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11月2日星期六

王丹:因為上有紅衛兵,所以下有義和團

王丹|對話中國智庫所長
對話中國  【 智庫分析  】20240923


仇恨教育, 尤其是「仇日教育」, 在中國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不僅通過「抗日神劇」等娛樂形式滲透社會。(圖|美聯社)


近期, 中國深圳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事件:一名10歲日本男孩在街頭被刺殺。 這一事件在中國和國際上引發了廣泛關注。 中國官方迅速將此事歸類為「個案」, 強調這並非普遍現象。 然而, 回顧此前的多起類似案件, 例如東北四名美國人遭襲, 蘇州日本母子被砍事件等, 讓人不禁質疑這種「個案」說法的合理性。 況且, 這次事件更是在9月18日發生, 這一天是中國長年宣傳的對日戰爭中「九一八事變」的紀念日, 這一歷史背景加重了事件的政治色彩。

毫無疑問, 深圳這一事件的發生,中國政府的責任無可推卸。 近年來, 仇恨教育, 尤其是「仇日教育」, 在中國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不僅通過「抗日神劇」等娛樂形式滲透社會,還通過網絡等其他途徑廣泛傳播。在社交平台上,大量針對日本人的仇視視頻得以暢行無阻。例如, 快手平台上曾出現了278個呼籲「拆除日本學校」的視頻,獲得了超過兩百萬的點讚。但這些視頻未被刪減。 以中國政府的審查制度之嚴格和高效,任由「仇日」信息的泛藍,顯然是政府有意為之。

習近平所代表的紅衛兵世代領導人, 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就受到了強烈的反美(帝),反蘇(修)、反日(法西斯)的教育熏陶。 如今, 他們執掌國家大權, 將這種仇恨教育進一步加深, 向下一代灌輸同樣的理念。 從這個意義上看, 「文化大革命」其實從未真正結束, 只是在某種程度上被重新包裝而已。 一旦時機成熟, 還是會死灰復燃。 「仇恨教育」就是一例。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 這裡還有文明與野蠻的分際的問題。 這次事件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 部分原因在於受害者是一名年僅10歲的孩子, 這激發了公眾的同情心。 在任何一個文明社會, 保護兒童這樣的弱者是社會的道德底線。深圳事件揭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儘管一些中國小粉紅為國家的「強大」感到自豪, 但中國社會與真正的文明社會仍有著相當的距離。 所謂的「強大」並不等同於文明, 強大可以是一種表象, 甚至可能意味著野蠻。 正如許多人因懼怕而選擇迴避衝突一樣, 野蠻的強大可能只是一種偽裝, 它隱藏了社會內部的道德缺陷。

更令人擔憂的是, 仇恨教育與當前經濟環境惡化相結合, 可能成為滋生法西斯主義的溫床。 在深圳刺殺事件的背景中, 兇手的生活狀況尚未完全披露, 但已有消息稱他可能是一名失業者。 經濟困境與社會不滿的結合, 為極端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歷史告訴我們, 法西斯主義往往在社會動盪和經濟衰退的時期崛起。 在這種情況下, 那些生活中失去出路, 生活質量下降的人群, 往往會將個人的失敗歸咎於外部敵人, 而不是政府。 這種心理機制使得他們在虛幻的國家主義中尋找尊嚴, 仇恨教育和極端愛國主義則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白。

因此可以說, 中國當前的社會狀況就是:「正是因為上有紅衛兵,所以下有義和團」。

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 義和團式的民粹主義最終會反噬政權。 滿清的覆滅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外部敵人不再成為目標時, 仇恨的種子會在社會內部繼續蔓延。 那些生活中處於邊緣的人, 那些失業者和對未來感到絕望的人, 最終會將目光投向本國同胞。 這些人在面對官員和政府時或許不敢發聲, 但普通百姓則可能成為他們宣洩仇恨的對象。 仇恨教育的結果, 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愛國主義」,而是可能引發內部分裂和自相殘殺。 在經濟持續下滑的情況下,這種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將進一步加劇, 最終導致政權的危機。

當然, 在這場悲劇中, 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舉動。 深圳市民自發送花圈悼念遇害者, 在日華人組成的「東京人文論壇」也發表了譴責聲明。 這些行動表明, 在野蠻的陰影下,仍有許多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願意為文明發聲。中國的未來,取決於每一個有良知的公民。 只有共同抵制仇恨教育, 才能避免義和團式的暴力再度蔓延。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