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7年7月13日星期四

杜耀明: 政治斗争思维泯灭人性


诺贝尔和平奬得主刘晓波正处弥留之际,他的家属和国际舆论均希望北京基于人性和人道考虑,顺应刘的最后意愿,让他到国外就医,却遭到官方断然拒绝,中央喉舌刊物《环球时报》更严词指责,这项人道诉求挑战了中国的主权。

国际舆论提出人道诉求,不外是希望大家放下政治歧见,尽速达成协议,以满足临终者的请求之馀,也可让中国与西方在人道的共识下修补价值取向的分歧。同时,西方国家领袖没有趁G20高峰会公开向北京施压,只是私下游说习近平。

不过,《环球时报》社论不但不领情,更指外国势力从中作梗,炒作刘晓波事件,以凸显中国的不人道。社论又看准了西方领袖委曲求情,再没有批评北京以律法修理刘晓波的恶劣手法,竟然得寸进尺,振振有词,指刘只是一名中国囚犯,如何诊治他,完全是北京主权以内的事情,其他人不容置喙。

社论毫不掩饰,认为中国今非昔比,已经更强大更有自信,不用屈从西方的压力。文章更指出,九年前刘晓波被判监禁11年,备受西方国家诟病,刘更被视为抗争英雄,并于判刑一年后获授诺贝尔和平奬,使外交冲突升温,关系破裂,至今仍未恢复过来。言下之意,北京对八、九年前的争议,依然念念不忘,今天西方国家请求让刘出国求医,自然视作上次外交角力的续集,因此更加不能示弱。

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思维,埋葬是非,颠倒黑白,也取消同情怜悯,磨灭恻隐之心。不要忘记,刘晓波是因言论而入狱,他在海外网站发表六篇文章,批评当局的种种不堪,结果被当局控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最后被判刑11年。

当年法庭审讯之中,控方只确证该批文章出自刘的手笔,并确曾在海外网站登载,却从未论述他的言论如何煽动颠覆,而法庭亦竟然悉从尊便,对控方全无论述不置一词,也不加解释,便判刘罪成。究其实,刘的罪名就是莫须有。

难得《环球时报》可以面无愧色,替主子剥夺他人九年自由辩护。当西方国家今次避重就轻,只求北京放过刘晓波,不执着罪与罚的无法无理,官方喉舌即暗暗自喜,一于敌退我进,视刘晓波与其他罪犯一样,是去是留,必须听从北京发落,不容外人过问,也视他的遭遇是个人不幸,以洗脱国家的责任。

社论也难得坦白,表明当局不会让步,因为国家比以前强大和更有自信。换言之,当局不让刘晓波出国是由于国力强盛,在实力对比下,不怕国际压力的结果。引伸到国际政治之中,北京最注重的是利益考虑,有权有势就有道理,而不是价值共识、文明互补。


无疑,政治有重利轻义的一面,不少西方国家正是得到中国的好处而不敢公开施压。不过经此一役,北京尽管占尽上风,但在西方国家的目光中,在众目睽睽下,尽见其冷酷无情,充分显露两个世界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当中国还有经济实力环球采购,西方国家仍会视为上宾豪客,却不会视为同路人。但谁可保证经济景气可以千秋万代,到中国经济稍有差池,按照《环球时报》的说法,中国岂非亦随国力转弱而失去自信,面对西方国家而再无还击之力?

当一个国家命运只寄托于经济实力,却失掉人性和人道价值,只能是利字当头、物欲横流的社会,而这正是刘晓波认为必须不留馀地、当头棒喝、彻底革新的中国现状。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