人物,这就是它们国力历久不衰的根本;英美诸国即是例证。今天人们都在嘲弄俄国的苦难现状,而貌似强大的前苏联恰恰崩溃在"威权递减"之中;而今天实行了民主制度的俄国,经几代精明人物的有效操作,必将重登强国之坛,而叫那些短见的人们刮目相看。中国的政治领袖莫为一时"国力提升"有傲意;一个不要民主的民族,永远是无人尊重的愚种,任凭它是个"常任理事国"。

即将传到锦涛同志手里的,既是一把"权力",又是一泡"烂污",贪腐、失业、人口、台湾都是问题中的问题。"人口"和"失业"只能让时间去消磨;"台湾"却牵动民心,失手就要覆舟;惟"贪腐"之事,日日糟蹋着共产党本已不良的名誉,实在再紧迫不过了。去年政府派人去加拿大引渡要犯赖昌星,结果他在外国法庭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入了律师的陷阱,犯人没有抓回来,还调侃自己"学到了许多的东西"。说来,中国要杀尽贪官,与美国要消灭光恐怖分子一样的不智。这些问题的解决,还要靠除根的大略。

"专制"是"贪腐"的症结,药方自然是共产党最忌讳的"多党民主";最近江泽民先生提出"三个代表"和"资本家入党"的主张,虽不离"一党"之原宗,但不能说没有"多容"的新意。人曰"党同伐异",政党本是"同志"的团体,有"异志"才会分党派;代表"全民利益"的党,必是"天下同志"的空想,弄不好就是"本党的分裂"和"多党的开始"。等"大权"传到"小胡"手里,这些统统都是"大难题";怯懦的他,如何办得这般大事体?

中国的领袖在一班一班地换,改革好似在一步一步地走,但"实行民主"根本大计,却象一只球在场子里传来传去,终不见有好手投篮得分。打球还有三十秒不出手,就得让球的规矩;中国的政治却没有比赛的对手,所以只管一代一代地把问题"倒"下去,磨尽了苦难的五十年,还有一个新世纪。据说胡锦涛在美国私下表示,他也知道须行民主制度,但目前还不是时候。这无非表明在他未来主政的时代,民主不会到来,而腐败仍将继续下去。

胡锦涛先生的这番预演,实在太令爱国的人们失望。他那"太平绅士"的落伍形象,真叫人怀疑"伯乐"的眼光,和"中南海托儿所"的教育质量。这是没有激情的十年"表演"的最后一幕,而他又演得太隐忍、太伪装。他肯定不是那个有真性情的胡耀邦;莫非他是又一个假谦恭的活王莽?如果他什么都不是的话,谨防"清道夫"将他扫出"党中央"。

或许,胡锦涛的局面要比这好一些,江泽民、朱鎔基、李瑞环们未必欣赏他那无喜无怒的性格;可是再把一个"接班人"赶下台,岂不又制造了一场笑话。可以设想,胡锦涛将在"老同志"的"指导下",继续他"识相"的政治生涯;今年已经六十岁的他,将在高位上很快地衰老。作为当年的一个青年机会主义者,今天他一定在祈祷:中国再有十年的稳定,好让他安稳地把球再传给下面的一代。

二○○二年五月十九日 
原载香港《开放》杂志

海外和美国专家说:胡锦涛谨慎得当 不够幽默

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即将结束美国访问。美方专家认为,虽然华府对胡锦涛访问抱持甚大期望,但胡锦涛低调作风仅掀起一阵涟漪。总的来说,此次访问是成功的,有助於美中的交往。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香港「文汇报」昨天也发表社评说,「胡锦涛访美取得成功」。美国各界基本上也是持这一观点。

美国外交协会中国专家艾科米说,华府对胡锦涛的了解程度和其未到访前差不多。他未掀起大涟漪,只像是雷达萤幕上的一个小光点,但这光点恰如其份。 
就美国观点而言,胡锦涛此行未说出激烈言词,代表美中关系未出现大裂缝。对胡锦涛而言,谨言慎行意味这位第四代接班人不想在外交场合失态。白宫就表示,胡锦涛与布希总统及钱尼副总统的会晤令人满意。

艾科米表示,他对胡锦涛感到失望的只有一点,就是胡在美国演讲时不够幽默,似乎不了解如何吸引美国听众。「胡锦涛对听众的回应最好快些、简短些,而且要能说到重点」。

美国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前国防部副助理部长坎贝尔说,自从冷战结束後,未见如此大场面及精心安排等待胡锦涛到访。

美方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温和的措词将促使华府强硬派更大胆,他们认为中国是潜在敌人,主张和加强与台湾关系。然而,对主张和中国交往的美国这一派,则有增加美中关系作用。

华盛顿尼克森研究中心中国事务专家兰普顿认为,胡锦涛像墨水试纸,每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这次访问,然後各取所需。

柯林顿政府的中国顾问李侃如认为,藉著这次访问,胡锦涛已置身於美中关系,胡锦涛没有失态举动,他表现的似乎和美国领导人很熟稔。

前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索乐门表示,胡锦涛顺利成行,以及其在演讲时强调经济发展、及贸易,显示中国新一代领导对「台湾问题」看法不同。索乐门指出,美国该做的是,让两岸继续发展这种互动模式,好让两岸找到可以接受的相处之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