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7月23日星期三

《动向》长短论:习近平忽悠美国

《动向》杂志2014年7月号封面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前不久在北京落下帷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幕时的一番言,成了舆聚焦的亮点。在中国外交乱象丛生四面树敌、中美关系日趋绷紧之际,习近平高调表示,如中国和美国一旦互相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 ,与此同时,"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的这番词藻让一些人动容了,他是话拣好听的说,根本经不起事实的推敲。你说中美对抗是灾难,那中国与美国的盟国日本、菲律宾对抗是不是灾难?中国与邻国越南对抗、与一切与它有不同利益主张的国家对抗,难道就不是灾难吗?中美建交之前,至少在基辛格首次访华的35年以前,中美两国事实上是处于完全对抗的状况的,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灾难"呢?只要对历史稍有了解,就知道,毛泽东一边倒向苏联、闭关锁国,灾难浩劫是由中国人承受了,结果就如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所说:跟着美国走的都富了,跟着苏联走的都穷了。如不厘清这段历史,习近平很容易有意无意的把自己的灾难记忆,强加于人、忽悠世人。
太平洋之大能容下中美两国这个说法,习近平在美国人面前已经不止一次的说过。2012年2月习近平还在国家副主席任内,访美前夕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的书面回答中,提出: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注:原文系英文"The vast Pacific Ocean has ample spa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现实是同样是太平洋现,在中国眼里似乎连和菲律宾、越南、日本这样的邻国、小国似乎都快要装不下了……】在近年来的中美官方交流中,中方也时常把这话挂在嘴上,但这只是说说而已,绝对当不得真,相反应该高度警惕,这种美丽词藻的烟幕,到底要掩盖什么真相。
习近平上台后中国强行拓展疆域的方式,已经被北京的专家总结为"黄岩岛模式"。即指2012年6月,在南中国海有争议的黄岩岛,菲律宾与中国船舰对峙两个月之久,为避免冲突,美国通过外交斡旋让双方撤离船舰,然而菲律宾的舰船离开该海域后,中国的舰船则仍然留在了原地直至两年后的今天。按照这种模式,中国可以一次夺取一小块地盘,逐步增加对争议海域或疆土的实际控制。宣布东海防控识别区、开钻南海石油平台之类举措,也属于这种模式的运用。对中共近期的这类作为,国际上则称之为"切香肠"的策略。
是"黄岩岛模式"还是"切香肠"策略,北京的重点是做而不是说,或者说的那一套,恰恰是为了让人忽略其做的这一套。习近平前述那番动听的词藻,只是用来给它做包装的,仅在台面上作秀,台面地下实际运作的伎俩,则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描述的:通过"某种增量式的修正主义,慢慢地把美国排挤出去,却从不留下引发全面对抗的口实。"
美国显然已经识破了北京的伎俩——说的是华丽动听的和平包容,做的却是针锋相对的抗争排挤,国务卿克里在这次北京对话时已经作了明确的回应:中美关系新模式"并非用话语来定义",要透过实际行动来实现。但是这样的认识对现实危机还不够深入,北京权贵这些年来精心改变、甚至正在颠覆整个游戏规则,享受国际秩序的最大好处,却拒绝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以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便利全面渗透、甚至要挟美国和西方的政治机器,而又以"中国特色"为由,拒绝在中国实行普世价值的市场法则,这让养虎为患的美国和西方,如今陷入了反击无力的窘境。对此,美国和西方的对华政策,急切地需要全面深刻的反思,如果没有一个根本性的调整,听凭北京的"黄岩岛模式"或"切香肠"策略予取予求,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大灾难,就不再是一种说辞,将会是无法逃避的事实。

——原载《动向》杂志2014年7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