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薄熙来案的进展毫无官方消息,这种平静颇不寻常。此前曾有传闻,红二代中有不少人要求习近平放薄熙来一马,主要理由是支持薄案的证据不实。传言说,官方不仅没有过硬的证据支持薄熙来包庇谷开来谋杀,连谷开来谋杀海伍德的证据也出了问题。
官方对薄案进展的沈默客观上强化了这个传言的可信性。 不过在我看来,无论有关薄案证据不实的传言是否为真,对薄案证据的这个挑战已经让当局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计划,像处理谷开来、王立军案那样草草了结。这一发展对习近平来说固然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重大的机会。
对习近平的挑战就在于,如果他不能给薄熙来一个公正的审判,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政治后果。这首先是因为,现在只有一个公正的审判才能澄清事实。如果不能证明是谷开来杀了海伍德,那薄熙来就没有所谓包庇的问题。右派当然不喜欢这个结果,但是,一个公开和公正的审判,与右派主张的法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如果审判确实公开和公正,右派只能接受。左派虽然喜欢薄熙来无罪的结果,但并非所有左派都愿意支持法治,支持司法公正。毛左们希望的是,习近平能够以政治化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不经过公开和公正的司法程序来处理薄熙来案。
因此,习近平如果决定给薄熙来一个公正的审判,也会给自己带来政治麻烦。因为一个公正和公开的审判意味著对目前的体制和潜规则的巨大挑战。即使这个公正和公开的审判,认定谷开来确实参与谋杀,而且薄熙来也确实包庇了谷开来。公开和公正的审判这个过程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政治冲击。而如果这个过程认定谷开来无罪,或认定薄熙来没有包庇罪,那带来的政治冲击就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左派就会提出重庆模式是否应该被否定的政治问题?在这个背景下,目前出现了一种苗头,认为应该把薄熙来卷入海伍德案与重庆模式的是非分开来。无论薄熙来在海伍德一案上有没有问题,重庆模式本身的问题都不能回避。
孙立平最近发表文章"散论重庆模式"反映了这种倾向。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读者的注意。孙立平指出,重庆模式的出现有其特定的背景。背景之一就是改革的失败,背景之二是中央权威的不足,背景之三是毛左思潮的复活,背景之四就是地方一把手专权。孙立平的意思就是,无论如何处理薄熙来案,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孙立平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比较公正地审理薄熙来案,因为即使薄熙来在海伍德一案上没问题,也不等于重庆模式就都对了。换句话说,当局不应该为了坚持否定重庆模式,否定薄熙来就不顾证据处置他。
那么,习近平究竟会认为哪一种选择对自己最有利呢?目前的平静可能说明,他还没有想好,至少说明他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搞错了后果严重,而拖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政治风险。因此,与其草率结案,不如把厉害关系想清楚。
从中国变革的角度,对这个国家最好的选择,就是利用薄熙来案来推动法治的进步,推动司法独立。但要习近平下这个决心非常不容易。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司法系统已经高度腐败和政治化,还有没有能力对薄熙来进行一次令中国和世界都信服的公正审判,是很大的问题。
习近平最坏的选择,就是勉强给薄熙来定罪。如果在海伍德谋杀案得不到可靠的证据,就找一个其他有证据的案子来将薄熙来治罪,从而让薄熙来政治上不得翻身。习近平做这样的选择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后果比久拖不决更坏。因为这个选择不仅会让世人对中国法治改革完全失去信心,而且会毁掉习近平自己的政治形象。孙立平发表文章的苦心,恐怕就是想阻止习近平做这样愚蠢的选择。
如此看来,把薄熙来案拖一段时间,甚至拖较长的时间,恐怕是可能性最大的选择,因为这是对习近平风险最小的选择。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