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

杜耀明:台灣嚮往自由自治 脅迫統戰於我何加

 杜耀明 RFA 20240118


兩面夾擊下,民進黨再次保住總統席位,第三度執政。未來四年,台灣不用重蹈香港的覆轍,走上「一國兩制」的不歸路,但北京肯定繼續圍堵台灣,以威逼利誘與溝通統戰雙管齊下,考驗台灣人的政治底線。

賴清德繼任總統,將奉行蔡英文路線,以拒絕北京的統一要求。首先是加強與美國合作,包括經濟貿易、增購軍備、軍事訓練、情報交換等等,以求在美國扶助下,加強經濟能量,擺脫對大陸的倚賴,並且以戰力換取和平,即提升軍事實力,令大陸侵台的成功機會下降,成本大幅提高,從而降低戰爭風險。

其次是進一步擴大國際空間,特別是與民主國家陣營,如提高台灣在美國、歐盟、英國、澳洲等地的能見度,更與日本、韓國結成地區聯盟,合力箝制大陸對外的軍事擴張。最後是建立政治身份,不會宣布台灣獨立,但會作事實陳述,表明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雙方可以接觸及商談,但需要平等對待對方,以抗拒北京以地方政府看待台灣。

無疑,北京無法接受賴清德當選,也無法制止台灣靠向美國又走向國際的發展,但不見得就會以武力犯台。一來北京並無快速征服台灣的軍事優勢,而武統台灣將招來國際譴責以至制裁,令中國陷入如俄羅斯所面對的國際孤立局面。同時,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近期才訪問美國會見總統拜登,正是謀求管控分歧,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更聲言2027年沒有攻台的軍事計劃,如今若果出爾反爾的話,訪美根本多此一舉。

展望未來四年,北京除了不斷重覆「台灣是中國領土」的民族主義論述,相信主要循三個方面著力,以制約民進黨政府的作為,削弱其影響力。一是繼續以軍事威脅和經濟制裁對付台灣,並且將責任推到民進黨政府身上。從北京的角度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只取得僅僅超過四成選票,是大陸認知戰的成功,結果令不少台灣人不認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甚至倒果為因,誤以為兩岸關係緊張,源於民進黨否認「九二共識」、加強戰備、背靠美國等等政策,導致大陸對台經濟禁運,甚至不時施展軍事威嚇。因此,假以時日,認知戰再加威逼利誘,便可發揮更大效果,令多數台灣人俯首稱臣,又何須戰爭?

其次是展開統戰工作,「摻沙子」、「挖牆腳」可也。今次立法院選舉結果,國民黨佔最多議席,民進黨淪為少數派,前者如取得民眾黨的支持,票數將過半,可以控制國會,處處制肘賴清德政府的決策。因此,北京可以不費一兵一卒,打着和平交流友好合作的旗幟,大力統戰國民黨、民眾黨國會議員,展開針對個人的認知戰,影響他們在軍備撥款、國防預算以至兩岸政策的想法,削弱台灣的軍事防禦能力。

再者,四年前深得北京信任的國民黨人韓國瑜有機會出任立法院院長,一旦成事,更令大陸安心。立法院院長除了有助兩地交流互動,更兼任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而該會由政府資助,過去八年專注於發展與民主國家的官民交往,是台灣國際線的一員。他日由國民黨人主持,估計會回到馬英九年代,將基金會的不少撥款用到兩岸交流的活動。

第三是既然台灣倒向美國,便索性以美制台,通過白宮約束民進黨政府的台獨走向。去年十一月習拜會後,拜登表示中國澄清沒有攻台計劃,並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獨。這兩點看似老生常談,實際上等於說,除非台灣走向獨立,大陸不應以武力或脅迫改變台海現狀,而美國也會盡力提醒台灣當局避開台獨取向,免招戰禍。

上述三套方法根本捉不到癢處。台灣人怯於戰爭威脅,無須美國提醒,也會絕口不提獨立,只求不統不獨,於願足矣,而以美制台,恐怕只會增加美國對台灣問題的重要性。再如北京對台灣立法院議員發動統戰,無疑勢在必行,但議員若受影響而放軟對加強防禦能力的承諾,削弱台灣的國防力量,相信與四年前韓國瑜在香港探訪中聯辧一樣,會遭到選民的唾棄。

至於經濟和軍事要脅,更須小心惹起反效果。多年來的經濟禁運措施,促使台灣經濟走向貿易夥伴多元化,減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比起高峰期,台灣出口大陸佔總值44%,如今下降至35%左右,繼續要脅下去,只會令更多台商離開中國市場,以減輕風險。同樣,大陸頻繁的軍事干擾行動,若不令人麻木,只會讓更多人會明白兩岸的不穩定,大陸是因不是果,民進黨強硬的兩岸政策更是別無選擇。

說到底,統一的真正阻力,在於大約九成台灣人不認同大陸的價值及制度,北京若不直面問題,還硬要台灣朝著香港的方向走過去,有可能成功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