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3月5日星期二

吕迅《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1944-1950历史深藏5大误解

 近现代史前沿 2024-03-02 20:43 


越是熟悉的历史,往往越是当局者迷。1944—1950的中国,这段塑造了当下世界、改变很多人命运的历史,尤其如此。弹指间风云变幻,各种问题交织扑朔迷离:
毛、蒋这一对国共对局的棋手,为何抗战前尚且有来有往,抗战后不数年,蒋就在实力占优且背靠美国的情况下惨败而逃?苏联的武器援助对战争的结局影响几何?在历史叙事长期被意识形态遮蔽,又没有足够官方档案公开的情况下,该如何辨别现有国共历史书写的真相?
此前对于国共关系的研究总是围绕着民心、腐败、土改等视角来诠释成败之因果,局限于棋局内的国共之争,身在迷局,再难以看清历史的真相——谁才是这场“大棋局”背后真正的棋手?

吕迅《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一书则撇开这些老视角,以国际局势的变化为切入点,揭示出对于这段历史误解最深的几大认知——


误解一:毛与蒋是国共之争的棋手
真相:真正的下棋者是美与苏
十余年前便已经有学者就外国援助对国共内战的影响撰文探讨,历史学者杨奎松认为,内战中苏联给中共的援助至关重要,而另一名历史学者刘统则认为,苏联对于中共的资助是有限的,外援并非重要因素。
青年学者吕迅的这本新书中运用了很多未被国人了解的美国、俄国的原始史料和档案,并整合了散落在回忆录中的史料,较完整了展示了国共内战时期美苏对于中国走向的态度,以及对国共双方的各种援助。美国在内战初期就抛弃了国民党,实施武器禁运政策,而苏联则源源不断支援中共。
读罢此书,不能不认为美苏对于国共内战的态度对战争胜负具有关键性作用,中共的军事胜利与苏联援助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这本书也应该可以回答为何短短三年,国共之争便立分高下,貌似弱小的中共为何战胜“虚胖”的国民党。
在世界局势这盘棋中,国共双方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而棋盘后影影绰绰的下棋者正是美国和苏联。国民党与美国貌似“情投意合”,其实早已“同床异梦”,内战中期美国便抛弃了国民党,而中共与苏联拥有“共同语言”,一直进行着“秘密恋情”,直至内战尘埃落定,中共与苏联才彻底公开并度过了一段“蜜月时期”。
▲1945年8月,苏联占领东北


误解二:美国对中共一直持敌视态度
真相:抗战结束前美国对中共多有同情
美国是一个我们常说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自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之后,美国社会趋向成熟,救济渠道增多,关注弱势群体渐渐变成广为认同的价值取向。
而国际上,美国对华舆论的变化则是政府高官、宗教领袖、传媒大亨、新闻记者以及教授学者次第施加影响的结果。在战争期间,尤其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社会对中共的同情是与对中国人国家、中国人民族普遍的同情相一致的,是与对日本人国家、日本人民族的仇恨相伴生的。
正好中共强有力的宣传适时迎合了美国人这方面的心理需求,经由美国驻华官员和记者传递到大洋彼岸,变成了一个很有市场的舆论,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的政党,是主张土地改革的政党,是要求政治民主自由的政党。这与各个舆论引导者的利益都是相吻合的,所以一时间相当流行。
▲《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内页展示

误解三:美与蒋一直关系密切
真相:抗战时期,美国和国民党政府就已经出现了裂痕
美国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嫌恶感由来已久,可能就像易劳逸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至南京时发生的排外事件。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政府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有重视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政府作为黄种人政权被天然地纳入反日的盟国阵营,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日本有关战争性质是种族战争的宣传而做出的回应。
美国政府虽然在国内进行战争动员的同时,提升了中国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整体地位,然而在援助方面却是口惠而实不至,尽量优先供给英国和苏联的欧洲战场。
蒋介石政府是一个独裁训政的不民主政府,即便蒋个人为基督徒,也无法获得美国政府和民众真正长期的认同。在中国战场形势危急的时候,双方政府间的矛盾自然尖锐,因此在二战结束前,尤其是驻中国的日本军队发动最大规模的一号作战期间,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对美国的嫌恶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请注意,这种嫌恶感是相互的,而且因史迪威事件而变成了仇恨,影响深远。
▲蒋介石没有想到,在抗战时期逼走史迪威,也断送了自己在战后继续获得美援的路


误解四:二战结束后国共争夺东北
真相:决定政局的是美苏角力
二战结束后,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也是弱国,面对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及美苏两大巨人的角力,国共双方没有太多“自选动作”,不得不在国际局势的身后亦步亦趋,不断修正自己的“步伐”。
国际局势仿佛六月的天气般阴晴不定,国共双方坐上了“过山车”,惊诧、沮丧、欣喜、躁怒等情绪轮番折磨着对立的两方。本书着重介绍了1945年到1947年,美苏局势的变化如何影响国共在东北的争夺,而东北作为国共内战中的主战场,其意义不言而喻。
1945年2月,决定战后中国命运的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苏攥住了中国命运的喉咙。出于对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忌惮,为了换取苏联进兵东北对日关东军作战,罗斯福同意了苏联提出的多项条件,诸如维持外蒙古现状,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属于苏联,保证苏联在东北的优越利益,而这项秘密协定蒋介石政府一个月后才得知。1945年8月,苏军进入东北。
对于国民党而言,苏联手中紧握着进入东北的钥匙。1945年8月15日,东京投降后数个小时,国民党政府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条约》,随后斯大林电告中共,苏联已经和美国达成一致,为避免战争爆发,国共应该和谈,同时苏联会把中国东北领土全部交予国民党。
随着美军在1945年9月华北地区登陆,国府亲美成为定局,美苏两国的摩擦日益增多。面对远道而来的中共军队,斯大林决定背弃条约中对国民党政府的承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命令驻东北苏军接待中共,并在随后支持中共控制东北。
事实证明《中苏友好条约》给中共带来的阵阵凉意不过是初春降临时的倒春寒,苏军在东北向中共提供日本遗留下来的武器弹药,甚至将自己控制的大连政权交给中共。苏军还拒绝国军部队在大连、营口、葫芦岛登陆,延缓了国民党进驻东北的时间。
1945年11月,国军在中共军队进入东北2个多月后,才在秦皇岛登陆,这场争夺东北的“盛宴”,国军已经姗姗来迟。
一番政策摇摆后,苏军的钟摆最终又摆回到中共一方。1946年3月,苏军在即将撤离盘踞7个月的东北前,将消息告知中共,希望中共抢先占领各个大城市。此时中共已经在东北发展成为拥有34万正规军的部队。
▲至1948年8月止,东北野战军更是发展到了夸张的103万人


误解五:美对蒋一直大力援助
真相:美国对蒋军事禁运作用远大于其经济援助
从1946年7月,美国对国民党政府采取军事禁运后,到1949年内战大局已定。“美国对蒋介石的援助并不慷慨,蒋政府向美国私人购买军火也有许多困难,美军事实上是在撤退”。
马歇尔将军主导的对国民党政府的军事禁运自1946年7月29日开始,直到1947年5月26日禁运令解除,但是实质上的禁运并未结束。
担任国务卿的马歇尔虽然允许国民政府购买美国私人企业制造的军火,但副国务卿艾奇逊在1947年6月就告诉马歇尔,美国军火制造商都在赶美国政府的订单,不可能售华武器。当美国陆军方面愿意把政府库存的军火先补给国民政府时,马歇尔出面干涉,要求他们推迟数月再做决定。
据1949年出台的旨在为美国对华政策辩护的白皮书显示,禁运令解除后第一宗对华军售的合同是在1947年12月签订的。在1946年7月至1947年12月期间,美国对华有过援助,主要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农业生产、医药卫生、营养食品、纺织用品、运输工具等物资,但这是国共双方都获得的,只不过国民政府的份额大些而已。
美国政府在1946年8月将其在印度及太平洋17个岛屿上残留的、折合1.5亿美元的非军事物资,用来抵付战时拖欠国民政府的2412亿法币债务,但国民政府将这些民用物资运回中国并加以利用已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另外,美国国会曾在1946年7月通过立法授权政府将海军131艘旧艇淘汰给国民政府,但现有中美资料都表明国民政府是在1947年12月才接收这些船只的绝大多数。因此,这一年半的时间内,美国对国民政府军事禁运的作用远大于其有限的经济援助。
▲1948年12月-1949年1月,等待离开上海的国军官兵 | 布列松 摄



以上只是有关这段历史和国共关系最常见也最深的几大误解,更重要的是,吕迅《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一书带给我们的“大棋局”的视野。
这本书堪称关于国共关系这场“大棋局”研究的集大成者——有书友甚至评价道,关于1944—1950这段历史,如果只读一本书,《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这本就够了。本书之所以能在汗牛充栋的“国共研究”书籍中脱颖而出,缘于其三大特点:
◎颠覆传统“棋局”观,一部书彻底理解国民党的失败之谜
相比于其他历史叙事,《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从一开始就将视野推得更远——在一场国际视野的大棋局下,国共之争的棋手,并非传统中认为的毛和蒋,而是美国与苏联。而美国在这一大棋局上瞻前顾后,三心二意,苏联的一心一意,不拘小节,最终确定了1949年中国的巨变。
◎稀见密档史料,结合精彩迷局讲解:看透棋局背后的步步惊心
除了观点的颠覆,书中见招拆招、步步紧逼、攻其软肋,这样精彩跌宕的叙事,其他史书极少能做到,读来十分过瘾。更重要的是,每一段叙述的背后,都有详实且罕见的史料支撑,更让它远远超越同类史书:书中采用了大量中外文献,包括众多未刊档案和美苏解密档案、日记、回忆录、书信和当时的报刊杂志等第一手资料,不时有稀见内幕呈现。
◎罕见的历史“大棋局”视角,从源头看懂当下局势与历史走向
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仍然是那场大棋局的延续——冷战是内战的继续,内战是二战的继续;而二战又是一战的继续,一战更是以往大小血腥权力争斗的继续。今天中美关系的几经坎坷,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都能从那场大棋局中找到根源。
有书友读罢《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感叹的是作者吕迅的博学和文采,更佩服的则是他的胆识:即对历史的真实性和公正性的追求,充分凸显了一个历史学者的风骨。还有书友庆幸此书能公开出版,“以其尺度本应是内部读物的”。

先知书店深知此书价值,特从出版社收集到现有的最后库存,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迅速下单。建议在规格中一并选购《革命》四书。


——网友推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