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沙皇"莱特希泽,从谈判圣手到布阵"大棋局"
邵宇 陈达飞
美国时间10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Rose Garden)发表演说,庆祝为期14个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尘埃落定。他宣布自1992年成立以来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将成为历史,代之以新的美-墨-加协议(USMCA)。这项协议或在11月份正式签署,而后提交国会批准后生效。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就是USMCA的"首席构架师"。
莱特希泽领导的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正在做3件事:第一,重新评估美国所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议,只要其不符合"美国优先"原则,美国就会要求重新谈判。如果对方不愿谈判,美国立马就会诉诸关税,或者是退出协议等相威胁。USMCA达成之前,9月3日,美国已与韩国达成了新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还正在与欧盟、英国、日本、印度等国家(或地区)重新谈判;第二,改革现有的多边贸易协议,为美国寻求公平的贸易环境。美国并没有舍弃以WTO为代表的多边协定,而是寻求与欧盟一道,对其进行改革;第三,扭转与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关系。莱特希泽、特朗普和纳瓦罗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的立场上高度一致,他们都认为中国就是美国所遇到的问题的症结。时至今日,美国重构的、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贸易网络已经形成,对美国而言更加公平、对等的多边贸易体系也正在寻求突破。这两者对中国都形成间接打击,前者孤立中国,后者钳制中国。不仅如此,莱特希泽还通过"301"调查直接制裁中国。所以,在贸易问题上,美国没有给中国留下多少回旋余地。
莱特希泽的线性人生,一个尖锐而激烈的谈判者
出生于冷战元年,成名于美日贸易战,再度授命于中美贸易战,莱特希泽将其一生都献给了美国的贸易事业。
1947年11月,莱特希泽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什塔布拉,父亲是一名医生。莱特希泽一直都是一个默默的耕耘者,学生生涯我们知之甚少,主要事迹均来自大学毕业之后。
1973年,莱特希泽获得位于华盛顿特区的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随即加入了同样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科文顿和伯灵(Covington & Burling)律师事务所,任助理律师。1975-1978年,他还兼任联邦律师协会联邦实践委员会主席。1978年,莱特希泽正式从职场步入政坛,被聘为参议院金融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高级职员,替参议员鲍勃•多尔(Bob Dole)工作,为少数党提供法律咨询。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当多尔1981年成为金融委员会主席时,莱特希泽升任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staff director)。
受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影响,原油价格从1979年的每桶15美元左右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美国国内经济迎来滞胀困境,国会保护主义情绪急剧高涨。在这个背景下,1981年开始担任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他在国内实施大力度的减税计划;另一方面,与西方阵营国家开启贸易和金融谈判。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莱特希泽的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1981年的《经济复苏税法》(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是里根改革计划的基本原件,而莱特希泽是该法案的重要执行者。因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突出表现,莱特希泽于1983年被提为美国贸易副代表,在贸易代表威廉•布罗克(William Brock)领导的USTR工作。作为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还担任海外私人投资公司董事会副主席。据媒体报道,在他任职期间,莱特希泽谈判了20多项双边国际协议,包括钢铁、汽车和农产品协议,谈判对象包括前苏联和日本等国。
在里根政府担任贸易副代表时,莱特希泽才39岁。任职仅3年,他就留下了一个尖锐而激烈的谈判者名声。1985年,当他离开里根政府时,白宫给予了他"钢铁老兵"的美誉。莱特希泽任职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参与了许多被称为"自愿出口限制"交易的谈判。利用惩罚性关税威胁,他说服了日本等国"自愿"限制对美国的出口,这些出口商品威胁着美国高度重视的产业。
在谈判中,他擅长运用各种技巧取得胜利。据《环球邮报》和彭博社报道,1985年,希特莱泽接到任务,与日本就钢铁进口问题进行谈判。谈判桌上曾发生过戏剧化的一幕:莱特希泽根本不想看日本提出的方案,故意将日方的谈判清单折成纸飞机扔向对方,让日本谈判人员方寸大乱。当日方贸易代表发言时,他又心不在焉地拆开面前的麦克风零部件把玩。他还时不时讲些粗俗的笑话,使对手放松警惕,以诱导对手陷入自己设置的"圈套"。与日本谈判结束之后,日本人给他取了个"导弹人"的外号。他在回忆时说,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那几年,他学到的最重要的技能是掌控"过程和时间"。在谈判前,要弄清人物和事件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最有说服力的方案,和取得胜利的谈判策略。效力于里根政府的那3年,莱特希泽就是以这样的谈判风格为美国在贸易上赢得话语权的。
所有这些经历使莱特希泽与大多数现代共和党人不同。他认为,使用保护主义措施——让政府通过威胁阻止出口来保护国内产业——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完全符合保守主义的传统。他非常排斥WTO等多边协定对美国的掣肘,或者说,莱特希泽根本没把WTO放在眼里。他曾说,在我们美国人前面摆着的,无论是自由贸易协定还是WTO,这些条款都是我的权利,当我不需要这些权利,或者内容对我不利时,我就会选择结束契约关系。"在贸易问题上,莱特希泽是个实用主义者。在2008年《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莱特希泽称赞里根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是"实用主义"的标志,称自由贸易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
1985年,从里根政府离职后,莱特希泽加入了世达(Skadden)律师事务所驻华盛顿办事处,担任合伙人,并领导了该公司的国际贸易集团。世达曾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华尔街最强律所,在美国以咄咄逼人的风格著称,这与莱特希泽的风格极其相似。
进入白宫之前,他一直在世达工作。在这30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代表美国工人和企业利益,致力于为美国出口产品开拓市场,并为美国企业和工人免受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侵害进行辩护。当然,他并没有彻底离开白宫事物,2010年,他提交了一份重要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经济、政治和安全方面的影响》,评估了中国加入WTO对美国国家安全、政治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影响。他认为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当初所声称的好处并没有兑现。对照其2018年发布的《关于国别贸易壁垒的评估报告》,可以发现,莱特希泽关于中国未履行WTO义务的指责态度是一以贯之的。而这些摩擦,就是导致设想的收益并未兑现的原因。
2017年1月3日,还未正式宣誓就职的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对外宣布,他打算提名莱特希泽为美国贸易代表。4月25日,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一致通过了莱特希泽担任美国贸易代表的提名。在参议院提名确认的听证会上,莱特希泽表示,"特朗普会继续致力于以强硬立场对待中国,并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打击贸易恶行。在去年整个总统竞选期间,特朗普一直抨击中国。"
2017年5月11日,莱特希泽以82比14的优势当选美国第18任贸易代表。5月15日,莱特希泽宣誓就职,是白宫内阁成员之一。在就职宣言上,莱特希泽表示将"为所有美国人都受益的公平和自由贸易而工作。"他认为,"通过谈判达成良好的贸易协议和执行美国的贸易法律来扩大出口市场准入……可以提高工资,帮助美国工人、农民、牧场主和就业机会创造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他宣称将寻找新办法打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并暗示WTO没有能力应对中国的产业政策。WTO在《保障措施协定》中明确规定:不论是在进口端还是在出口端,成员国均不可寻求、接受或维持任何形式的自愿出口限制、人为市场安排或其他类似措施。所以,莱特希泽转而使用关税的大棒,他认为这是共和党的信条,也是当年他逼迫对手自动实施"自愿出口限制"的终极武器。71岁的莱特希泽重回白宫,执掌USTR,依旧坚持用鹰派的"贸易惩罚"策略来维护钢铁产业,他也因此被业界称作"美国贸易沙皇"。
莱特希泽的"大棋局"里有什么?
自1962年成立以来,USTR主要负责向美国总统提供贸易政策的建议,并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与外国开展贸易谈判。《1974年贸易法》修订后,USTR的职责与权力得以扩张。当前,USTR集调查、协商、制裁与执行权利为一体,已基本全权负责美国对外贸易事项,包括双边、区域和多边贸易和投资问题,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问题,国际商品协定,保护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影响美国进口政策谈判等。同时,该机构还对普遍优惠制、301条款、1377条款、337条款下针对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申诉和201条款下的进口救济案例负有行政管理职责。
与纳瓦罗和班农不同,特朗普和莱特希泽并不是"老相识",但这并不妨碍特朗普对他的赏识和信任。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那就是"美国优先",他们都认为美国在贸易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特朗普虽然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但从他的从商经历来看,他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前,是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现在,是为他的选民服务。他清楚,莱特希泽知道如何去做,也有能力把事情做好。特朗普在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说:"他(莱特希泽)有丰富的经验达成协议,保护我们经济中一些最重要的部门,并多次在私营部门努力防止不良交易伤害美国人……他将做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帮助扭转让这么多美国人失去繁荣的失败贸易政策。"莱特希泽早在2011年《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就赞赏特朗普的贸易政策,认为他可以"帮助美国扭转失败的贸易政策"。所以,他们是彼此认可。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Gary Hufbauer)表示,莱特希泽可能是进行贸易协定和关税谈判的最佳人选。北京中国与全球化中心副主任、前驻纽约和旧金山中国领事馆商务专员何伟文(音)也认为,特朗普选择莱特希泽是有道理的,因为特朗普的经济计划是"里根式的"。"在里根政府的第二个任期,他的贸易团队在双边谈判中给日本施加了很大压力……如果选择莱特希泽,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是可以预料的。"
USTR的官方文件主要工作设定为5个方面:
第一,支持国家安全。USTR将寻求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不受来自任何国家政策的影响。美国声称将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任何国家破坏真正公平的市场竞争,以应对不公平的经济竞争对手。
第二,加强美国经济。将最高法定公司税率从35%降至21%,使美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保持一致,允许美国的企业和工人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通过从全球税制向地区税制转变,进一步为美国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允许他们享受更低的税率将收入汇回美国。
第三,谈判更好的贸易协议,既包括双边,也包括区域和多边贸易协议。
第四,积极执行美国贸易法。如301(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和创新)、201(太阳能和洗衣机)、232(钢铁和铝);"双反"调查等;
第五,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美国认为,世贸组织的最高价值应该是作为一个贸易谈判的论坛,以促进全球贸易和公民财富的成果。
从过去一年多的时间来看,以上5项工作均在有序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比如,针对中国的301调查就是典型案例,美国将创新、技术和知识产权视为美国自由经济的"花朵",而中国却通过不公正的和歧视性的行为摘走了它。所以,美国正在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摆脱中国的"纠缠",通过征收关税,降低企业所得税和海外企业资金回流的税率,吸引美国制造业的回流,以实现美国"脱中";通过限制STEM专业的中国学生签证,限制华裔在美"千人计划"专家的就业和出行自由迫使中国"脱美"。除此之外,美国还通过双边协定将中国孤立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贸易格局之外,USMCA中关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毒丸条款"就是证明。而且,特朗普和莱特希泽都已经声明,USMCA是美国谈判的模板,这说明,"毒丸条款"也很有可能被写进未来的美日自由贸易协定、或者美欧自由贸易协定。当然,并不一定都能实现,其中,难度最大的自然是欧盟。
美国所做的这一切,主要目标自然是针对中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是全部。除了中国之外,总统贸易政策助理、美国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还明确表示了对德国的不满,所以美国与欧盟的谈判也是一块硬骨头。但毫无疑问,中国与美国的冲突并不局限于贸易,美国还认为中国是"修正主义国家",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是"新殖民主义",是一种"债务外交";认为中国是"汇率操纵国";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是"新权威主义";还认为中国在亚洲搞"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所以,美国没有给中美关系留下任何幻想的空间。
G20会议在即,"习特会"能否取得实质突破,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这是两国领导人都明白的道理。但以此为根据,认为中美关系将出现好的转向,则未免过于乐观。即使针锋相对的博弈告一段落,但这种"缓和"并不能成为掉以轻心的理由。牌总是会出完的,但赢家只有一个。美国"围堵中国"的格局已经基本成形,种子已经播种,只需等待收割。美国只需要等待各项政策慢慢发挥效力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它只需要打补丁就好。而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寻找破局的方法。比如,美国正在吸引全球的制造业流往美国,或者通过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关税的方法将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逼出中国,以掏空中国的制造业,瓦解中国制造业的强国地位。中国传统智慧讲,"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那么,中国则要想方设法保住本土的制造业,留住外资制造型企业。我们曾经提过,除了降低关税,还应该用减税的方式来对冲美国的影响。
(作者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达飞为东方证券高级研究员)(编辑严葭淇 主编商灏)
——华夏时报网/ 读者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