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0日星期一

胡德平:面对挑战,戳破谎言

2005年11月18日,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温家宝、曾庆红同志等和胡耀邦夫人李昭亲切握手。

    9月15日,我从南京回到北京,就看到《纵览中国》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胡耀邦家人如何看待温家宝》。作者不知何人,亦不知网站由谁所办,但因其文章现在还转贴在国内一些门户网上,所以有做答的必要。我的家人和朋友也催促我说明真相。
    作者引“知情人”所披露的全部独有消息,无一真实。既不是事实,却造谣惑众,为何?只能解释为:为了某一目的,而有计划地编造谎言。面对挑战的谎言,必须戳破谎言。但我仍有一个疑问,这些全部独有消息到底是“知情人”所供,还是作者所造?若是作者上当,还望作者作一主动更正。
    该文说我,对温总理的文章:“ 冷笑一声说,什么呀,他哪里是纪念老爷子,除了沾老爷子的光,他什么也没做过。”
    真实情况是:为兑现光彩事业活动的承诺,今年4月中旬,我和几个企业家朋友应邀正在新疆伊犁州考察一个生物能源项目。15日早饭前散步,同行的一位朋友告诉我,温总理发表了《再访兴义忆耀邦》一文。我当时一惊,没有多想,即刻给在北京的郭栋秘书打电话,请他转达对总理尊重历史的敬意。第二天段永基找来文章的电传稿,才认真拜读完毕。当时见到新疆的党政领导也表示文章写得感人。回到北京,见到郭栋,我告诉他:温总理的文章写得平实诚恳,我相信没有谁违背作者意图大删大加大改过,也不像集体正式讨论后的纪念稿,完全是总理自己的手笔,一气呵成。难为总理了,不要第二次给他办公室打电话,打扰他了。
    这都有我的日记为证,何有“冷笑”之说。况且家中四个兄弟姐妹在家中都叫父亲为爸爸,叫母亲为妈妈,老爷子长、老爷子短的称谓绝不会挂在我们的嘴上。至于谁沾了父亲的光,谁欠了父亲的情,我们心中也少有个人的恩怨芥蒂。因为父亲在文革中对我们兄妹有过非常生动、深刻的教育,他说:“毛泽东思想重要不重要,毛主席的接班人重要不重要?都重要!但放在第一位重要的还是毛主席开创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就是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伟大祖国。革命自有后来人嘛!”他对热心于伟大事业的年轻人、中青年干部充满着关心与希望,对背离这一崇高事业,为追逐权、利、禄而迷失方向的干部总是痛心疾首,甚至愤怒!
    父亲退下来以后,如果见到过去曾在他领导下工作的中青年干部还在工作,他总是非常欣慰地说:还在工作,还用你,很好!做好工作吧!这种话就对家宝同志说过几次。
    家宝同志和书记处的许多同志都记得,1985年11月20日是父亲70岁的生日。晚饭之后(是不是在家中吃的晚饭我已记不清楚),他还沉思蹀步在勤政殿的走廊上考虑国是。温总理在文章中说:“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只要是有良知的共产党干部都会理解这句话中的感情和意义。“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情此景,今日回想起来,难免让人落泪。
1990年12月父亲的骨灰在江西共青城安葬,乔石同志去机场送行,家宝和杨德中同志乘机陪同,毛致用、吴官正等人在机场迎接。对党中央的安排全家表示感谢。一路上家宝同志及所有中办同志对母亲非常尊重,我们全家也感谢他们周到的服务。何有“暖人的眼神”全无之态?家宝同志既有此行,怎么又会反对耀邦同志九十周年的纪念会呢?为了这次纪念会,温总理还给我家提供一张父亲、锦涛同志和他在贵州与地方干部合影的照片,母亲也出席了纪念会,这都有公开资料可查,该文竟硬说母亲拒绝出席会议,真是太藐视广大读者的记忆了。
2005年11月18日,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90周年座谈会上,温家宝、曾庆红、吴官正同志与李昭夫人等耀邦同志家属合影留念。

    2003年全国人大十届大会召开,家宝同志荣任国家总理,大会结束以后,温总理马上就拜访了我们兄妹的母亲。母亲除祝贺之外,就是希望他谈谈国内的经济形势,至于什么“胡家的事”、个人的问题从未出口。对温总理如此,对历届来家中探望的中央领导人也从未提出过什么个人要求。
父亲选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时,有一个原则,就是要选一个“生面孔”的人到中办,选好以后,就要努力工作,不能串门子。现在这种做法是否不合时宜,太拘泥了?他却很为这种选拔干部的方法而自得,他认为党内外的中青年干部这么多,怎么能老在熟人中间、在门第中间做文章呢?他也注意在老一代革命家、在开国元勋中的后代中培养人才,但同时强调,这些青年同志一定要有地方、部队基层生活锻炼的经历。父亲那种对干部五湖四海、一视同仁,又以干好事业为标准选拔干部的眼光,我拥护。
该文说胡家受到所谓“压力”,故派出三儿子胡德华接受媒体采访,这又是作者的无端猜想。4月15日三弟德华和妹妹李恒都在江西,参加国防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行车的路上德华接到了《东方早报》和其他一些媒体采访请求,德华婉拒不过,就接受了记者的长途电话采访.没有任何家庭压力,更没有家庭的派出。
    有人会问,为何温总理写这篇文章?我认为对于我党历史上肯定的代表人物,人人可以写纪念文章,为何总理就不行?当然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其局限性和过失,因此就成为媒体上的禁忌,这才是大问题,这么做到底对谁有利?
   
 也有人说,总理说话太多,有做秀之嫌。当然每个领导人的言行都要受实践的检验,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干部言不及义的假大空话太多,或是一脸木然,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作为。中国人民真该认真想想,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民公仆。

对一位过世的公众人物来说,家属、亲友、熟人、同事、上下级的纪念,固然让家人感动,但令许许多多不认识的“生面孔”的人纪念他、记住他就太不容易了。温总理是个例子,更多“生面孔”的人记住他,才更有历史的魅力。
                                      
2010年9月16日
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