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

美国大选,最大的“摇摆州”是郑州

 胖达达 青年路青年 2024年10月31日 

01

刘震云老师曾在节目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天晚上,他被一通电话吵醒:"震云呀,萨达姆都被吊死了,你咋还有心思睡觉呢?"电话那头是刘震云在老家工地上帮人做饭的二舅。这劈头盖脸的质问把刘震云老师整的好气又好笑。

相似的故事,在老家河南好像有很多。上世纪九零年代,于东来兄弟曾经拿着东拼西凑的两万元现金直奔北京,希望捐款建造航母。刘震云老师他二舅半夜打电话的那一天,我也曾专门去买了当天《环球时报》。

河南中年男人对时事话题好像天生敏感。我一位发小,大学毕业留在郑州,之后我们各自奔波,日常联系并不多。但最近在朋友圈的一次互动后,他开始频繁向我转发美国大选的资讯并时不时评论。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是隔岸观火,他对美国大选的预测和观点也时常摇摆:起初非常看好临危受命的贺锦丽,原因只是不希望看到共和党胜选。毕竟川普上一任期与富士康的眉来眼去对河南外贸造成了巨大影响,生活在郑州的他更深有体会。近期发小转向期望川普胜出,因为国内某地文旅负责人被喊话,让他觉得美国民主党的暗箭比共和党的明牌更难防。


02


我甚至怀疑,河南中年男人关于时事的求知和表达欲是被写进基因,侵入血脉的。

河南的酒桌上,两性的话题会被认为低级、粗鄙、不可持续;时事话题才是普适的、永恒的、最具有生命力。

当前平台活跃的几个时事类头部大V,也是河南中年男人。抖音坐拥1500W粉丝的"听风的蚕",低音炮播音腔讲述不便直接展示的故事。对"一万卡"情有独钟的"超级学爸",骂人不带脏字,擦边从不打码。还有媒体群里咖叔的"融观天下",嬉笑怒骂点评正七品至从二品的蝇虎典型。

"疾风识劲草",劲草又何尝不更懂疾风。河南大部是黄河滋润和发泄的千里沃野,也是历朝历代问鼎逐鹿的必争之地,灾祸频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外部局势的变化更加敏感。所以生长于斯的河南中年男人就如同非洲大陆上的一只只狐獴,时刻警醒观察的外界的风吹草动。

有人奔赴三里屯,有人通勤长安街。对于别人的选择和爱好,不必发表意见。毕竟谁都不知道,看似无心的习惯、无效的关注、无用的知识会产生怎样的价值和影响。

吴思老师的《血酬定律》中记载过一个传奇性故事。1932年,中国东北发生一起不同寻常的绑架案,被绑人质是两名英国人,同时绑匪开出了堪称天价的赎金要求。周旋过程中,人质向绑匪表明自己亲属没有能力支付赎金,英国政府也不会为他们支付赎金。绑匪却十分笃定地告知人质,如果英国政府不愿支付赎金,就让日本人来支付他们的赎金。最后,日本人真的用马车拉着两大箱大洋从绑匪手中赎回了英国人质。

这显然不是普通的绑匪,他们对时局态势有着精准了解和判断:当时日本通过九.一八事变刚侵占中国东北,其在中国东北的占领权益及管治能力,亟需得到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默许和认可。所以从稳定大局出发,日本人只能不惜一切代价,尽快解决问题。

所以不要轻易嘲笑有人"手捧方便面,心系国务院"。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公园十分钟,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联播半小时。


03


有人清早起来去拾粪,有人脚踩麦地摘星辰;有人省市政协座上宾,有人腰佩金鱼紫袍身。

河南中年男人"是群像,群体内部对时事的关注程度和认知高度存在着巨大差异,信息的汲取和积累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

这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位世称"神童",目前已经腰佩金鱼身着紫袍的河南老乡。"神童"从小遍读家中藏书,14岁考入北京大学。姐姐将北大录取通知书送到他手上时,他手中放羊的鞭子就被扔进了滚滚黄河。

为什么选择北大呢?"神童"解释说,"在考大学之前,我在人民日报上看见一幅照片,是北大中文系工农兵学员高红十和她的同学在讨论长诗《理想之歌》的写作。高红十与《理想之歌》,我当然仰慕得很,但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诗,也不是诗人,而是他们围着的那张桌子:桌子有光可鉴人的桌面,他们的影子映在上面,在我眼中,那太漂亮了,太高级了。这桌子极大地打动了我,使我对北京大学产生了强烈的向往之心。"

您看看,小小时候多读点书、读点报,总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最后感谢另一位河南中年男人的投喂,《阳光少年报》作为小朋友枕边书真挺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