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被轉發過萬次,成為在Twitter上木蘭話題第一條的文字是:「不要看木蘭。不要鼓勵迪士尼製作這樣的電影。觀影體驗完全是一場折磨。我又累又氣,徹底精疲力盡了。」
迪士尼製作的《花木蘭》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是荷李活為了金錢而犧牲普世價值觀、向極權叩頭的象徵。7月23日,蓬佩奧在加州尼克遜圖書館演講時說,「離此不遠的荷李活,這個美國創意自由的中心和自封的社會公正的仲裁者,對哪怕是中國稍微不利的說法都實行自我審查。」「企業界對中共的默默接受在全世界各地都在發生。」但《花木蘭》就不僅自我審查,而且讓我們看到為了錢,可以獻身討好到甚麼程度。
因女主角劉亦菲去年8月在微博撐港警的帖文,而引來杯葛電影的聲音,只是抵制浪潮第一波;公映時被發現影片最後感謝新疆的中共機構,掀起新一輪抵制浪潮。鳴謝名單中的中共新疆自治區宣傳部和吐魯番市公安局,後者被認為是新疆「再教育營」的負責管理單位,在去年10月被美國商務部納入實體制裁名單;而前者則是謊言製造機器。也就是說,《花木蘭》是在極權統治的暴力與謊言支持下拍攝的。
前幾天,19名美國議員聯署致信迪士尼總裁查佩克,表示「(電影)為了部份拍攝任務而與新疆當地安全和宣傳部門合作,會為那些可能實施種族滅絕的犯罪者提供默許的合法性。」要求迪士尼說明與中共當局的合作細節。
實際上,迪士尼為了這部片能夠進入中國市場,籌拍時已將劇本送中國廣電部審查,按廣電部意見修改,據聞其中一個意見是不能夠明確表現出故事發生在哪一個朝代,因此才有許多違反歷史常識的設置;而更重要的是把《木蘭辭》的「代父從軍」是盡孝,而改為從軍是為國盡忠。
中國古代的主流倫理是家在國之上,家高於國。《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忠孝不能兩全時,是以孝為先。
春秋時期楚國人伍子胥的父親是楚平王之太傅,即太子建的老師。因遭讒害,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叛逃往吳國,被吳王重用。伍子胥其後率領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都城,為報父仇,他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留下了歷史上有名的復仇故事。先秦史籍如《左傳》、《國語》、《呂氏春秋》、《戰國策》等,以及漢《史記》作者司馬遷,提到伍子胥復仇,都充滿同情和讚美。沒有史家指他叛國,是因為家在國之上,孝在忠之先。出土的戰國竹簡《六德》上說:「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為了父親,可以拒絕君主,但是不能夠為了君主去拒絕父親。
在談到主角劉亦菲因撐港警受抵制時,嗌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我覺得她是當代的花木蘭,我要為她點贊,她是一個真正的中華兒女。」
劉亦菲雖然是美國籍,但說她是當代中共國的「中華兒女」,也沒有錯,因為在中共國熏陶下冒起的一代,「沒有國,哪有家」是揮之不去的意底牢結,離開「沒有家,哪有國」的古代花木蘭遠甚。
問題是,劉亦菲的撐警言論發表在《花木蘭》已經拍竣的時候,投下兩億美元的大片,當然會考慮演員的一言一行對票房的影響,因此相信劉的撐警言論是得到迪士尼同意的,甚至還可能是迪士尼授意的,目的當然就是為了投中共國所好啦。
如果是這樣,那真的不是一部片的問題,而是涉及「美國創意自由中心」荷李活的價值異化,涉及西方企業為了利益而犧牲自由向暴政叩頭——這個當前全人類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