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

顏純鈎:香港文化移植台灣的可能性

(作者臉書)

因為替王璞女士的一本新書《故城故事》作了推薦人,竟收到台灣二0四六出版社寄來的一批書,包括陳冠中的《又一個時代》﹑羅貴祥的《夜行紀錄》﹑周密密的《亂世孤魂》﹑閭丘靈薇的《浮世薔薇》,還有周漢輝的《地納於心》。

香港國安法後,沈旭暉先生移居台灣,多年來經營自己的言論平台,影響遍及海內外。他是有心的文化人,最近創辦了兩個出版社,一個就是「二0四六」,另一個取名「一八四一」。

沈旭暉將一批移居台灣的香港文化人團結在自己周圍,二0四六的總編輯,便是大家熟悉的鄧小樺。

我的一本新書,近日也由一八四一出版社出版,書名《香港我的愛與痛》,收入我這幾年來寫的一些時評與文化方面的文章,稍後我會在這裡刊出我的序言。經手編輯我新書的一位年輕朋友,便是詩人作家沐羽(馮百駒先生),他先後獲得香港與台灣多個文學獎項,我們合作愉快。

近年來移居台灣的香港文化人,不少都是香港文化界響噹噹的人物,如蕭若元先生﹑曾志豪先生,他們都在台灣創立了自己的言論品牌。端傳媒原總編張潔平小姐,在台北創辦了「飛地」書店,香港學者陳健民﹑作家陳慧都在台灣大學執教。此外,當然還有更多不但關心時局,而且曾經為香港文化流過汗水的文化人,現在散居在台灣不同角落,一面為自己的未來打拚,一面仍帶著往日香港的文化情懷,在異鄉發光發熱。

一批香港作家﹑藝術家﹑音樂人﹑廣播人﹑影視人,在香港淪陷於中共之手後,流散到台灣這個自由寶地,尋找新的生命方向,他們除了安頓自己的身心之外,還眷戀香港文化,憑借有限的條件,開創新的可能。這是很難能可貴的,也讓我們看到真香港人的精神面貌,便是我們不管去到哪裡,都是貨真價真的香港人,我們雖然失去現實的香港,但我們仍要保有自己心目中的﹑精神上的老香港。

香港已經面目全非,國安法之下,自由創作毫無容身之地,有網友告訴我,連我的書都被圖書館下架了。我以前出版的散文小說只有三四種,早已斷版,雖然有一點思想文化批判性,但完全不涉政治。近年出版的《血雨華年》批判文革和毛澤東,與當權的習近平也沒什麼扞挌。圖書館下架我的書,不是針對書本身,是針對我這個人。

最近《香港我的愛與痛》要出版,我本想托出版社寄幾本書給香港的親友,不料早幾天看到一個新聞,說有位年輕人因收到英國寄給他的十幾本《羊村繪本》,竟然被判囚四個月。我的書比起《羊村繪本》,當然令中共更不爽,為朋友安全計,我只好取消了贈書的安排。

香港短短幾年間已經「冇眼睇」,香港文化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可能起死回生,香港文化人流散各地,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重新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就這個角度來說,身處台灣的香港文化人,做出了最好的表率。

香港與台灣一衣帶水,脣亡齒寒,大半個世紀以來,港台兩地的文化互相影響。早年台灣還在戡亂時期,政治環境嚴苛,香港得西方文化風氣之先,曾對台灣現代文化產生正面影響。自台灣自由開放後,原有的文化積澱厚積薄發,在不同領域都取得豐厚成績。

總體來說,台灣文化在廣度與深度上,都足為香港效法,但香港舊殖民地的素養,與西方文化的親緣關係,也有自己的優勢。香港文化人在台灣,近水樓台先得月,就近與台灣文化產生化學反應,必然有助香港文化異地移植的成長。而香港文化的獨特性,也可以豐富台灣文化的多樣風貌。

港台文化有同有異,香港文化產品要得到台灣人的認同,當然需要一點時間,但台灣人的開放胸襟,也必然有利於香港文化的植根。

在互聯網時代,文化產品不必受一時一地之囿,一本書出版,其市場不只是偏於一隅的所在地,而是普天之下皆為沃土,沈旭暉屬下的出版品,其市場也將遠遠超越台灣島本身。身在異鄉,心繫香港,胸懷天下,放眼未來,有此懷抱,萬事可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