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8日,美國國務卿龐畢歐抵達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AP)
「中國大舉滲透美國獲取政經利益」早非新聞,但中國究竟如何滲透美國,目的又是什麼?包括法蘭西斯・福山、戴雅門、葛來儀、黎安友、沈大偉、裴敏欣等32位專家,29日聯名發表重量級報告《中國影響力與美國利益,提高建設性警惕》,以213頁的篇幅仔細回應這個大哉問。該報告指出,中國利用美國的開放民主加以滲透、大舉操弄美國政府、大學、智庫、媒體、企業和僑界,希望藉此阻斷美國對中國的批評、以及對台灣的支持。
這份報告由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Stanford University)與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共同贊助,並且由非營利機構安納伯格基金會陽光之鄉(Annenberg Foundation Trust at Sunnylands)提供資金。報告主筆為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戴雅門(Larry Diamond)教授與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聯合來自7國的其他30位學者與專家,費時一年半完成。
參與撰寫報告的學者除了葛來儀(Bonnie Glaser)、黎安友(Andrew J. Nathan)及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等多位中國事務專家,還有全球知名的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前美國駐北京大使羅德(Winston Lord)及前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也名列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當中不乏原來對中美交流的支持者。
中國對美國的滲透與干預
該報告指出,中國並未試圖干預美國的選舉,也沒有像俄羅斯那樣在美國社會製造混亂或挑起兩極分化。但因為中國在眾多領域的干預,卻比俄羅斯更為聰明有力。藉由巨大資金支持,中國積極滲透美國的政治圈、教育機構與美籍華人社團。美國民主制度的開放成了一個漏洞,讓中國得以挑戰甚至損害美國的自由、規範和法律。該報告認為,中國滲透美國的主要目的,包括了切斷對中國的批評,以及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該報告承認,正常的文化和教育交流、政府遊說,是很多國家政府使用的影響方式。但中國從事的活動,更具有組織性、更深度地嵌入美國生活的多元化結構中,資金投入的廣度和深度也更大,因此取得更為廣泛而長期的影響。報告也呼籲美國政府,對於中國的行動應該加大審查力道。
阻礙美台關係
報告指出許多中國妨礙美台關係的實例,像是中國駐美大使館武官曾拜訪一名美國智庫專家,傳達中方反對台灣旅行法、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美軍艦艇可能停泊台灣港口、美方批准對台潛艦行銷許可證的訊息,中方武官甚至警告:「我們不再是弱者,如果美方不慎重行事,不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我們能帶給台灣痛苦。」
中國使館官員也曾警告美國智庫,不要太常邀請講者談論與台灣、香港或西藏相關的主題。舉例來說,曾有智庫專家接待民主進步黨訪問團後,中國使館表達不滿。美國智庫也曾因拒絕在另一場活動撤回對台灣講者的邀請,中方憤而取消這家智庫接待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機會。
報告指出,總體而言,中方賓客對與台灣關係密切或接受台灣贊助的智庫敬而遠之。一名專研台灣和兩岸關係的專家發現,中方官員通常不和他往來,有一次,台灣官員出席的活動和美中重要官員亮相的活動撞期,中國使館要求智庫更改前者時間,智庫拒絕,最後兩場活動同時舉行。
不過,有智庫學者坦承在敏感的兩岸議題上會「自我審查」,特別是造訪中國時。一名學者坦言,自由進出中國攸關他的生計,「我從未說違背自身觀點的話,但我的寫作風格沒那麼尖銳」。
對專家學者而言,如何稱呼台灣官員也很敏感。一名專家觀察,所屬單位活動邀請函上,不會稱中華民國駐美代表為「大使」,但他在活動上仍以「大使」稱呼駐美代表。另一名學者提到,在涉台議題上,「私下談話我會稱總統蔡英文,但在公開場合我會維持中立,確保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能接受」。
影響美國輿論
該報告也列舉了一系列中國活動的實例,包括合法的遊說活動,與檯面下的「強制或腐敗行為」,像是施壓中國留學生監視美國校園的中國同行。中國在美國的華人社區積極發揮影響力,不管是批評中國或支持台灣的聲音都被壓制。中國當局的具體做法是派人到美國直接對有關人員施壓,甚至向他們在國內的親人施壓。
報告指出,雖然美國法律禁止外國直接參與選舉,但在極少數情況下,中國利用私人公民或公司利用了美國法規的漏洞。美國政治社會學者戴雅門就發現在州和地方層級,外國政府和組織對地方和州政府競選活動捐款不違法,孔子學院也為中國政府提供進入美國學生團體的機會。學者建議,聯邦政府應該加強管制,大學對孔子學院的學術自由與透明度也應該進行更嚴格的監督。
在智庫方面,報告引述研究人員,學者的報告,發現中國外交官和其他中間人經常試圖影響學者在美國境內的活動。中國開始在美國建立自己的智庫的同時,也一直限制著美國智庫在中國的運營數量和規模。並且對美國智庫研究員進入中國和接觸中國官員進行限制。
由於美中交流並不對稱,報告建議,美國聯邦和州政府應該堅持對等,在美國的中國學者應當與在中國的美國學者受到相同的限制,美國政府甚至應該拒絕他們的簽證。報告指出,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美國不應容忍對言論自由的侵犯,不應忍受對中國分析的學術自由。
報告也建議美國地方政府加強透明、廉正和互惠,不要和中方簽署秘密協議。中方不應阻擋美國地方政府和台灣或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交流,美國地方政府也不應該為了贏得北京好感,以帶有偏見的方式對待台灣。
許多美國媒體指出,參與撰寫這份報告的專家,有很多人曾極力主張與中國接觸, 他們對中國懷有深厚情感,甚至曾盼望中國進行自由化改革。包括1980年代美國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他曾在1971年陪同季辛吉祕密訪問北京,為中國對西方的開放鋪平了道路。另外還有過去半個世紀一直致力於促進美中關係的活動家及記者夏偉、以及歐巴馬政府的白宮亞洲事務高級主任麥艾文。
「一整代中國專家的覺醒」
洛德說:「這並不是一群對中國抱持敵意的人,但我們都對這種趨勢越來越悲觀,感覺我們處在(美中)關係的十字路口。」麥艾文說:「這證明了一整代中國專家的覺醒,他們曾自認在幫中國走上世界舞台,到頭來卻發現出現了嚴重失誤。」
不過作者之一的加州大學教授謝淑麗抱持不同意見,她認為這份報告在討論合法和非法的活動時誇大了中國威脅。謝淑麗非常擔心美國反應過度,警告不要把政府遊說與「侵蝕性的、腐敗的」活動混為一談。謝淑麗說,誇大這種威脅會增加「紅色恐慌」的風險,使美國的廣大華人受到懷疑,這對美國的自由和開放社會都不是好事。
該報告成員普遍認為,川普政府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是正確的,但也有些人表示,過於關注貿易逆差及貿易戰,並不是最好的方式。夏偉和戴雅門在報告後記則強調:「至關重要的是,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來抵制中國危害美國的影響力,都不能落入以不公平或魯莽的方式妖魔化任何美國族群,甚或是美國遊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